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的临床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检测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60例诊断肺结核患者,分别从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状态(CD4计数、影像学等方面分析T-SPOT的临床影响因素。结果 男性T-SPOT阳性率低于女,但是无统计学差异;而合并糖尿病患者阳性率明显低于非合并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 CD4200μl,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A 孔或者 B 孔(T-SPOT数值)不同病变范围的肺结核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范围重度者T-SPOT数值明显低于轻、中度者,有统计学差异(P小于0.05)。结论 T-SPOT 受复杂的临床因素影响较小,有很好的灵敏度并且能很好的反应病情严重程度,因此可以广泛的应用于肺结核的诊断及评估。

  • 标签: 肺结核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振动排痰护理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排痰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100 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振动排痰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排痰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的排痰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在慢性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应用振动排痰护理,可以有效排痰,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振动排痰护理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 排痰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G试验在肺部曲霉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治疗的120名肺部曲霉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检验结果均为阳性。随机将选取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60名),两组分别使用痰液培养(A组)和G试验(B组)进行检验,对比检验结果分析诊断价值。结果 在控制实验变量的基础上,G试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比痰液培养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高出13.33%,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研究结果发现,G试验在肺部曲霉菌感染检验中的准确性较高,不易出现遗漏或误诊的情况,对于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促进患者的病情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肺部曲霉菌感染,临床治疗,G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临床输血检验中采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 2019年 3月至 2020年 1月收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患者 200例,纳入患者均采集血液样品并行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法、盐水法检验,对比分析不同方法检验结果。结果: 200例输血患者经卡式微柱凝胶法进行检测,正定型符合率 100.00%( 200/200),反定型符合率 99.00%( 198/200);盐水法检测正定型符合率 96.00%( 192/200),反定型符合率 94.00%( 188/200);卡式微柱凝胶法检测正定型、反定型符合率相比盐水法明显更高( P<0.05。结论:采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法进行输血检验能有效提高一次性检验正确率,该检验方法在保障输血治疗安全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输血检验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一次性检验 正确率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三叶青叶总酚类的提取工艺。方法:回流提取法,以总酚类提取率、得膏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提取工艺影响因素包括料液比、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和提取次数。结果:三叶青叶总酚类提取最佳工艺为:回流提取法,提取时间120 min,提取3次,料液比1:25,乙醇体积分数70%。结论: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设计法考察三叶青总酚类成分的提取工艺,获得其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三叶青叶总酚类的开发利用奠定实验基础。

  • 标签: 三叶青叶 正交实验 总酚类 提取
  • 简介:摘要: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心肌缺血的诱发试验。在进行此试验时,可因多种原因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或原有室性心律失常的消失。正确认识心肌缺血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有助于我们对冠心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并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以减少室性心律失常造成的危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联合心脏彩超诊断冠心病情况,观察其病变程度的意义。 方法: 选择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 148 例。所选患者以 冠状动脉造影 为标准,进一步分析平板运动试验、心脏彩照以及两者联合等三种检查方式的应用,比较其灵敏度、特异性以及病变支数的阳性检出率。结果:三种检查方式相对比之下,联合检查方式的应用对于患者而言敏感度较低,特异性较高。对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阳性检出率方面,联合检查方式更加具有效果,检出率较高。数据存在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三种检查方式相比较后,运用平板运动试验联合心脏彩超诊断冠心病的方式更加具有优势,诊断病变支数数量较多,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平板运动试验 心脏彩超 冠心病 病变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酶免疫吸附试验与荧光定量 PCR 在麻疹检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 分析。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60 例接受麻疹检测的疑似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 60 例患者提供的检测标本采用 对酶免疫吸附试验与荧光定量 PCR 进行麻疹检测,对两种检测方法在不同时间段的标本阳性率以及标本检测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 发现在 60 例疑似麻疹患者中,使用 对酶免疫吸附试验 法进行检测,总共有 14 例麻疹病毒 IgM 抗体阳性, 16 例麻疹病毒 IgM 抗体阴性,阳性率为 44.67% ;而使用 荧光定量 PCR 法进行检测,总共有 16 例麻疹病毒 IgM 抗体阳性, 14 例麻疹病毒 IgM 抗体阴性,阳性率为 53.33% 。两种检测方式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 。 将患者出疹第 1 天设定采集时间设定为 0d ,采用 对酶免疫吸附试验 法检测阳性率为 60.00% ,采用 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阳性率为 80.00% 。随着患者采样时间不断改变,两种检测方式的阳性率均逐渐降低,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 。 。结论: 在 2d 之内疑似麻疹患者的诊断中,使用 对酶免疫吸附试验法比较 适用。在 2d 或以上出疹的疑似麻疹患者针对中, 荧光定量 PCR 法比较适用。

  • 标签: 酶免疫吸附试验 荧光定量 PCR 麻疹病毒 检测水平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狂犬病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是细胞水平的病毒中和试验,该检测方式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性和重复性,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所推荐的进行动物狂犬病中和抗体定量检测的标准方法。目前正应用于疫苗效力监测和出入境动物抗体检疫等相关领域,并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和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另外也有研究应用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尝试研制新的狂犬病疫苗,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 标签: 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 狂犬病 疫苗 免疫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