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固化修复术与玻璃离子修复修复牙齿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100 例(患牙 374 颗)楔状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患牙 173 颗)采用光固化修复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牙 201 颗)通过玻璃离子修复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修复后,研究组患者的牙齿中敏感程度为 0 度的牙齿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牙齿;复诊时,研究组患者牙齿预后的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牙齿的良好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用光固化修复术治疗牙齿楔状缺损,患牙的填充部位具有较高的审美性能与机械性能;用玻璃离子修复术治疗楔状缺损,患牙术后牙本质的敏感程度较低,且长期预后较好。临床治疗中应依据患者的病情与需求选择合适的修复术式。

  • 标签: 光固化修复术 玻璃离子修复术 楔状缺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复杂牙列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1年2月-2023年3月期间至我院牙科接受干预治疗的复杂牙列缺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n=50)行常规修复治疗,试验组(n=50)行活动修复治疗,评价对比两组患者的咀嚼功能、固位功能及语言功能评分,同时评价口腔相关指数。结果:试验组咀嚼功能评分(47.08±2.93)分、固位功能评分(46.08±4.16)分、语言功能评分(48.82±3.70)分、美观程度(48.92±3.2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牙菌斑指数(0.52±0.16)、牙周袋深度(2.27±0.12)mm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复杂牙列缺损的临床,口腔种植修复明显较优于常规修复治疗,使患者各功能恢复达到理想状态,同时改善其口腔环境,值得推广。

  • 标签: 口腔种植修复 复杂牙列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外伤组织缺损治疗过程中使用皮瓣移植修复产生的积极效果,希望为提升治疗质量提供一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中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之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手外伤组织缺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患者20例。对照组行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运用皮瓣移植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总有效率。结果:通过观察数据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数据分析结果之间的差异巨大,符合统计学标准。结论:应用皮瓣移植修复治疗手外伤组织缺损,有利于突破常规治疗的局限,能够有效降低并预防并发症的产生,巩固整体治疗效果的提升,还可以满足患者对手外形美观度的追求,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皮瓣移植修复 手外伤组织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的美学观察和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78例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参考组和研究组,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患者满意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满意率分别为97.44%和94.87%,均高于参照组的87.18%和82.05%。且经数据软件分析P

  • 标签: 口腔种植修复治疗 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前牙缺损患者接受预成纤维桩修复治疗后的临床病情改善优良率、咬合力值、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上前牙缺损患者共92例。时间为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46例接受可塑纤维桩修复方案治疗,归纳入可塑组;46例接受预成纤维桩修复治疗,归纳入预成组。分析治疗1个月后临床病情改善优良率,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咬合力值、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预成组临床病情改善优良率为93.48%、咬合力值(63.58±6.47)kg,相比可塑组的78.26%、(51.48±5.89)kg而言均更高(p<0.05)。预成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34%,相比可塑组的19.56%而言更低(p<0.05)结论:上前牙缺损患者接受预成纤维桩修复治疗后,其临床病情改善优良率更高,且咬合力值更大、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具有更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上前牙缺损 可塑纤维桩修复 预成纤维桩修复 临床病情改善优良率 咬合力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不同修复方式对儿童乳牙牙体缺损的效果展开分析。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78名儿童乳牙牙体缺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计算机数字随机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并给予不同的修复治疗方案:预成冠修复治疗(观察组,n=39),复合树脂修复体治疗(对照组,n=39),比较不同修复方案的临床作用差异。结果: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牙体修复后的修复体完整度、颜色匹配程度及边缘适合性观察组患儿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针对儿童乳牙牙体缺损患者,预成冠修复治疗具有适用范围广、纤维桩强度高,材料颜色接近正常牙齿颜色,外形美观的优势,可行性价值高。

  • 标签: 不同修复方式 儿童乳牙 牙体缺损 效果
  • 简介:摘要:乳磨牙在儿童咀嚼活动中承担着很重要的任务,但是常常因为家长对乳牙的不重视,儿童缺乏口腔健康的认知,以及一些不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等,导致乳磨牙患龋,加上乳牙牙体解剖和组织学特点,龋病发展较快,临床常见到儿童乳磨牙牙体严重龋损,导致咀嚼功能降低,营养摄入不足而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传统的直接充填技术适合于小的龋洞,当乳牙缺损面积较大时,直接充填技术很难提供良好的固位型和抗力形,针对这一问题,学者们研究出金属预成冠技术,本文就金属预成冠技术的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金属预成冠 乳磨牙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复杂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中应用双蒂皮瓣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软组织缺损患者7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发病原因、缺损位置、处置供瓣区的方式、双蒂皮瓣覆盖创面的面积和长宽比、保留血管穿支情况、双蒂皮瓣的成活情况及是否于供瓣区再次实行手术。结果 患者呈1.2~2.8双蒂皮瓣长宽;4 cm×5 cm~19 cm×25 cm覆盖的缺损面积范围,(16.55±4.83)cm×(9.88±4.20)cm的均值。供瓣区直接缝合、延迟缝合及植皮各34、20、18例。结论 双蒂皮瓣有着创伤小、存活率高、便于操作及直接缝合的优势,适用于修复复杂软组织缺损创面。

  • 标签: 复杂软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双蒂皮瓣 供瓣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疾病治疗中应用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所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2019年6月份至2020年6月份在医院中进行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治疗的患者共86例,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2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小腿内侧游离皮瓣修复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患者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方法。结果:术后皮瓣血运及不良现象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治疗中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方法所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小腿内侧游离皮瓣修复治疗方法,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舌癌 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 小腿内侧游离皮瓣修复 生活质量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支链皮瓣手术对手指创伤软组织缺损患者治疗效果、术后疼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2月124例手指创伤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开展皮支链皮瓣手术,对照组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术后疼痛、皮瓣恢复情况等指标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1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64%,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血运观察次数、皮肤颜色相近度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手指创伤软组织缺损无法利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利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术治疗时间长、患者术后疼痛严重,对患者开展皮质链皮瓣手术治疗效果更高,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手指创伤软组织缺损 皮支链皮瓣手术 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7月至2021年1月,选取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共60例,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优良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牙齿咬合力测试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优良效果比对照组治疗后优良效果好,且牙齿咬合力测试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采用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症状,增强牙齿功能。

  • 标签: 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 正畸与修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收治32例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观察疗效。结果:12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无边缘坏死。经过9~1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的皮瓣质地、色泽及质感功能恢复显著。结论:采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比较满意。

  • 标签: 股前外侧皮瓣 小腿 踝部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拇指背侧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价值。方法: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将目标选择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这一时间段中到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拇指指端缺损患者,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接受拇指背侧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治疗方式,随后对患者的修复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不同时间节点对吻合神经患者以及不吻合神经患者的皮瓣两点辨别觉水平进行对比,发现在治疗后的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这几个时间点,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治疗后的9个月、12个月这两个时间点的对比上,吻合神经患者以及不吻合神经患者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上治疗拇指指端缺损患者时,采用拇指背侧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保证皮瓣的成活率,同时促进患者的指端感觉恢复,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拇指背侧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拇指指端缺损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探讨局部皮瓣在头脸部美学亚单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2018年6月到2020年6月,治疗12例头脸部良性肿瘤患者,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37~68岁,头脸部创伤大小0.5cm×1.0cm~1.5cm×2.5cm,术后创面缺损1.0cm×1.2cm~1.5cm×3.0cm,根据缺损创面大小及形状,于患侧头脸部或耳后带毛发区设计单叶、双叶皮瓣或局部推进皮瓣修复创面,皮瓣面积1.5cm×2.5cm~1.8cm×3.5cm。结果术后12例患者皮瓣均存活,未出现皮瓣血运障碍,切口愈合良好。随访6~24个月,头脸部创伤无复发,修复效果良好。局部皮瓣修复头脸部良性头脸部创伤切除术后缺损,术区组织损伤小,手术简单,皮瓣血运稳定,存活率高,术后瘢痕隐蔽,不影响头脸部头发生长方向,美学修复效果满意。

  • 标签: 局部皮瓣在头面部外伤性皮肤组织缺损一期修复中的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颏下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疗效 。 方法: 研究时间 2018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研究对象 50 例口腔 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 。按照软组织修复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修复方法 , 观察组采用 颏下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方法。 对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工作,整理患者术后皮瓣成活、瘢痕挛缩、肿物安全性以及治疗效果等数据。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仅 1 例患者出现瘢痕挛缩,较之对照组明显差异 P<0.05 。观察组患者软组织修复效果显著,面部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较之对照组明显差异 P<0.05 。 结论: 针对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软组织修复中,分析了传统修复方法和 颏下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方法的最终修复效果,认为 颏下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方法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面部外形,符合审美标准。

  • 标签: 颏下岛状皮瓣 口腔颌面修复 恶性肿瘤 术后 软组织缺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正畸联合修复疗法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疗效美观效果及对牙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7.4-2020.4内收治的 100名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 50例对照组和 50例观察组,分别采用修复疗法和联合正畸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牙齿功能和美观效果。结果:观察组美观效果及牙齿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结论 :正畸联合修复疗法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正畸 修复疗法 美观效果 牙齿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