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对周围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本院就诊的周围面瘫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灸方法,对比两组神经功能和免疫指标变化情况[免疫球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白M(Immunoglobulin M,IgM)]。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B面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下降,而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较对照组上升(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IgG、IgA、Ig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周围面瘫患者实施针灸治疗可改善其面神经功能,调节免疫指标水平,有利于疾病治疗。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面神经功能 免疫 针灸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对周围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本院就诊的周围面瘫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灸方法,对比两组神经功能和免疫指标变化情况[免疫球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白M(Immunoglobulin M,IgM)]。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B面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下降,而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较对照组上升(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IgG、IgA、Ig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周围面瘫患者实施针灸治疗可改善其面神经功能,调节免疫指标水平,有利于疾病治疗。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面神经功能 免疫 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方法  以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孕妇为对象,根据妊娠晚期是否出现高脂血症将其分为观察组(合并高脂血症组,n=30)和对照组(非高脂血症,n=60)。检测两组血脂指标及甲状腺功能指标,并分析其相关。结果  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高于对照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妊娠晚期 甲状腺功能 血脂指标
  • 简介:摘要鼓膜是分隔外耳道和中耳腔的椭圆形半透明状薄膜,由上皮层、纤维层和黏膜层组成,鼓膜能使传入的声波增强。鼓膜穿孔大多数由直接或间接外力损伤导致,如颞骨骨折、手术、挖耳、外耳道异物及爆破、掌击耳面部,高台跳水、潜水等压力伤都有可能损伤鼓膜,导致穿孔;此外,急性中耳炎也会导致鼓膜穿孔。鼓膜穿孔会使听力下降,增加中耳感染概率。临床可采用耳显微镜下颞肌筋膜修补鼓膜穿孔,或给予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软骨膜修补鼓膜穿孔。

  • 标签: 外伤性鼓膜穿孔 治疗依从性 目标性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目标护理降低肿瘤化疗患者静脉炎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肿瘤化疗患者62例(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随机分为目标护理的观察组(31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1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低,知识掌握水平评分高,P<0.05。结论:对肿瘤化疗患者开展目标护理,能减低静脉炎发生率,提高知识掌握水平,值得借鉴。

  • 标签: 目标性护理 肿瘤化疗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针对护理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血脂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06月-2021年06月期间收治的7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35例)和研究组(35例)两组。其中给予传统护理的为参照组,给予针对护理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血脂相关指标及血压。结果 研究组患者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等血脂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针对护理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血脂相关指标具有积极影响,起到良好的降脂降压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情况进行目标监测并探讨其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手术部位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于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46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2018年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病人的手术类型、切口等级、手术时长、麻醉方式、不同危险指数SSI发病率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描述,采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为2.11%;危险指数等级增加,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随之增加(χ2=23.481,P

  • 标签: 神经外科术后 手术部位 感染 目标性监测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情况进行目标监测并探讨其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手术部位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于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246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2018年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病人的手术类型、切口等级、手术时长、麻醉方式、不同危险指数SSI发病率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描述,采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率为2.11%;危险指数等级增加,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随之增加(χ2=23.481,P

  • 标签: 神经外科术后 手术部位 感染 目标性监测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复杂手外伤显微外科修复术后目标训练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以50例复杂手外伤显微外科修复术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20年2月-2021年2月,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术后目标训练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恢复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复杂性手外伤 显微外科修复术 术后目标训练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ICU患者应用专项护理干预后对其凝血功能、炎指标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产生的积极影响。方法入选研究的患者样本数目为62例,第一例入院时间为2020年1月,最后一例入院时间为2021年12月,分组处理的方法为随机法,31例为对照组的患者数量,常规护理措施为其应用方案,31例为观察组的患者数量,其应用方案则为专项护理干预措施。主要以凝血功能指标、炎指标等方面为切入点,对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D-二聚体(D-D)等凝血指标的评估中,观察组更具优势,且组间差异较为悬殊(p<0.05);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标的评估中,观察组更具优势,且组间差异较为悬殊(p<0.05)。结论 ICU患者采用专项护理干预措施后,自身的炎症及凝血功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护理效果较好。

  • 标签: ICU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 炎性指标 专项护理
  • 简介:【摘要】妊娠期子痫预测因子的临床意义方法: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我院共收治诊断为子痫前期患者865例,按随机抽取62例为研究组,同期在我院进行孕检的正常孕妇62名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PLGF、血、子宫动脉的血流动力学以及不同程度的妊高征妇女的血流动力学进行比较。效果:实验组的PLGF、PLR、PLT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妊娠妇女 子痫前期 预测指标
  •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 探讨研究妊娠期患有高血压疾病妇女的凝血指标变化及其对临床治疗工作的意义。研究方式 本院选择从2019年1月~11月期间收治的共计60例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以及60例处于正常晚孕期的妇女,将之命名为实验组和普通组,分别对包括凝血 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四项指标在内的凝血指标,以及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宽度分布(PDW)在内的血小板指标进行检测对比。实验结果 在PT、APTT、TT上,实验组数据显著小于普通组,且Fbg指标数据显著超过普通组(P

  • 标签: 妊娠期妇女 高血压疾病 凝血指标 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以目标管理为导向的延续护理对慢性感染伤口患者伤口愈合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为临床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6例慢性感染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以目标管理为导向,实施延续护理。比较两组的伤口愈合情况(伤口面积和压疮愈合计分量表PUSH评分)、自我管理行为(ESCA)评分、健康行为(HPLP)评分和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伤口面积和PUS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4周后,两组伤口面积和PUSH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ESCA评分和HPL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4周后,两组ESCA评分和HPLP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3.02%,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6.7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目标管理为导向的延续护理,可以促进慢性感染伤口患者的伤口愈合,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感染性伤口 目标管理 延续性护理 愈合 自我管理行为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于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和纤溶指标的临床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的6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抗凝剂可能具有抗肿瘤效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恶性肿瘤患者 凝血和纤溶指标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目标对急诊内科护理纠纷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病例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60例急诊内科患者,按照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各组为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目标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的负面情绪评分、各个环节的护理纠纷率。结果(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护理后负面情绪评分(SAS1.01±0.15,SDS1.05±0.15)明显低于对照组(SAS5.35±1.35,SDS5.38±1.36),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3)观察组各个环节的护理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内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目标方案,可以有效地减少护理纠纷,有利于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目标 急诊内科 护理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接受输血治疗的5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A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对苍白密螺旋体抗体和HBeAg、HBeAb、HBsAg、HBsAb、HBc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以及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分析上述感染标的阳性率以及感染模式。结果:580例患者中,HBeAg感染患者为19例,阳性率为3.27%;HBeAg感染患者为22例,阳性率为3.79%;HBsAg感染患者为86例,阳性率为14.82%;HBsAb感染患者181例,阳性率为31.21%;HBcAb感染患者28例,阳性率为4.8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感染患者2例,阳性率为0.34%;苍白密螺旋体抗体感染患者9例,阳性率1.55%;感染模式为:HBe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苍白密螺旋体抗体、HBe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BeAg+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Be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苍白密螺旋体抗体。结论:输血患者在输血前感染指标存在一定的阳性率,对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应当在输血前对患者的传染病指标进行严格检测。

  • 标签: 输血 传染病指标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