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切口连续皮内缝合法及常规切口单纯缝合法用于体表脂肪瘤切除的价值对比。方法选取我院收入的40例进行体表脂肪瘤切除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小切口连续皮内缝合法组,另一组为常规切口单纯缝合法组,各2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切口愈合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发现小切口连续皮内缝合法术后切口愈合程度略优于常规切口单纯缝合法术后切口愈合程度,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对于切口愈合的满意方面,小切口连续皮内缝合法术优于常规切口单纯缝合法,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连续皮内缝合法 单纯缝合法 体表脂肪瘤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急性胃炎患者进行硫糖铝联合法莫替丁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 2018 年 3 月份至 2019 年 3 月份收治的 94 例急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数字表选择下评分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运用法莫替丁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后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硫糖铝,连续治疗一周分析具体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与满意度评价要远远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呈现出统计差异。结论 在对急性胃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采取法莫替丁与硫糖铝联合用药的方式具备比较强的治疗效果,能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并具备比较高的安全,在缩短疾病治疗时间的基础上获得患者更好的认可。

  • 标签: 急性胃炎 法莫替丁 硫糖铝 疾病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法莫替丁联合硫糖铝对急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安全的影响。方法 选取因急性胃炎住院治疗的120例患者,按照用药方式分为两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法莫替丁治疗,联合组则增加硫糖铝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争创改善时间、疼痛情况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联合组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症状消除时间及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性胃炎 症状 硫糖铝 生活质量 法莫替丁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和比较妇科手术腹部纵切口改良皮内缝合与传统缝合的愈合效果。方法 回顾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62例采用腹部纵切口行妇科手术的患者,分析并对比30例采用传统缝合方法(对照组)与32例采用改良皮内连续缝合方法(观察组)的患者在切口缝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及线状-平整疤痕率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切口缝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用的改良皮内连续缝合方法有效降低了脂肪液化率、伤口线结反应或硬结率,提高了伤口甲级愈合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改良皮内缝合 传统缝合 腹部纵切口 切口愈合情况 妇科手术
  • 简介:摘要:文章从医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的综合视角,概述了未成年犯医疗救治的特点,包括生理和心理发育的特殊及犯罪环境下的健康风险;并探讨了如何在防范药物滥用和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尊重未成年罪犯自主权和医疗决策中的道德责任之间寻找平衡点。

  • 标签: 未成年男性罪犯 用药安全性 用药有效性 医疗道德伦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乌灵胶囊联合法莫替丁治疗腹泻型肠激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6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每天口服2次法莫替丁片(上海世康特制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930,20mg)20mg 1日2次,早晚餐后服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乌灵胶囊(浙江佐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两准字Z190048,0.33g)每次0.99g,每天3次,30天一疗程。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率 93.02%;对照组治愈率79.07%;2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乌灵胶囊 法莫替丁 腹泻型 肠易激综合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Sturmdorf缝合法联合垂体后叶素在宫颈锥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期间于本院行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9例。两组均行宫颈锥切术。手术期间,对照组采用“U”型缝合法+垂体后叶素治疗,研究组采用改良Sturmdorf缝合法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对比,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对比,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对比,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采取宫颈锥切术中,应用改良Sturmdorf缝合法联合垂体后叶素,止血效果理想,可促进创面愈合、术后康复,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改良Sturmdorf缝合法 垂体后叶素 宫颈锥切术 术中出血量 创面愈合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过敏鼻炎鼻息肉复发与炎因子水平的相关。方法 选取本院 90例过敏鼻炎鼻息肉患者开展研究,标本纳入时间为 2018年 01月 -2019年 12月,随机分为两组,各 45例。参照组为行鼻中隔偏曲手术患者,观察组为过敏鼻炎鼻息肉患者,分为复发组( 15例)和未复发组( 30例)。结果 观察组的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参照组,且在观察组中,未复发患者的 IL-6、 IL-8低于复发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于过敏鼻炎鼻息肉患者来说,其炎因子水平相对较高,并且其产生和鼻息肉复发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强化对局部炎性反应的调控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过敏性鼻炎鼻息肉 复发 炎性因子水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搏动耳鸣是指因为患者的头部、颈部、血管或其他器官结构发生异常而导致形成非正常性的异常声音,且异常声音能够通过耳部周围的邻近组织而传到患者内耳,从而使患者耳部能够感觉到拥有一定节律的声音,临床上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搏动耳鸣。搏动耳鸣在临床中拥有较高的发病率,根据相关资料报道称,在临床中所有类型的耳鸣患者中搏动耳鸣患者约占4%-5%左右。搏动耳鸣大多数与血管有关,耳鸣节律与血管搏动节律一致,统称之为血管搏动耳鸣,依据血管类型可以分为静脉搏动耳鸣和动脉搏动耳鸣两种。最近几年,相关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一个导致静脉搏动耳鸣的重要原因就是体内的乙状窦发生相关病变。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搏动耳鸣病例被首次提出后,随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报道了搏动耳鸣患者通过介入治疗而成功的病例;也有相关文献指出,临床中所有搏动耳鸣患者中,约有21%-25%的患者是因为乙状窦发生相关病变而导致的。目前临床中仍未明确有关搏动耳鸣的致病机制,因此,针对乙状窦相关搏动耳鸣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也没有统一的共识和标准。在此,探讨因乙状窦发生相关病变而导致的搏动耳鸣的相关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及意义,同时,对改善搏动耳鸣患者的预后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乙状窦病变 搏动性耳鸣 耳鸣 临床诊断 临床治疗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中药是我国医学上极为重要的药物,对维护人类身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中药应用的日益广泛,中药不良反应事件也逐渐增加。为了规避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用药水平,本文就中药应用的安全和有效进行分析和探讨。

  • 标签: 中药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咽鼓管手术治疗分泌中耳炎的有效及安全。方法:选取84例我院收治的分泌中耳炎患者,收治时间为2021年1月-2021年10月,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42例。对照组采取鼓膜切开置管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鼻内镜下咽鼓管手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12h、24h、36h、48h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分泌物增多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下咽鼓管手术治疗分泌中耳炎,能够优化手术指标,减轻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鼻内镜 咽鼓管手术 治疗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基于面瘫康复操辅助治疗周围面神经炎的安全及有效。方法 抽取2019年1月至12月间我院收治的周围面神经炎患者62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平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实验组,分别接受药物、针刺治疗以及面瘫康复操辅助治疗,并对比分析不同治疗的效果。结果从治疗有效率上对比,结果显示(p

  • 标签: 面瘫康复操 周围性面神经炎 安全性 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