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个体化心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 2013年 1月— 2019年 3月入院拟行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 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1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还接受个体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前 1天、术后 7天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入院时 SAS、 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在干预后的术前 1天、术后 7天 SAS、 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个体化心理干预能改善肿瘤患者围术期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个体化心理干预 颅内肿瘤 围术期 心理应激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动脉瘤夹闭治疗与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我院收支的 58例动脉瘤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其中研究组 28例,参照组 30例,参照组采用夹闭治疗,研究组采取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与住院时间相比,研究组显著短于参照组;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的总发生率为 17.85%,显著低于参照组 4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破裂动脉瘤的手术时间较短 ,患者康复快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整体治疗效果较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夹闭治疗 血管内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高血压性脑出血采用微创钻孔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该种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将我科2018年2月--2020年2月的高血压脑出血63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A组与B组,分别采用微创钻孔血肿清除术治疗和使用开颅手术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效果。结果:(1)A组和B组总有效率对比中,A组是93.54%,B组是75.00%,(x2=23.196,p=0.000),结果有差异。(2)A组和B组血肿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对比中,A组分别是7.56±1.45(d)、13.79±2.54(d),B组分别是15.53±2.84(d)、26.17±3.88(d),(t=11.452,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微创钻孔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开颅手术 微创钻孔颅内血肿清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联合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对脑梗死老年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11月收治的 106例脑梗死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3例。对照组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评估患者预后。观察组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联合同型半胱氨酸检测评估患者预后。对比两组对不良事件的评估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另对比预后不良患者、预后良好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析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老年患者预后不良事件的关联,获取不同检测方式的价值。结果:观察组对不良事件的评估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较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预后不良患者的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预后良好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联合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可较为准确评估脑梗死老年患者预后。

  • 标签: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药物联合重复经磁刺激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72 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 36 例,药物治疗)和观察组( 36 例,药物治疗 + 重复经磁刺激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突出,治疗有效率为 94.44% ,高于对照组的 77.78% ,数据差异明显( P < 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

  • 标签: 药物 重复经颅磁刺激 焦虑症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快速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工农业等,日趋 升高了四肢创伤的发生率,骨科临床中较为常见开放、闭合性骨折合并急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由于创面开放,且存在多种细菌感染,治疗不及时情况下,感染性休克容易发生,使患者生命受到极大威胁 [1] 。骨科临床治疗此类患者时,多采用负引流技术,但治疗开展后部分患者并不能获得明显的疗效,要进一步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指出,骨科应用负封闭引流术治疗软组织缺损患者后,疗效可有效升高 。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骨科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耳穴豆在上肢骨科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期间收治的上肢骨折患者 10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 5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镇痛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耳穴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对比后发现,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结论:耳穴豆能有效缓解上肢骨折患者的疼痛感,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还提高了患者的从医性,护理满意度较高,同时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耳穴压豆 上肢骨科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风险评估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2018年12月医院将风险评估应用于医院感染管理中,以风险管理知识作为指导,有效分析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争取最大程度上为医疗安全提供保障。结果实施风险评估管理后,各科室患者泌尿道感染、外科伤口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败血症、皮肤感染发生率均低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风险评估应用到医院感染管理中,可有效完善相关风险管理制度,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提升医疗质量,从而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和依从性。

  • 标签: 风险评估 医院感染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当前消毒供应室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防范对策,总结风险管理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18年全年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情况,将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实施在2019年全年的消毒供应室风险管理中。在对策实施前、后分别抽取1500批次的消毒灭菌,统计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对策实施后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是0.2%,明显低于对策实施前的风险事件发生率1.46%,组间数据比较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风险管理 评估 防范对策
  • 简介:【摘 要】目的:对肝胆外科疮程序化护理的临床实施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某院最近两年收治的肝胆外科患者中选取部分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实施常规护理和疮程序化护理干预方法,最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试验发现, 采取胆外科疮程序化护理干预模式的患者组,最后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满意度也较高。结论:胆外科疮程序化护理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被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肝胆外科 压疮程序化护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个性化护理对脑卒中偏瘫疮预防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本院2019年9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眩晕患者采用耳穴豆治疗期间应用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9年4月-2019年12月收治的眩晕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2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收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头晕头痛症状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头晕头痛症状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头晕头疼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患者在耳穴豆治疗中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头晕头疼症状,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耳穴压豆 眩晕 头痛头晕症状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切开复位固定手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锁骨骨折患者,均采用克氏针加钢丝固定手术治疗方案,观察其治疗效果以及随访1~9个月愈合情况。 结果:采用固定手术的治疗有效率为98.83%,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术后随访结果均已治愈,恢复良好。 结论:克氏针加钢丝固定手术治疗锁骨骨折效果良好,且手术创面小,出血量较小,感染性较低,且固定稳定性良好,是治疗锁骨骨折的优先选择方案。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锁骨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多普勒超声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开展本实验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共计40例,设为观察组,同时间段内体检为健康人员40例,纳入对照组,两组均实施经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指标:影像学参数、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左侧、右侧PSV、EDV、MFV、PI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与对照组诊断符合率均较高,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使用经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各项影像学诊断指标之间的差异突出,诊断符合率理想,对于疾病的诊断价值高。

  • 标签: 经颅多普勒超声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诊断价值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有关呼吸信号的节律、强度和频率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对呼吸器官的损伤作出反应。因此,监测人体呼吸状态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然而,目前的医疗呼吸监测设备往往体积庞大或价格昂贵,而且经常使用传感器和测试与身体直接接触,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压力。同时,人体的有意运动可能会导致传感器的脱落和位移,使得检测结果不准确甚至无效。

  • 标签: 呼吸信号 传感器 检测仪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负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疾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 方法: 以我院 2018 年 2 月至 2019 年 2 月收治的 110 例骨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负引流技术,观察组采用负封闭引流技术,观察统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引流管更滑次数、创面愈合率、感染发生率并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及引流管更换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感染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负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有着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能够加快患者恢复速度,减少治疗成本,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骨科疾病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 要: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风湿免疫系统性疾病,以滑膜炎为基本病理改变,表现为足、手小关节出现侵袭性、对称性、多关节、慢性关节炎症,患者往往合并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关节外器官受累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选择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于提高疗效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主要讨论在类风湿关节炎评估中应用肌骨超声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肌骨超声 类风湿 关节炎 评估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肛裂切除并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疗效。方法:纳入笔者单位2018年8月至2020年6月行手术治疗慢性肛裂患者,共计108例,采用1-54数列分布划分小组,54例分设参照组,予以传统肛裂切除术,54例分设观察组,联合括约肌切断术。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长、术后住院时长均短于参照组(P

  • 标签: 肛裂切除术 内括约肌切断术 慢性肛裂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