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 Colles骨折患者实施中医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研究人员的时间为 2012年 5月至 2018年 5月 ,选取76例来我院就诊的 Colles骨折患者,根据抽签法分组,各 38例。对参照组予以夹板外固定治疗,对实验组予以中医综合治疗。检验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相比于参照组无明显差异性( p> 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性显著( p< 0.05);实验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参照组, 2组数据有明显差异( p< 0.05)。结论:对 Colles骨折患者实施中医综合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控制并发症发生。

  • 标签: Colles骨折 中医综合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进行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选择手法复位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及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本院中2017年6月至2021年8月间接收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当作探究对象,按照医治方法对其分组,分为手法整复组、钢板内固定组,单组中各包含40例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进行评价,分析组间差异。结果:手法整复组优良率37(92.50%),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39(97.50%),两组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手法复位治疗在应用过程中属于一种无创性的治疗方式,不会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皮肤组织切开,故而在患者手术完成后的安全性更高。结论:手法整复技术具有无创性治疗的特点,不需要进行皮肤组织切开,从而降低了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创伤和术后感染的风险。这在手术安全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优势。总之,本研究为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有益的比较信息,手法整复技术作为无创性治疗方法在一定情况下具有一定的优势。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夹板固定 外固定支架 钢板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中医保守治疗方法应用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并观察其效果。方法:观察患者为院治疗桡骨远端骨折74例,观察开始于2020年5月,观察结束于2022年5月,并且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中医保守组与夹板固定组,中医保守组使用手法复位加夹板加中药治疗,夹板固定组使用手法复位加夹板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中医保守组和夹板固定组治疗效果情况,中医保守组满意94.59%,夹板固定组满意75.67%;中医保守组有效97.29%,夹板固定组有效78.37%。(x2=11.603,p=0.012),结果有差异。(2)中医保守组和夹板固定组治疗时间情况,中医保守组肖肿时间为2.57±0.31(周),夹板固定组消肿时间为3.95±0.38(周);中医保守组疼痛消失时间为3.01±0.35(周),夹板固定组疼痛消失时间为4.79±0.42(周);中医保守组骨折愈合时间为7.49±0.57(周),夹板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1.64±1.03(周)。(t=3.611,p=0.034),结果有差异。(3)中医保守组和夹板固定组治疗后腕关节评分情况,中医保守组Cooney评分是87.35±9.63(分),夹板固定组Cooney评分是78.52±8.10(分),(t=4.878,p=0.022),结果有差异。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取中医保守治疗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中医 桡骨远端骨折 保守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急救护理预案在急诊创伤性骨折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至 2020年我科收治的20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急诊护理预案模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1d和3d时VA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16.00%),观察组出院前护理满意度(94. 00%)高于对照组(78.00%),P<0.01,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救护理预案能减轻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

  • 标签: 护理预案 急诊科 创伤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进行诊治四肢骨折的临床成效。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20名入组进行研究,经过临床专业诊断全部对象均确诊是四肢骨折,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60名患者。参照组患者实行传统手术进行诊治,实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疗法。实验组实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疗法,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结果 实验组患者骨折愈合概率是100.00%(60/60),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1.67%(49/60),组间差异明显,(P

  • 标签: 四肢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治疗成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维CT影像技术在颌面部骨折患者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21年9月~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颌面部骨折患者,对患者分别采用三维CT和X线检查,对其骨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经过三维CT影像技术检查其诊断正确率96.67%;经X线检查其诊断正确率83.33%,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颌面部骨折患者经三维CT影像技术检查能够将骨折情况进行全方位呈现,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高的参照价值。

  • 标签: 颌面部骨折 三维CT影像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收治的颌面部骨折患者80例进行诊治观察,分析与探究三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踝关节骨折患者治疗中分别以手术治疗及手法复位法实施治疗干预的意义。方法:试验对象选择于2020.07-20221.01此阶段内,在本院就医的72例踝关节部位发生骨折的患者,根据数字奇偶法均分作2组,对照组以手法复位施治,观察组则以手术方式施治,统计施治后两组疗效。结果:经对组间总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经对比组间治疗指标,观察组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以手术疗法与手法复位法施治,均能够得到一定疗效,与手法复位法相比,手术治疗可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恢复,但所需治疗时间及治疗费用较高,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与意愿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 标签: 手法复位 踝关节骨折 施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踝解剖钢板与空心螺钉在三踝骨折固定后踝骨折的应用比较。方法:本报告以2017年5月-2021年5月截取的86例三踝骨折后踝骨折患者作为数据分析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即常规和研究两组,各43例。常规组选择在手术后用空心螺钉固定,研究组则选择后踝解剖钢板固定。 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较比于常规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对三踝骨折后踝骨折患者应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方式治疗后的效果更加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后踝解剖钢板 空心螺钉 三踝骨折中 固定后 踝骨折 应用比较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四肢、骨盆创伤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中,观察组97.14%、对照组85.71%,P<0.05;并发症率观察组为2.86%,对照组为14.29%,P<0.05。结论:对于四肢、骨盆创伤骨折患者通过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治疗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及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四肢骨折 骨盆创伤骨折 外固定支架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小儿四肢骨折的手术室中医护理临床研究。方法:128例小儿四肢骨折患者均为我院2021年3月到2022年2月这个时间范围内所收治,利用计算机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为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则为手术室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结果。结果:观察两组患儿手术适应性评分,结果显示术前两组患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观察组手术适应性评分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疼痛敏感性评分结果显示术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儿切口愈合时间及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满意度为98.44%高于对照组的82.81%,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四肢骨折的手术室中医护理价值较高,能够缩短患儿切口愈合时间,也能提高患儿手术适应性、降低疼痛敏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 四肢骨折 手术室中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抽取病例样本共60例,样本抽取年限为2021.01~2022.02,均确诊为OVCF,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甲、乙组进行对比,各组分别纳入30例。甲组应用常规护理,乙组应用中医护理干预。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总有效率对比,乙组高于甲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OVCF的疗效显著,不仅能改善患者疼痛,提高护理效果,还能提高总满意率。

  • 标签: 中医护理干预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性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探讨MR、螺旋CT及DR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将30例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均接受MR、螺旋CT及DR诊断技术,观察三种不同检测方式下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病症的诊断准确率。结果:MR检测方式下诊断准确率为96.66%;螺旋CT检测方式下诊断准确率为73.33%;DR检测方式下诊断准确率为53.33%,三组诊断准确率经对比后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虽然螺旋CT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DR,但是MR诊断准确率要明显高于螺旋CT,说明此诊断方式更利于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病症的早期诊疗,建议临床采纳。

  • 标签: 诊断 MR 螺旋CT DR 膝关节隐匿性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锁定加压钢板在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价值与满意度分析。方法 针对2019年5月-2020年5月院内治疗的四肢骨折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此次研究针对115例病患开展研究,全部病患均为骨科治疗过程之中为病患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开展治疗,评测病患的治疗效果,对病患治疗前后的疼痛状况和清理状况落实评价,评价病患的生活质量等。结果 此次研究全部病患在治疗前后,对于病患的焦躁和抑郁状况、疼痛情况以及病患的生活质量开展评价,前后具备差异性,同时治疗后明显强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针对四肢骨折病患开展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能够充分的改善病患相关疼痛状态,加速病患的复原,值得广泛运用。

  • 标签: 锁定加压钢板 四肢骨折 临床价值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创伤性骨折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发生创伤性的骨折的患者60例,均进行多层螺旋CT检测三维重建技术,并与X线片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检测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测的检出率高于X线片检测,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性骨折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测,可以有效将患者移位的情况以及出现粉碎性骨折的情况检测出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 创伤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