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产儿给予晚断配合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部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 9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断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早断,观察组实施晚断,两组均配合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早产儿部相关并发症发生,对两组脐带脱落时间、胎盘残余血量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部并发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脐带脱落时间与胎盘残余血量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 P<0.05。结论:早产儿实施晚断配合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有效控制早产儿部感染事件发生,效果显著。

  • 标签: 早产儿 脐部感染 晚断脐 早期针对性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大黄敷治疗心梗便秘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8.7-2019.7期间本院收治的82例心梗伴有便秘症状的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并根据病例单双号将其分为研究A组(常规护理)与研究B组(大黄敷护理干预),每组各41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B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研究A组(P<0.05)。结论 对于心梗便秘患者而言,大黄敷可取得理想的改善便秘症状效果,具有积极影响作用。

  • 标签: 大黄敷脐 心梗 便秘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可行性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年 01月至 2019年 12月在我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的 104例资料,其中单孔腹腔镜组(研究组) 51例,传统三孔腹腔镜组(对照组) 5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 24 h肩部疼痛例数、术后 24 h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等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术后 24 h肩部疼痛例数少、术后 24h VAS评分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发热、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孔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剥除术可行,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减轻了疼痛,优于传统三孔腹腔镜。

  • 标签: 经脐单孔腹腔镜 子宫肌瘤剥除术 可行性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 50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8年 1月 -2019年 4月间,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并将其设为对照组,一组给予患者综合围术期护理,并将其设为实验组,每组各 25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 p<0.05)。结论: 对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措施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 输卵管妊娠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产前诊断中应用B超引导下的静脉穿刺术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孕妇34例,均接受B超引导下的静脉穿刺术检查诊断,观察穿刺成功率、术中并发症,记录34例孕妇的检查结果。结果:34例孕妇术中穿刺成功者32例,成功率为94.12%,共5例患者出现术中并发症,检查结果显示,存在染色体数目异常者3例,结构异常者6例,重型地中海贫血者8例。结论:产前诊断时利用B超引导下静脉穿刺术,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并发症较低,具有较高的诊断安全性。

  • 标签: 产前诊断 B超引导 脐静脉穿刺术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应用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2月~2020年5月期间,从我院选取60例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展开研究分析,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行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观察组显著较高,具备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应用针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病人最终所得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脐针 脾虚气滞型 功能性消化不良 餐后不适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患者VAP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200例ICU重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综合护理干预,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进行护理之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评分没有显著差异,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后造成的急性肝损伤的发生和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 实验对象是选自于作者在2022年4月至5月支援上海抗击新冠疫情活动中上海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接收的患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患共计72人,并根据发病程度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是危重组有36人,本组病患是症状较重的一组;另一组是非危重组有36人,本组症状较轻。在治疗过程中对病患的肝脏功能展开监测研究分析两组病患发生急性肝损伤的情况、观察两组病患的各项指标数据并找出导致急性肝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实验研究结果可知,危重组病患发生急性肝损伤的概率为为36.11%,而非危重组的发生率仅为5.56%,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且P<0.05;而在对比两组病患的ALT、AST水平结果时,危重组病患的各项结果明显高于非危重组病患且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且P<0.05;同时在对新冠肺炎病患发生急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后可知,CRP与白蛋白水平的变化与影响新冠肺炎患者出现急性肝损伤的概率呈正相关。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感染之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损伤,虽然是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但是影响其发生率与发病程度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非常大的可能是CRP和白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性肝损伤 发生情况 危险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致病药物、临床特点和应对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该市2013年1月–2017年6月期间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上报的DILI报告进行收集,共计216例,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品种、给药途径、DILI发生时间、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DILI病例无明显性别差异,≥40岁的中老年人发生居多(70.37%)。导致DILI的前三种药物分别为抗感染药(36.79%)、治疗精神障碍药(16.98%)和心血管系统药(16.35%)。发生DILI的时间因药物种类不同而异,多在8内,最快在用药后6d,最慢在用药后7个月余。保肝、降酶、退黄等治疗后患者恢复良好,及时停药是治疗的关键。结论:中草药中成药、非甾体抗炎药和保健品引起药物性肝损害比例较高,应予以重视。

  • 标签: 药物性肝损害 回顾性研究 药物种类 药品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爆发性心肌起病急骤、病程凶险,患者可于数日内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预后极差。当药物治疗无效时,通常需给予积极的机械循环辅助,体外膜肺氧和(ECMO)、主动脉内球襄反搏(IABP)为主要的辅助方法。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是指由于横纹肌损伤引起细胞的溶解,释放大量肌红蛋白、肌酸磷酸肌酶、乳酸脱氢酶进入外周血液造成的临床综合征,爆发性心肌合并恶性心率失常时,患者病情已处于严重阶段,如再合并横纹肌溶解,则病情更为复杂,临床护理难度大。

  • 标签: 爆发性心肌炎 横纹肌溶解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