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皮炎湿疹治疗予以复方甘草酸苷胶囊与米松乳膏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将皮炎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n=70例),研究时间在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原理进行分组,对照组予以米松乳膏治疗(35例),研究组以米松乳膏+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35例),随后对其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与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总有效率高达100.00%,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显赫,P<0.05。结论 联合应用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米松乳膏治疗皮炎湿疹较于单纯应用米松乳膏治疗更为有效,且较为安全。

  • 标签: 卤米松乳膏 不良反应 皮炎湿疹 复方甘草酸苷胶囊
  • 简介:摘要:静脉血栓是指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造成的一类并发症,静脉血栓形成会使患者造成静脉功能缺损的结果,严重者还会使患者的肺发生阻塞最后窒息死亡。对于患者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对于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主要是通过降低对患者静脉内膜层的损害,并且使患者的静脉血的流动加速,抑制患者的血液凝聚情况,从而降低患者形成静脉血栓的概率,对于静脉血栓的预防在患者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都需要进行相应任务,从而使患者更快的康复。本文主要对静脉血栓形成的一系列预防手段进行简述。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静脉功能缺损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报告一例手背Ⅱ度烫伤患者的护理,通过正确伤口评估、合理选择新型敷料,合适包扎,促进伤口快速愈合。结果 经过7天伤口创面的处理,创面完全愈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舒适度。结论 烫伤患者必须采取正确的伤口处理方式,采用新型敷料保护创面,使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

  • 标签: 手部 深Ⅱ度烫伤 湿性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烧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7月~2018年5月期间在山东威海市威海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外科住院治疗的115例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烧伤患者发生DVT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15例烧伤患者中,18例患者发生DVT,主要发生在下肢。高龄、伴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高血脂、D-二聚体水平升高、烧伤面积较大、静脉液体输入、有创面感染、烧伤部位为下肢、卧床时间过长为烧伤患者发生DVT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烧伤患者发生DVT的部位主要在下肢,年龄、伴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高血脂、D-二聚体升高、创面感染、下肢烧伤、静脉液体输入、长时间卧床患者更易发生DVT,故对此类患者需加强监测尽早发现并及时治疗。

  • 标签: 烧伤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时的临床特点和相应的护理办法对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发挥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入我院就诊治疗的 40 例妇科肿瘤并发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措施。结果: 40例妇科肿瘤手术治疗后并发静脉血栓的患者经抗凝溶栓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后,病情均有效改善,血栓消失。结论:妇科肿瘤患者易并发静脉血栓,所以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应做好相关预防,配合有效的护理,提高静脉血栓治疗效果,构建随访机制,消除相关致病因素,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的水平。

  • 标签: 妇科肿瘤 恶性肿瘤 深静脉血栓 临床特点 护理方法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时的临床特点和相应的护理办法对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发挥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入我院就诊治疗的 40 例妇科肿瘤并发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措施。结果: 40例妇科肿瘤手术治疗后并发静脉血栓的患者经抗凝溶栓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后,病情均有效改善,血栓消失。结论:妇科肿瘤患者易并发静脉血栓,所以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应做好相关预防,配合有效的护理,提高静脉血栓治疗效果,构建随访机制,消除相关致病因素,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的水平。

  • 标签: 妇科肿瘤 恶性肿瘤 深静脉血栓 临床特点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预防产后下肢静脉血栓 措施以及相关护理 。方法: 筛取 于 2017 年 10 月~ 2019 年 10 月 在 我院生产 的产妇 60 例,将其分为两组,各 30 例。对照组 进行常规护理 ,实验组 给予综合性护理 ,对两组产妇 的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 33.3% 和 6.7% , P < 0.05 。结果: 综合性 护理的方法 对于产后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有着积极的效果 ,可以广泛 实践 应用。

  • 标签: 产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给予胎头定剖宫产产妇以不同取胎方法对其临床生产的影响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的临床资料40例为本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胎头定剖宫产产妇,将其以随机均分两组,即头位取胎组(n=20)与臀位取胎组(n=20)。头位取胎组产妇剖宫产时接受上推阴道的头位取胎方法,臀位取胎组产妇剖宫产时接受牵引胎足的臀位取胎方法。对比分析两种取胎方法对产妇生产的影响。结果:经对比分析,较于头位取胎组,产妇子宫切口裂伤率、手术出血量、胎儿娩出时间、新生儿窒息率、产褥感染率、住院时间等方面指标对比,臀位取胎组均更优,且组间对比指标数据差异性显著,即P<0.05,说明存在统计学意义;而产妇就手术时间方面对比,两组无明显差异性,即P>0.05,表明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胎头定剖宫产产妇以臀位取胎方法,获是良好的临床效果,较于头位取胎方法,该取胎方法更利于产妇生产,且其安全性更高,可有效减少产妇术中出血量,降低产妇子宫切口裂伤率,有效预防产褥感染,缩短住院时间,利于确保母婴平安,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意义。

  • 标签: 取胎方式 胎头深定 剖宫产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外科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 82 例脑外科手术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41 ),一组进行常规干预(对照组),另一组进行护理干预(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护理干预在脑外科术后患者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预防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以及护理对策。方法:以88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加强防治,并总结相关护理对策。结果:88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有5例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占比5.68%,其中2例右侧、3例左侧。结论:临床加强防治并配合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防治恶性肿瘤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 标签: 恶性肿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低温保存技术在断指再植中对周围神经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 112 例断指患者实施此次研究,纳入标本的时间介于 2017 年 12 月 -2019 年 08 月,以数字表法为分组原则对其进行分组,分别是对照组 56 例和观察组 56 例。其中进行非低温保存的为对照组,低温保存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周围神经愈合优良率。 结果 观察组周围神经愈合优良率较之对照组明显更高( P < 0.05 )。 结论 在断指再植患者的手术中,使用低温保存技术能够提升其成活数量,使断指周围神经切合位置的愈合效果得到明显提升,使手部能够重新使用。

  • 标签: 深低温保存 断指再植 周围神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所致脑出血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以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以2019年1月--2020年2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给予预防性护理。结果:只有2例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占比2.00%。结论:加强预防性护理,能够进一步降低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深静脉血栓 原因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诊治的68例脑卒中偏瘫病例,信封法随机纳入干预组与普通组(n=34)。普通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病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普通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5例,干预组无病例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普通组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较高(x2=5.397,p=0.02)。护理后干预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低于普通组,且干预组NIHSS、Fugl-Meyer分数更优,与普通组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预防脑卒中偏瘫病患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改善其肢体与神经功能状态,适合临床使用。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临床护理。方法:骨科手术患者取样80例,皆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来院就诊,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考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预防护理,参考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血栓发生率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满意度对比,研究组(97.5%)高于参考组(87.5%)(P

  • 标签: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对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VT)进行有效预防,探究预防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取外科患者98例并遵患者意愿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案,实施常规护理的49例为对照组,实施预防护理的49例为观察组,观察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下肢血液流变学指标要优于对照组护理后指标(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时间、心理状态、配合度及知识掌握度等均比对照组指标理想(p<0.05);观察组下肢肿痛、DVT、切口感染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士操作技能、护理态度及病房环境、手续办理等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防护理能够减少诱发DVT的各项因素,同时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改善下肢血液流变情况,增强其配合度、满意度,减轻其不良情绪,对DVT进行有效预防,值得推广。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外科术后 预防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