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先介绍了系统研发背景,然后对合理用药系统开发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最后着重探究了系统开发研究方案,通过该系统可以确保中药合理使用,充分体现中药学功能,总之通过下文的研究,旨在能为有关人士提供参考。

  • 标签: 合理用药系统 中药 设计原则 研究方案
  • 简介:摘要:从古时候的神农尝百草到如今各种药食两用功能性食品的相继出现,药食两用植物的应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本文在区分药食两用食品与保健食品的基础上,着重对几种常见药食两用植物的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以期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提供一定基础。

  • 标签: 药食两用 功能性 开发利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玫瑰痤疮是面中部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对患者的外貌会产生较大影响,不利于患者的社会生活。玫瑰痤疮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根据病例经验总结,患者多产生阵发性潮红、毛细血管扩张、持续性红斑、丘疹、脓疱等症状并伴随一些不适症状。本文将对玫瑰痤疮的治疗进展展开叙述。

  • 标签: 玫瑰痤疮 DPL 短波治疗仪 舒敏之星 小剂量异维A酸
  • 简介:摘要:本论文开发了一种虎奶菇菌柄中抗氧化活性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将虎奶菇干燥粉碎后,通过加入特定剂量的复合酶解液,再将酶解混合液依次用石油醚、乙醇提取得到虎奶菇菌柄的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醇提取物,2种提取物经测试均含有皂苷和多酚成分。抗氧化活性评价试验表明其均具有一定的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

  • 标签:   虎奶菇菌柄 多酚 皂苷 抗氧化活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脑卒中的运动健康疗法价值。 方法: 规定时间的 36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18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药物治疗, 180 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基础药物 + 运动健康疗法治疗,以 FMA 、 MMSE 、 SDS 、 SAS 各评分情况为观察指标。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 FMA 、 MMSE 评分值大于对照组, SDS 和 SAS 评分值小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以运动健康疗法对脑卒中进行辅助治疗,不仅充分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能力,还改善了患者的认知能力,有效帮助患者消除负性心理状态。

  • 标签: 脑卒中 运动健康疗法 运动功能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在中国,大部分的父母都无法坦然教育孩子“性知识”,即使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对此话题讳莫如深。另一方面,学校里的“健康教育”大打折扣,很多孩子无法从课本上获得应该讲解的知识,以至于很多学生已经步入大学了,在“性”话题上依然处于空白阶段。所以,很多孩子没有获取正确的性价值观,更没有学会保护自己。就要离开校园为人父母的医学院在校学生们,每每谈到性,就会有一种脸红心跳的感觉,包括学生家长,不能直面这个话题,导致性教育开展受阻。

  • 标签: 性教育 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ICU护理风险管理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展开研究。方法:由我所在医院ICU病房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收治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后为探究影响护理风险管理的因素,本文对他们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有关文献查阅以及结合本次研究来看,影响ICU护理风险管理的因素有诸如排班合理性不足、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等,因而需针对它们采取相应的优化对策予以解决。结论:通过采取一系列优化对策将ICU护理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解决后能够促使工作质量提升以及促使患者尽早好转康复。

  • 标签: ICU 护理风险 管理 影响因素 优化对策
  • 简介:【摘 要】目的: 分析 ICU 患者镇痛镇静护理的相关措施和临床效果。 方法: 本次研究共选择 ICU 患者 90 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以镇痛镇静护理,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参照组镇痛镇静有效率与观察组对比显著更低, P<0.05 ;参照组焦虑情绪评分较观察组显著更高。 结论: 针对 ICU 患者加强镇痛镇静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缓解患者疼痛感,具有较好效果,值得进一步完善。

  • 标签: ICU 镇痛镇静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骨科创伤术后下肢肿胀防治研究。 方法 选取本院 2012年 0 9 月 -2019 年 0 9 月期间收治的 92 例骨科创伤术后下肢肿胀 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 两组,各 46 例。其中实行传统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的 为参照组,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进行治疗 的为观察 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和传统治疗方式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骨科创伤以及手术之后下肢肿胀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感,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成效, 有着 推广价值。

  • 标签: 骨科创伤 术后下肢肿胀 防治
  • 简介:摘要:医院信息化框架的安全建设是医院顺应时代发展的医疗便民服务,也是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有效路径。随着互联网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也更高,不仅是体现在对于医院的硬实力,还对医疗服务的便捷性也有了新的要求。

  • 标签:
  • 简介:摘要: 围绕针对农业废弃生物质 --秸秆的高效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产业化开发开展了攻关,立足于秸秆作为替代碳源用于头孢菌素的发酵生产,更将以此作为平台技术服务于其他抗生素药物以及推广至满足整个生物发酵工业的培养基原料需求。

  • 标签: 秸秆 头孢菌素 C 发酵 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结核的CT、MRI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进入本院接受诊治的58例脊柱结核患者资料,结合其影像诊断方式划入CT组与MRI组(n=29)。在分别实施CT与MRI检查后,比较其诊断准确率。结果:MRI组诊断准确率为96.55%,CT组诊断准确率为79.31%,数据比较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下可观察到患者椎骨骨质变化情况,具有规则或者圆形骨质缺损的特征。边缘毛躁,增强扫描后冷脓肿壁均环状强化。MRI诊断T1WI为中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可观察到椎体楔形变,增强后破坏椎体强化,呈现出虫蚀状破坏强化不均匀的特征,患者硬膜囊与脊髓受压。结论:CT与MRI均为临床诊断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但是MRI诊断的检出率相对较高。临床诊断中可以将MRI与CT诊断方式联合应用,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脊柱结核 CT诊断 MRI影像诊断
  • 简介:摘 要 :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康复医学逐渐获得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对于骨折的患者来说,进行有效合理的康复锻炼能够加快其康复的速度,对其身体功能的恢复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于骨折的患者来说,术后要在医生的科学指导下进行必要的康复锻炼,从而减少二次伤害,使身体尽快恢复。本文主要从骨折后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三个阶段、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原则,以及康复训练的具体做法三方面进行分析。

  • 标签: 骨科患者 术后锻炼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胫骨Pilon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66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视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个人选择划入甲组与乙组(n=33)。甲组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乙组行开放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症状恢复的优良率是93.94%,乙组患者症状恢复的优良率是75.76%,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愈合时间均相对较短,与乙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甲组患者术后出现1例并发症,乙组患者术后出现5例并发症,乙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p<0.05)。结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建议临床使用。

  • 标签: 胫骨Pilon骨折 临床治疗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并总结相关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期间检验科采集的 1000份血液样本展开回顾性分析,针对其中的不合格样本展开原因分析,并以此总结防范血液样本不合格的相关对策。结果:全部 1000例血液标本中,共有 54例不合格样本,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率为 5.40%。其中,血凝、样本量不足、容器选择有误是造成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前三大原因,分别有 23例、 16例和 10例,所占比重分别为 42.6%、 29.6%和 18.5%。结论:在采集血液样本的过程中,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容易发生血液样本不合格的现象;因此检验相关人员务必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做好相关因素防范,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标本 检验 不合格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选取在2018年3月-2019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56例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干预,观察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3.57%与对照组17.86%相比较低(p

  • 标签: 外科护理 护理风险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与规律。方法:收集我院 2013年 9月 -2016年 4月期间收治的左氧氟沙星治疗的住院患者资料,对其中发生不良反应的 16例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分布与相关因素。结果:患者接受左氧氟沙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反应等,常见瘙痒、皮疹等,多在 2h内出现;男性、年龄在 20-60岁、联合用药、剂量为 400mg等条件下,患者更易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全面掌握左氧氟沙星的临床适用症,合理控制药物剂量,首选口服给药,并在用药后 3d内密切关注患者状况,积极采取预防与护理措施,可有效避免不良反应带来的病痛折磨。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临床用药 不良反应 发生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内科危重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的方式,总结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8月接受的50例肾内科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的护理方式分组,甲组的25例进行常规护理管理,乙组的25例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管理后对各项数据总结,分析不同管理方式的效果。结果:乙组的护理满意度是96%,甲组是72%。分析和对比两组案例的护理安全事故情况,乙组的发生几率低于甲组,8%<16%。分析和对比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评分情况,乙组的各项评分高于甲组,组间比较P

  • 标签: 肾内科危重患者 护理安全 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