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讨孕产妇 α -L- 岩糖苷酶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 选取我院 2019 年 6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成两组,为孕产妇组和非孕产妇组。入院时为每个患者测量 α -L- 岩糖苷酶含量, 24 周后再为每位患者测量一次,对比两组患者在入院前后 α -L- 岩糖苷酶含量的变化。 结果 : 在 24 周后,孕产妇组的 α -L- 岩糖苷酶含量 变化 过多,而非孕产妇的 α -L- 岩糖苷酶含量 变化 较少。 结论 : 孕妇在做检查时,应先检查 α -L- 岩糖苷酶含量变化,再决定是否患有肝病。

  • 标签: 孕产妇 α -L- 岩藻糖苷酶 变化及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患者心理状态将影响其康复速度,本文主要探析心理护理对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术患者的影响。方法: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于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在本院眼科接受白内障手术的4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A组(常规护理干预)与Z组(常规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每组有患者209例。探析两组患者术后出现角膜水肿、后囊膜破裂情况。结果:相较于A组,Z组患者角膜出现水肿、后囊膜破裂情况几率较低,Z组患者眼内压较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白内障患者接受超声乳化吸术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提升患者治疗、护理依从度,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推广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白内障 超声乳化吸除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院外初始可颤心脏骤停患者血液指标,探讨心脏骤停后损伤及预后的相关机制。方法:收集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月间急救的 313例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急救情况及相关血液学指标。 结果:初始可颤心律组的乳酸水平、免疫炎症水平、BNP水平明显的低于不可颤组, 两两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初始可颤组在缺血缺氧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心脏损伤方面较初始不可颤组轻,其较轻的内在损伤机制使患者预后较好。

  • 标签: 心脏骤停 初始可除颤心律 乳酸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 全皮下心脏复律颤仪植入术( ICD )是一种能终止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情况的多功能电子装置,能自动检测及治疗心源性疾病,如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心动过缓等,是目前预防心脏性猝死最有效的方法。但随着 ICD 在临床使用的增多,其虽然降低了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但术后并发症情况也难以忽视,受到临床的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在保证治疗效果其减少并发症方面有者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全皮下心脏复律除颤仪植入术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急救、监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出颤监护仪的应用与护理措施。方法:将本院于2018年09月-2019年6月接收的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之中的观察对象,均给予颤监护仪,并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救护期间,11例心脏骤停(55.00%),17例心室颤动(85.00%),经过心肺复苏、颤监护仪抢救之后,成功复苏15例,占比88.24%。随访观察12个月,有18例患者存活。结论:应用颤监护仪急救、监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对患者的护理发挥积极作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除颤监护仪 心电监护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