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羟基乙酸是一种简单的聚酯,它具有优异的可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是一类较重要的医用高分子材料.本文综述了羟基乙酸的一些性能的特点,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标签: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 聚羟基乙酸 生物降解性
  • 简介:为了考察海藻酸钙/组氨酸微胶囊的毒性特征,我们利用MTT比色法和小鼠尾静脉注射法,分别考察了该微胶囊的细胞毒性和急性全身毒性。结果表明:微胶囊浓度≤1.0mg/mL时,材料对L929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微胶囊浸提液即使在高浸提比(10.0mg/mL)下,浸提产物也无细胞毒性作用。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微胶囊浸提液不引起急性全身毒性反应,表明微胶囊浸提液无有毒的沥滤物和降解产物产生。说明海藻酸钙/组氨酸微胶囊无明显毒性。

  • 标签: 微胶囊 聚组氨酸 细胞毒性 急性全身毒性 MTT比色法
  • 简介:目的制备PEEK/HA复合材料,研究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条件下对MG-63细胞增殖的作用,评价其细胞毒性。测定该材料对MG-63细胞黏附率。方法合成聚醚酮,与一定含量的纳米羟基磷灰石共混,制备PEEK/HA复合材料。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材料对细胞形态影响,采用MTT法研究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条件下对细胞增殖的作用,评价其细胞毒性。结果PEEK/10%HA、PEEK/20%HA对细胞形态影响显示,都有大量活细胞,PEEl(/20%HA中活细胞多于PEE剐10%HA,说明PEEK/20%HA对细胞增殖作用比PEE列10%HA强,均有黏附现象。各组材料细胞毒性级别均在0或I级,说明各组材料对细胞无毒性。在8mg/ml浓度下材料对细胞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对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进一步增加,材料对细胞增殖作用逐渐减小,曲线呈下降趋势,当浓度为64mg/ml时,PEEK复合材料对细胞增殖作用最小。PEEK/HA复合材料随着HA含量的增加,细胞黏附率增加,HA可以改善材料黏附性能。结论PEEK/HA材料对MG-63细胞无毒性。

  • 标签: PEEK HA复合材料 MG 63细胞 细胞毒性 黏附率
  • 简介:制备吡咯/聚乳酸(PPy/PLA)电活性复合膜并对其表征。应用乳液聚合法制备PPy/PLA复合膜,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检测复合膜的表面特征和结构特点,使用直流电刺激系统测定复合膜的导电稳定性。结果表明:扫描电镜观察PPy颗粒连续分散在PLA基质中,红外光谱检测显示有PPy和PLA的吸收峰,直流电刺激系统测定复合膜电导率缓慢下降,在560h到1146h之间电流持续保持在28~35μA。表明制备的PPy/PLA电活性复合膜确实含有PPy和PLA高分子聚合物,40天内在生理环境条件下仍具有生物意义的直流电。这种结合导电性和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将在组织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 标签: 聚吡咯/聚乳酸电活性复合膜 制备 表征 表面特征 导电稳定性
  • 简介:对肿瘤样本进行准确的分型识别是有效治疗肿瘤的前提。首先,利用方差滤波方法选择肿瘤表达谱中具有最大方差的部分基因作为识别特征集,然后,利用支持向量类对肿瘤表达谱进行分型识别。针对多类型样本情况和支持向量类中出现的孤立点类问题,分别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对两个肿瘤表达谱数据的测试结果显示,基于支持向量类的方法能够准确地对肿瘤样本进行分型识别,同时能够自动发现肿瘤样本真实的亚型数量。

  • 标签: 肿瘤 亚型 分型识别 支持向量聚类 基因芯片表达谱
  • 简介:为了满足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融合器在高应力环境下的应用,同时提高其与骨组织的接合能力,采用压铸和腐蚀方法制备孔径为0.4mm,多孔层厚度为1.5mm,开孔率达100%的表面多孔PEEK(surfaceporous-PEEK,SP-PEEK),并研究了SP-PEEK的单向压缩行为。结果显示:当SPPEEK孔隙率分别为30%,40%和50%时,其在横向力(平行于多孔层方向)作用下,保留了实体PEEK53.6%~83.6%的弹性模量(分别为9.2、7.9和5.9GPa)及87.1%~90.5%的屈服强度(分别为57、55.8和54.9MPa);在轴向力(垂直于多孔层方向)作用下,SP-PEEK保留了47.1%~49.1%的弹性模量(分别为5.4、5.3和5.2GPa)及64.3%~79%的屈服强度(分别为49.8、48.3和40.5MPa)。制备的SP-PEEK(具有与皮质骨相当的弹性模量(4.9~28GPa),能够满足脊柱融合的刚度要求。

  • 标签: 聚醚醚酮 表面多孔材料 脊柱融合 压缩行为 高应力环境
  • 简介:目的聚醚酮(PEEK)具有与骨骼相似的弹性模量,但PEEK作为骨修复材料的应用受到其表面生物惰性及缺乏促成骨性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通过表面修饰光固定明胶增强PEEK生物活性。方法我科研团队合成的光固定明胶可通过紫外照射粘附于多种材料表面,并可增强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进行SEM、静态水接触角、细胞增殖、细胞形态、碱性磷酸酶分化等表征学及细胞学系统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光固定明胶可固定于PEEK表面,改变了PEEK等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性质。在细胞学研究中,光固定明胶改性后相对于普通PEEK,成骨细胞增殖、伸展、基质分泌及分化能力明显增强。结论通过光固定明胶对PEEK表面进行改性,可明显增强其生物活性,是一种有潜力的骨科内植入物及医疗器械材料。

  • 标签: 聚醚醚酮(PEEK) 光固定明胶 表面改性
  • 简介:目的探讨鸡肌腱断裂修补后,-DL-乳酸可吸收膜预防肌腱粘连的可行性及其有效性。方法将100只实验用鸡随机分为2组,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各50只。对每只鸡的左足趾总深屈肌腱进行断裂修补。A组修补后放置可吸收膜,B组修补后不放置可吸收膜。修补术后3周、6周、2月、3月、5月分别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生物力学及功能恢复的测定。同时进行2组间比较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死亡20只鸡,可吸收膜组和对照组各10只,80只进入实验结果统计中。肉眼下可吸收膜组同周围组织粘连较少,光镜下可吸收膜组未见明显坏死组织,与周围纤维组织粘连较少,胶原纤维排列整齐。电镜下可吸收膜组3月后以未成熟的成纤维细胞增生为主,对照组以成熟的成纤维细胞增生为主。生物力学结果无明显差异,3月后可吸收膜组的屈趾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具有防止肌腱粘连的效果。

  • 标签: 肌腱粘连 肌腱断裂 可吸收膜 胶原纤维 聚乳酸可吸收医用膜
  • 简介:目的制备聚醚酮(PEEK)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材料表面口腔微生物黏附与生物膜形成情况。方法分别制备PEEK基纳米羟磷灰石(n-HA/PEEK)和PEEK基纳米氟磷灰石(n-FA伊EEK)复合材料,以纯钛(CpTi)和PEEK作对照,应用微生物活性剂检测试剂盒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PEEK基纳米复合材料表面口腔微生物黏附和成膜情况。结果与CpTi相比,黏附初期2小时内PEEK及PEEK基纳米复合材料表面口腔微生物黏附量显著减少;四组材料表面在第14天形成的生物膜形貌和厚度基本一致,但PEEK基纳米复合材料组表面生物膜内死菌/活菌比显著高于CpTi及PEEK组,而且n-FA/PEEK组显著高于n-HA/PEEK组。结论PEEK基纳米复合材料表面细菌黏附量低于CpTi,生物膜死菌量显著高于CpTi,提示材料的成分和表面粗糙度影响口腔微生物的黏附和生物膜的组成结构,PEEK基纳米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聚醚醚酮 纳米复合材料 细菌黏附 生物膜 口腔微生物
  • 简介:目的探讨聚醚酮(PEEK)棒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应用PEEK棒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的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共11例,所有患者随访资料均完整。其中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60.4±8.7岁。其中9例患者固定4个节段,5例患者固定范围为L3-S1,4例患者固定范围为L2-L5,2例患者固定5个节段,均固定至L2-S1。根据病变的情况在固定节段内选择性行椎间融合,其中2例患者融合了2个节段,7例患者融合了1个节段,2例患者未行椎间融合。通过术前、术后3月、6月、1年及2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functionalIndex)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估临床疗效。通过腰椎侧位X线观察融合节段的椎间高度指数(DHI),腰椎过伸过屈X线观察椎间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变化情况,术后2年CT二维重建观察椎间融合情况,术后2年CT三维重建观察有无PEEK棒断裂或变形。结果11例患者平均随访24.6±1.7(22~28)月。平均手术时152±25(120~210)分钟,平均术中失血518±248(300~1000)mL。ODI评分术前49.6±12.2,末次随访15.5±3.7,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VAS评分术前8.1±0.8,末次随访时1.7±0.6,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融合节段的DHI术前0.343±0.091,末次随访DHI0.321±0.0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在24个非融合节段中,ROM术前平均9.3°±1.5°,末次随访2.3°±0.5°,术前术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行椎间融合的11个节段在术后2年随访时共8例患者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72.7%。术后2年随访时无PEEK棒断裂,变形情况出现。结论PEEK棒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安全有效,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 标签: PEEK棒 腰椎退行性疾病 临床疗效 多节段
  • 简介:在钛表面涂覆溶胶-凝胶TiO2薄膜,再利用多巴胺薄膜结合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以改善血液相容性。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TiO2薄膜表面形成了多巴胺薄膜和BSA分子层。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多巴胺薄膜和BSA分子层使试样的接触角升高,但表面能和界面张力下降。血液相容性实验表明,与TiO2涂层试样相比,结合BSA分子的试样具有更好的抗凝血性能和抗血小板聚集性能。

  • 标签: TIO2 溶胶-凝胶 多巴胺 牛血清白蛋白 血液相容性
  • 简介:采用脉冲射频等离子体聚合技术,在医用不锈钢表面制备了等离子体烯丙胺薄膜,并进一步在聚合薄膜表面固定白蛋白(BSA)分子。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光电子能谱(XPS)、台阶仪、原子力显微镜和淌滴法分别表征结构成分、厚度、表面形貌和水接触角。结果表明:随着放电功率增加,烯丙胺薄膜中氮含量及伯胺基浓度减小,薄膜厚度和表面粗糙度增加,接触角增大。XPS分析证明白蛋白分子被固定于烯丙胺薄膜表面。体外血小板粘附评价表明,不锈钢表面固定白蛋白的烯丙胺薄膜能显著抑制血小板粘附及激活。

  • 标签: 等离子体聚合 烯丙胺 白蛋白 医用不锈钢 血小板黏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