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的磁力外驱动轴流式心室辅助血泵的血液相容性能进行测试。方法利用特制血袋作为模拟循环管道,羊血作为循环介质,采用标准溶血指数衡量体外溶血实验性能。通过3只山羊12h在体实验衡量其在体适应性。结果实验测得轴流血泵体外实验标准溶血指数(NIH)为(0.158±0.043)mg/L。3例实验动物12h在体辅助无机械故障,血泵辅助后实验动物血液中游离血红蛋白(FHb)开始上升,最高达到164.8mg/L。结论磁力外驱动轴流血泵实验结果比较理想,值得进一步改进。

  • 标签: 轴流血泵 溶血实验 动物实验
  • 简介:据AbbottMB[JNuclMed,2007,48(11):1796—1799]报道,原来小动物成像以模型为主,不能用于临床预后估计,为此他们研究了一种新的可植入人造SPECT损伤,有利于活体动物的病灶检测。

  • 标签: 小动物成像 SPECT 损伤 人造 植入 ABBOTT
  • 简介:目的建立人工寰齿关节置换的活体动物模型,探索出适合的手术方式,为后续的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依据15套干燥犬寰枢椎标本解剖学参数,设计并制造人工寰齿关节;18只正常成年雄性杂种犬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体置换组和Harms钢板融合内固定组,建立犬人工寰齿关节置换以及相关对照组的动物模型,通过一般情况观察及影像学检查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实验动物恢复情况。结果人工寰齿关节置换手术操作简便、不易造成副损伤。术后X线片和三维CT可见假体位置正确,螺钉均位于预先设计好的钉道内,无假体松动和脊髓受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恢复时间与传统Harms钢板融合内固定术相似,同时具有保留寰枢椎运动功能的显著优势。结论我们所设计的非限制型人工寰齿关节能够从结构和功能上对寰枢椎进行仿生,达到了兼顾寰枢椎稳定性和运动功能的双重目的,为寰枢椎疾患的手术治疗提供了一种选择,符合颈椎非融合技术的发展趋势。

  • 标签: 寰枢椎 人工寰齿关节 动物模型 非融合
  • 简介:目的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s,VSD)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以往外科开胸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随着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以导管介入治疗VSD技术逐渐成熟并成功应用于临床。作为长期植入体内的封堵器产品在体内使用的安全性就尤为重要。笔者研究利用V79细胞,HGPRT位点正向突变实验对封堵器的诱变性进行研究,为该产品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体外基因突变 哺乳动物体外 基因突变实验
  • 简介:目的根据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的原理,设计用于动物实验的脉冲电磁场治疗装置.并用该装置观察在脉冲电磁场作用下实验动物力学特性和骨组织形态的变化。方法设计了强度为11MT.频率12Hz/8Hz自动跳变的脉冲电磁场发生装置和专用的动物实验装置,并将磁场作用于去势大鼠的骨质疏松模型。结果实验装置运行时.对各参数检测表明,实验装置满足设计的要求:经脉冲电磁场装置治疗的大鼠骨形态和力学特性与未经治疗的模型组都有明显改善。结论实验装置满足设计要求,脉冲电磁场可以改善骨的形态和骨骼的力学特性。

  • 标签: 骨质疏松 脉冲电磁场 物理治疗
  • 简介:目的p27Kip1是一种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物,它抑制G1期的进程并对其进行调节。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含p27kip1的纳米粒子,粒度集中分布在243~343nm,平均粒度为288.9nm,粒径呈窄分布,粒度分布指数为0.192。p27Kip1纳米粒子的载基因率为3%。包封效率为86%。p27Kip1基因纳米粒子的体外释放,开始的5d累积释放曲线接近直线,约1周后释放量开始变慢,释放曲线缓慢上升,可平稳维持释放2周以上。用p27kip1基因纳米粒子转染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分为p27Kip1基因纳米粒子组、空白纳米粒子组、对照组,培养48h后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p27kip1纳米粒子对细胞周期调控的结果显示转染前细胞G1/G0期比例为92.4%,转染后48h,对照组及空白纳米粒子组G1/G0期比例为64.5%、68.3%,S期为12.4%、10.3%,表明G0/G1→S的过程非常迅速,细胞增殖活跃。而基因组G1/G0期比例为88.3%,S期为7.2%,说明细胞发生G1期阻滞,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建立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模型,随机分成转基因治疗组、空白纳米粒子组、单纯静脉移植组,应用显微...

  • 标签: 动物模型应用 基因纳米 粒子动物模型
  • 简介:研究正常大鼠骨和脊髓损伤所致大鼠骨质疏松骨的力学性质,为临床提供粘弹性力学参数.选用280~320g4~5月龄wistar雄性大鼠44只,随机分为0周空白对照组11只,3周实验组11只,7周实验组11只,11周实验组11只,0周空白组于0周处死,解剖取大鼠股骨,以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包裹,置-20℃冰箱内保存备用.对3、7、11周实验组大鼠人为造成脊髓损伤后饲养,复制骨质疏松模型.分别于3、7、11周处死实验组大鼠,解剖取大鼠股骨.对0周空白组、3周实验组、7周实验组、11周实验组大鼠股骨进行压缩应力松弛、蠕变实验.结果得出了各组大鼠股骨压缩应力松弛函数、蠕变函数及曲线.实验组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显著低于0周空白组(P<0.05).

  • 标签: 大鼠 脊髓损伤 骨质疏松 应力松弛 蠕变 测试
  • 简介: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微创外科方法植入左心室心外膜多点电极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11头中华小型猪,雌雄不限,体质量22.0~26.4kg,平均体质量24.6kg。以快速心室起搏诱发心力衰竭造动物模型,其中6头(实验组)接受左心室心外膜多点电极起搏器植入;5头为对照组,接受左心室单点冠状静脉窦植入电极。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左心室心肌同步性治疗进行影像获取。对术前与术后的左心室短轴径向应变、长轴纵向应变、圆周应变及局部心肌旋转进行分析。结果CRT后,实验组左心室长轴纵向应变、圆周应变、局部心肌旋转分别为11.76±1.32、12.52±1.31、6.44±1.81,对照组分别为8.97±1.47、10.68±2.64、4.61±1.37;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左心室短轴径向应变(17.47±2.94vs17.96±3.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左心室心外膜多点电极起搏器植入更能提高左心室的收缩与舒张功能,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对左心室同步性进行准确评价。

  • 标签: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左心室外膜 多点电极
  • 简介:本文简化了ECMO装置,降低血流量(200~300ml/min),经动物实验证明体外排CO2治疗Ⅱ型呼吸功能衰竭是可行的。初步应用于临床,体外辅助转流2小时后PB,CO2由13.97kPa下降为9.98kPa,Pa,O2,由5.99kPa增加至7.32kPa。2周后,该病人出院。

  • 标签: Ⅱ型呼吸功能衰竭 硅胶毛细管膜式人工肺 体外CO2转输
  • 简介:目的探讨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three-dimensionalechocardiography,RT-3DE)测量左、右心室心肌质量的准确性及优选测量时相。方法10头正常上海种白猪,猪龄均为2个月,其中雌性6头,雄性4头,体质量(20.60±1.88)kg。RT-3DE测定左心室心肌质量和右心室游离壁心肌质量,结果与实测值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①左心室心肌质量:BT-3DE在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测定的左心室心肌质量分别为(56.34±4.80)g、(57.02±4.86)g,实测值为(63.07±6.44)g。RT-3DE在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测定的左心室心肌质量结果分别与实测值进行相关分析,r分别为0.78、0.87,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而以舒张末期测值相关性更高。②右心室游离壁心肌质量:RT-3DE在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测定的右心室游离壁心肌质量分别为(16.63±1.54)g和(19.07±1.95)g,实测值为(20.78±2.70)g。RT-3DE在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测定的右心室游离壁心肌质量结果分别与实测值进行相关分析,r分别为0.68、0.74,亦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而以舒张末期测值相关性更高。结论RT-3DE可准确测量左、右心室心肌质量,尤以舒张末期测值更可靠。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实时三维显像 心肌质量
  • 简介:目的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polytetrafluorethylene,ePTFE)由氟和碳元素组成的高分子生物材料,呈多孔状,具有惰性、无毒和极稳定的理化性能、极佳的生物相容性。为保证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作为长期植入体内的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在体内使用的安全性就尤为重要。实验研究利用V79细胞,HGPRT位点正向突变实验对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的诱变性进行研究,为该产品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体外基因突变 哺乳动物体外 基因突变实验
  • 简介:三年一次的国际医学物理和医学生物工程学术年会(WorldCongress2009,WC2009)将于2009年9月7日至9月12日在德国慕尼黑(Munich,Germany)召开。该系列会议为学会所属国际组织IUPESM(包括IFMBE和IOMP)的官方年会,2009年的第11次年会将在德国慕尼黑承办,2012年的第12次年会将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在北京承办。此前学会曾组织会员近80余人赴韩国汉城参加了2006年的第10次会议(WC2006),收到良好效果。为了一如既往地为本会会员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提供便利,同时考察该系列会议的运作经验以确保我国2012年能成功承办该会议,学会拟组团赴德国慕尼黑参加WC2009。(参团报名表见附件1)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本次组团将作为IUPESM团体会员享受其注册优惠。学会号召我会会员积极参与此次国际学术交流,按照德方主办者拟定的“会议重要日期”(附件2)积极通过德方会议网站(http://www.wc2009.org/World-Congress-2009/Pages/Home.aspx)向大会投稿。凡有意参加WC2009-Munich的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员,请在规...

  • 标签: 医学物理 医学生物工程 国际医学
  • 简介:目的探讨门诊病人所有检验单配套所需的采血管、尿瓶等耗材总数的计算机自动化判断并将该部分费用可计到检验费用中。方法以天津市海河医院为例,对所有检验单进行"分堆组合",将可共用一个标本容器的检验单划为一"堆",医生开单后由计算机程序自动判断哪些单子可以共用一个标本容器,进而生成配套所需管、瓶等耗材的总数量并计费。结果应用该模式,可大大优化医院流程,省去人工判断管、瓶等耗材总数的工作量,计费准确无误,同时可以大大缩短病人就医的活动路径,严格避免由于需补计采血管等费用而产生的二次缴费。结论在实现医院管理计算机化的同时,如能将人的逻辑思维编写到程序中,会产生更大的效益。

  • 标签: 门诊实验室检查 采血管 尿瓶 分堆组合 自动计费
  • 简介:COBASEMIRAPLUSCC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压脚套筒与控制压脚弹簧断开,可造成样品针损坏,影响仪器使用。为此,我们对损坏的样品针进行修复,使用效果良好,介绍如下。1样品针的制作样品针长度130mm,为三层结构和上下三段。外两层主要是增加针的硬度,里层为7

  • 标签: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使用过程 样品 仪器使用 修复方法 效果良好
  • 简介:目的探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扫描中Z轴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ATCM)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86例头颈部CT增强血管成像的病例,采用常规扫描成像(固定管电流)和Z轴ATCM成像各43例。常规成像组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50岁。ATCM组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3岁。由2位有经验的影像专业人员分别评价图像质量.比较单次扫描的CT剂量加权指数(CTDIvo1)、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在扫描范围、扫描参数(kV、mAs、p、TH等)、造影剂注射速率、注射部位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两种扫描方法的成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Z轴ATCM的DLP是常规扫描成像法的0.74倍。结论采用Z轴ATCM能明显降低总曝光量和累计DLP,有效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 标签: CT扫描血管成像 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 辐射防护
  • 简介:为解决血液白细胞显微图像自动识别中的图像分割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活动轮廓的彩色白细胞图像自动分割方法,首先在Hue,Saturation,Intensitv(HSI)彩色空间中运用聚类分割得到细胞核,从而得到细胞所在的位置,然后用流域算法得到细胞大致的轮廓,最后将此轮廓作为初始轮廓,用梯度矢量流(GVF)外力及来自全局信息的区域力驱动,结合彩色信息,使得轮廓收敛于真实的细胞边界.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精确、有效地分割出单个以及部分重叠白细胞区域.

  • 标签: 彩色图像分割 HIS颜色空间 水域算法 活动轮廓
  • 简介:我们自主开发的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全自动智能化诊断软件,能自动完成ABPM的诊断报告的书写,将全天的数据经过计算、分析,生成直观的文字报告,并在厂家软件的基础上,增加了如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对称性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动态脉压、动态脉压指数等比较重要的指标。ABPM全自动智能诊断系统的应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既保证了报告的准确性,也大大缩短了患者等候报告的时间,体现了智能化程序在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

  • 标签: 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 智能诊断 报告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 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