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上种较为常见骨折类型,其手术治疗方法较多,但大多采用经典角肌胸大肌肌间沟入。笔者于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用经角肌前中束间隙入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认为传统入相比有很大优越性。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入路方法 手术治疗 三角肌 肌间沟入路 骨折类型
  • 简介:目的基于锥形束CT(CBCT)配准误差研究鼻咽癌治疗间摆位误差变化和治疗工作人员主观因素对误差影响。方法20例鼻咽癌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1~65岁,中位年龄44岁。对其进行放射治疗,每周1治疗前摆位CBCT扫描,在X射线容积成像(XVI)系统中计划CT图像进行匹配,获得X、Y、Z轴平移和绕各轴旋转误差。误差限值(平移方向〈2mm,旋转方向〈2°)对比,任意个方向大于阈值,通过六维遥控床进行自动摆位误差校正。误差调整后再次扫描并配准获取调整后误差。分析鼻咽癌摆位误差随着治疗变化趋势。同时根据工作人员分组(4组)统计摆位校正频率,分析治疗人员主观因素对摆位误差影响。结果在20例第1周至第6周数据中,Y轴和Z轴平移摆位误差及Y轴旋转有逐步减少趋势。对4组工作人员摆位校正频率统计对比,第1组为45.61%,第3组为1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第4组差别不大(58.82%vs50.00%)。结论基于CBCT校正鼻咽癌摆位误差随着治疗进行,有减小。工作人员主观因素对误差产生有影响,应采取积极可行措施减少这一影响。

  • 标签: 鼻咽癌 次间摆位 摆位误差 主观因素
  • 简介:目的建立正常成人双侧股骨近端维模型,分析双侧股骨近端形态并测量解剖形态相关参数,研究双侧股骨近端对称性及解剖形态。方法选取50例正常成人双侧股骨近端CT扫描数据,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4.52岁。扫描参数:扫描层厚0.625mm,扫描电压120kV,扫描电流100mA。扫描范围:自双侧股骨头上10mm至小转子中点平面下50mm。将双侧股骨近端CT薄层扫描数据利用Mimics10.01软件进行维重建,将左侧股骨右侧股骨镜像模型相配准,对配准后模型进行维测量,并测量左右股骨近端形态参数,使用SPSS16.0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股骨近端形态和髓腔内部结构有明显个体差异性,双侧股骨近端形态及内部结构具有高度对称性。股骨头直径为(45.71±4.08)mm,股骨头高度为(53.61±5.43)mm,偏心距为(39.91±5.07)mm,股骨颈中央直径为(36.71±3.75)mm,颈干角为(127.88±6.28)°,股骨颈长度(46.61±4.74)mm,小粗隆中点所在平面的髓腔内径为(26.21±4.59)mm,其中偏心距、颈干角白种人形态参数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提供了种验证双侧股骨对称性新方法。结论正常成人双侧股骨内外部形态存在对称性,变异较小,为股骨形态测量提供理论依据;维重建更利于对股骨近端形态参数测量;新配准方法提出对于临床中股骨近端骨折诊治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股骨近端 三维重建 对称性 配准 假体设计
  • 简介:目的评价经皮侧人腰椎间盘切除术(PLLD)手术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4月-2010年5月对163例腰椎间盘突出(L3-5)患者行PLLD。其中,男性92例,女性71例;年龄22-65岁,中位年龄46岁;病程6个月至2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腰椎功能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16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PLLD,手术成功率100%,无血管、肠管、神经损伤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VAS评分由术前(6.75±2.32)降到术后(3.10±1.34)(P〈0.05).JOA评分由术前(11.84±2.42)提高到术后(25.36±3.24)(P〈0.05)。术后随访1-5年,优良率达94.5%。结论PLLD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疗效好,适用于纤维环受损L3-5腰椎间盘突出。

  • 标签: 腰椎 经皮椎间盘切除术 侧入路 介入性放射学 摄影学
  • 简介:据OkumuraN2012年6月13日[AmJPathol,2012,181(1):268—277]报道,日本学者开发出种方法来加强移植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endothelialcells,CECs)附着,从而成功地开展角膜移植来修复病理性角膜功能障碍。

  • 标签: 角膜内皮细胞 角膜移植 抑制物 视力 cells 功能障碍
  • 简介:据SamoG2012年1月9日(EurHeartJ,2012Jan9.)报道,药物洗脱支架(DES)和裸金属支架(BMS)相比,新代DE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死亡风险明显较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SamoG博士及其同事在未经选择大规模真实世界人群中对不同类型新型DES性能进行了长达2年评价。该观察性队列研究的人群是2006年11月-2010年10月植入冠状动脉支架所有瑞典患者,

  • 标签: 药物洗脱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安全性 支架内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支架 裸金属支架
  • 简介:目的在考虑声换能器特性基础上,对磁感应磁声成像问题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声源产生、传播及接收机制。方法参考CT维Phantom仿真模型建立磁感应磁声成像正问题模型,并结合电磁场理论利用有限元软件comsol仿真分析模型内部电导率分布磁场和磁感应电场关系,得到模型内部磁感应电流分布。然后再深入研究声偶极子模型,并检测分析声换能器特性后,给出相应仿真声信号检测结果。结果磁感应电流密度在中心位置处为0,在电导率边界处变化较大,声换能器检测声场分布和声偶极子传播指向性会极大影响声换能器接收到磁声信号值。结论为磁感应磁声成像实验研究及由声信号重建物体内部电导率分布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磁感应磁声成像 正问题 声换能器特性 三维Phantom模型
  • 简介:观察大鼠不同负荷耐力训练后骨骼肌氧化氮(NO)含量、骨骼肌铁代谢及其相关关系,研究NO对不同负荷耐力训练过程中大鼠骨骼肌铁代谢调节机制。雄性Wistar大鼠21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适度运动组、过度运动组,对照组大鼠不运动,适度运动组和过度运动组大鼠分别进行不同负荷递增负荷跑台训练。5周后,测定肌四头肌铁含量、氧化氮酶(NOS)活性及NO含量。过度运动组血清NOS活性和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适度运动组(P<0.01);股四头肌NOS活性和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组织铁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适度运动组(P<0.01)。适度运动组血清NOS活性和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股四头肌NO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组织铁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适度运动引起血清及股四头肌NOS提高结果是增加了NO含量。NO使摄入细胞内铁增加,向细胞外转运铁减少,最终增加肌细胞内贮铁量,保证运动中骨骼肌铁需求,使机体对运动产生有益生理适应。

  • 标签: 耐力训练 大鼠 肌四头肌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铁代谢
  • 简介:分析对比ModernTPS-Winergy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在计算感兴趣区(ROI)体积上差异,为物理师在临床应用不同品牌计划系统时提供参考。在CT图像上勾画正方形、圆形和角形种规则轮廓,手工几何计算这些规则轮廓体积作为基准值,对比分析Winergy、Eclipse基准值差异。另外选取实际患者病例,对比两家产品体积计算差异。两家计划系统计算正方形、圆形、角形种轮廓体积基准值差异随轮廓体积增加减小,Winergy体积基准值平均差异为3.08%,Eclipse体积基准值平均差异为-5.71%。Winergy计算结果相比基准值为正偏差,Eclipse计算结果相比基准值为负偏差,但两家基本都满足临床要求。

  • 标签: 感兴趣区(ROI) 治疗计划系统(TPS) ModernTPS-Winergy ECLIPSE 体积计算
  • 简介:比较正常和病态眼角膜蠕变力学特性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参数。采用人工捐献角膜,角膜移植后10个眼角膜剩余部分、严重角膜溃疡术后严重并发症行角膜移植患者病态眼角膜遗弃部分10个,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以0.1MPa/s应力增加速度进行蠕变实验。以归化分析方法处理蠕变实验数据。正常对照组眼角膜7200s蠕变量为0.16%,病态组眼角膜7200s蠕变量为0.12%,正常对照组7200s蠕变量大于病态组,差异显著(P<0.05)。蠕变曲线是以指数关系变化,病态组眼角膜蠕变特性发生改变。

  • 标签: 眼角膜 正常 病态 蠕变 对比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头部CT螺旋扫描和轴扫描两种不同扫描模式影像质量对照,探讨常规头部CT采用螺旋扫描模式取代轴扫描模式可行性。方法40例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6岁。分别接受头部CT螺旋扫描和轴扫描两种不同模式扫描,轴扫描参数:140kV、170mA用于颅底部;120kV、150mA用于颅脑部,每周2s。螺旋扫描参数:120kV,150mA,每周0.6s。扫描剂量直接取自设备剂量指示值(CTDI和DLP)。影像质量分别由2位专家采用双盲法,对头部CT颅底、脑灰-白质层面及全部影像逐层进行CT值测量评估。结果常规头部CT螺旋扫描模式较轴扫描模式可有效去除颅底部伪影,并能减少扫描时间和扫描剂量(轴扫描模式螺旋扫描模式对比,CTDI55.43mGy/37.80mGy;DLP662.10mGy.cm/498.28mGy.cm;扫描时间12.0s/7.2s)(P〈0.001)。结论常规头部CT螺旋扫描模式影像质量完全可轴扫描模式相媲美,并可取代轴扫描模式。同时常规头部CT螺旋扫描模式还具有可减少扫描时间和辐射剂量,并可进行影像二维和维后处理,有利于提高微小病灶正确诊断率优越性。

  • 标签: 螺旋扫描CT 轴扫描CT 头部CT影像 辐射剂量
  • 简介:通过对老年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动态血压(ambulatorybloodpressuremonitoring,ABPM)和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electr-ocardiogram,AECG)联合监测,观察老年冠心病心衰患者伴不伴心肌缺血改变时动态血压脉压(P—ulsepressure,PP)和脉压指数(pulsepressureindex,P.PI)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 标签: 充血性心力衰竭 老年冠心病 心衰患者 脉压指数 临床意义 心肌缺血
  • 简介:目的在高原环境条件下构建体外生物型人工肝装置,通过在线运行初步评价其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应用于治疗急性肝衰竭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已适应本地环境健康长白仔猪2头,雌雄不限,体质量分别为29.5kg和31.0kg。建立经颈外静脉至下腔静脉/颈外静脉插管组合血路,以驱动泵、血流管路、辅助加热器及含有培养肝细胞生物反应器构建生物型人工肝装置,于体外血液循环中持续转流8h,观察实验前后动物般状态、心率、血常规、尿常规及血液生物化学指标改变,有无出血倾向发生,血流管路凝血情况及培养肝细胞活性变化。结果分离所得肝细胞量为2.72×109,肝细胞纯度为93%,肝细胞活率为96%。体外血液循环实验后,动物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心率无显著改变,血常规、尿常规及血液生物化学指标均正常,未见出血倾向;血流管路凝血不明显;反应器内培养肝细胞活率,实验前后分别为(87.33±2.08)%和(84.67±3.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方法构建高原体外生物型人工肝装置较为稳定、可靠,动物耐受性好。

  • 标签: 生物型人工肝 细胞培养 高原
  • 简介:目的探讨肝硬化(LC)肠道细菌移位(BT)多器官组织病理及功能变化相关性。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鼠龄3个月左右,体质量(250±20)g。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10只),LC组(LC组,30只)。LC组采用改造复合病因诱导大鼠LC模型,将肠系膜淋巴结匀浆进行细菌培养,以细菌培养结果分为BT阳性组和BT阴性组;留取股动脉血检测肝、肾功能及血氨;行肝、回肠、肾、脑组织病理学检测(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成功复制了LC大鼠模型。NC组大鼠未发生细菌移位;LC组大鼠细菌移位率为69.23%,其中大部分为大肠埃希氏细菌(88.9%)。BT阳性组血清白蛋白及血氨水平分别显著低于和高于BT阴性组(P均〈0.05)。BT阴性组比较,BT阳性组有更为显著肝、脑及回肠组织病理改变。结论BT是LC常见病理生理变化,其发生肠道屏障功能减弱、明显肝功能减弱、潜在增加发生肝性脑病可能性相关。

  • 标签: 肝硬化 细菌移位 肝性脑病 肝肾综合征
  • 简介:目的通过X线骨盆平片测量,计算股骨头中心这两点关系。分析其特点,找到个简便、相对准确体表确定股骨头运动中心方法。方法门诊选取健康男女性各20人﹙无腰髋症状及病史﹚,得到年龄、身高、体重。摄标准骨盆正位片,拍照前体表找到髂前上棘、定位,于其上放置参照物。使用测量软件测量骨盆宽度、高度、髂耻线及股骨头中心数据。将各项参数收集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股骨头中心距髂耻连线距离平均为2.72cm左右。股骨头中心在髂耻连线投影点均位于髂耻连线中点外侧,距离髂耻中点1.08cm左右。结论股骨头运动中心是髋膝关节置换及骨折手术重要标志,通过髂前上棘、耻骨联合等体表标志确定股骨头中心简便易行、值得推广,可作为临床手术定位辅助。

  • 标签: 髋关节 髂前上棘 耻骨联合 形态学 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