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Ⅰ糖尿大鼠模型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一次性大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Ⅰ糖尿大鼠模型。结果一般情况观察:大鼠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明显。体重:实验组在1、2、4、8、12周和对照组同期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内1、2、4、8、12周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尾静脉血糖:实验组在1、2、4、8、12周和对照组同期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诱导前与1、2、4、8、12周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腹腔一次大剂量注射STZ(55mg/kg)可以严重损伤胰岛,引起与Ⅰ糖尿相似的症状。

  • 标签: 链脲佐菌素 糖尿病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浅析引发中药不良反应的基本因素及其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到我院接受中药治疗的8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用药处方,探讨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因素,并提出相应措施。结果共计50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引发不良反应的因素包括用法及用量失误、未使用辨证论治、药物炮制不当、中西医联用失误及其他因素,未辨证论治占比达26.0%,用法及用量失误占比为24.0%。讨论中药不良反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未辨证论治及用法及用量失误的占比较大,因此临床使用中药治疗时应侧重提高用药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确保中药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中药 合理用药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阿莫西林联合兰索唑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预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10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3例予以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54例予以阿莫西林+兰索唑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统计两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50/54),高于对照组73.58%(39/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3/54),对照组为11.32%(6/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85%(1/54),低于对照组15.09%(8/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阿莫西林联合兰索唑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改善生活质量,且预后复发率低。

  • 标签: 慢性萎缩性胃炎 阿莫西林 兰索拉唑 不良反应 预后复发
  • 简介:实验性链脲佐菌素糖尿动物模型的建立与研究刘学政,羊惠君,李瑞祥华西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成都610041糖尿是严重危害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国家人们健康的全身性进行性疾病,发病率高,并发症、合并症严重。近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糖尿发病率呈现上升的势头。目...

  • 标签: 糖尿病 动物模型 链脲佐菌素
  • 简介:中枢及周围神经损伤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其损伤后的再生修复问题一直是困扰神经科学工作者的一大难题。中枢及周围神经损伤后可引起中枢及外周部位降钙素基因相关(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的表达变化。而CGRP的表达程度与神经损伤及修复再生的情况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周围神经损伤 损伤修复 PEPTIDE 运动功能障碍 神经科学
  • 简介:白细胞介素6(IL-6)是由单核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活化淋巴细胞合成的一种细胞因子,它参与急性时相反应及调节炎症反应。本文概述了IL-6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糖尿中的水平变化及升高机制。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糖尿病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水杨酸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寻常银屑43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寻常银屑病患者,将所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水杨酸软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水杨酸软膏联合中药内服外敷进行治疗,治疗一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IL-2、IL-8、NO、NOS、TNF-α含量及临床疗效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TNF-α、IL-8和IL-2、NO、NOS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TNF-α、IL-8和IL-2、NO、NOS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血清TNF-α、IL-8、NO、NOS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35%VS67.45%)(P〈0.05)。结论对寻常银屑病患者,采取水杨酸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的提高患者血清IL-2水平,并减低患者血清中IL-8、NO、NOS、TNF-α含量,提高治疗安全性,有利于患者病情快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水杨酸 中药内服外敷 寻常型银屑病 疗效效果
  • 简介:人脐血管内皮细胞中几种生物活性发育的初步研究姚忠祥,李泽桂,蔡文琴,孙榆第三军医大学重庆630038最近蔡文琴等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了足月胎儿脐血管内皮细胞中含有心钠素mRNA和神经YmRNA,说明人脐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合成这类生...

  • 标签: 脐血管 内皮细胞 生物活性肽 发育
  • 简介:右上肢肱动脉1例报告张集建,李晓林,陈维佩第三军医大学重庆630038肱动脉是上肢血供的重要血管。正常的解剖结构,单侧只有一条动脉上续腋动脉。本文作者在作教学标本时发现一例右侧上肢存在肱动脉,为提供解剖形态变异资料,特报告如下:在右上臂上、中1/...

  • 标签: 右上肢 双肱动脉 病例报告
  • 简介:在尸体解剖中,发现一例侧巨输尿管畸形.本例为男性尸体,60岁左右,两肾位置在正常范围内.左肾为11.3㎝×5.0cm×5.3cm,肾门上下径4.4cm;右肾为11.6cm×6.3cm×4.8cm,肾门上下径4.3cm.在肾剖面结构上,均未见肾大盏.左肾盂直接由9个肾小盏构成,上下径6.1cm,前后径2.9cm;右肾盂收纳10个肾小盏,上下径6.2cm,前后径2.9cm.

  • 标签: 尸体解剖 病例报告 双侧巨输尿管畸形
  • 简介:组织学特殊染色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科研工作中.本快速染色法即用组织学醛品红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在同一张切片上对胰岛B细胞和A细胞进行了双重染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作简单介绍.取大鼠胰腺,Bouin液固定,石蜡包埋,切5μm厚切片.染步骤如下:第一步,胰岛B细胞的醛品红染色:切片脱蜡到水;入0.25%浓硫酸和0.25%高锰酸钾等量混和液中3min;蒸馏水洗后入5%草酸2min;蒸馏水洗;再经70%酒精后入醛品红染液15min;70%酒精分色后,蒸馏水洗.第步,胰岛A细胞的免疫组化染色:将经醛品红染色后的切片,入3%甲醇双氧水室温孵育15min;蒸馏水洗后枸橼酸缓冲液(0.01M,pH6.0)(电炉加热煮沸92℃~98℃)进行抗原修复10min;PBS浸泡5min后,用正常羊血清室温封闭30min;弃去多余羊血清,滴加一抗(抗胰高血糖素抗体,1∶1500),37℃,孵育2hr;PBS室温洗10min后,滴加生物素标记的抗,37℃,孵育40min;PBS室温洗10min后,滴加辣根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工作液,37℃,孵育40min;PBS室温洗10min,DAB显色.结果及讨论:此染色方法在同一张切片上所观察到的胰岛B细胞呈蓝紫色,而胰岛A细胞呈棕黄色,两者颜色对比清晰.细胞核不着色.本方法可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即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免疫组织化学多重染色中步骤多、时间长,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限制,进而降低了非特异性染色.因此,该方法在科研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快速双染 细胞快速 细胞细胞
  • 简介:人脐血管内皮细胞中的生物活性──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研究蔡文琴,姚忠祥,李泽桂,孙榆等第三军医大学1.应用免疫组化及免疫电镜技术证明在人脐血管内皮细胞中存在六种生物活性,其分布区别于神经细胞及内分泌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含量明显多于脐动脉内在细胞。...

  • 标签: 脐血管 内皮细胞 生物活性肽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 简介:过去常用经典的Nadi反应显示细胞色素氧化酶以定位线立体的存在部位,现在广泛使用DAB法.我们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方法如下:取Wistar大鼠的心、肝、肾组织,用液氮骤冷,恒冷箱切片(厚7μm),进行以下实验:Nadi反应:切片入孵育液(N-苯基-对-苯胺3mg、1-羟基-2-萘酸3mg溶于基亚砜0.1ml,0.05M的磷酸缓冲液pH7.210ml,混匀后过滤)室温30min.入Lugol碘液2min,入5%硫代硫酸钠4min,入1%醋酸钴60min,蒸馏水洗,甘油明胶封固.DAB法:切片入孵育液(0.05M磷酸缓冲液pH7.210ml,3,3′-氨基联苯胺四盐酸盐(DAB)9mg,细胞色素C15mg,混匀后过滤)室温5min.切片用缓冲液清洗,入蒸馏水,甘油明胶封固.HE染色:切片先用10%Formalin固定10min,再做常规HE染色.对照:Nadi反应和DAB法都用迭氮钠预孵育5min(10ml缓冲液中含6mM迭氮钠),再入含6mM迭氮钠的孵育液中孵育,以下的步骤与上述步骤相同.DAB法还用不含细胞色素C的孵育液做对照.实验结果:HE染色的切片显示组织结构正常.Nadi反应的阳性产物为黑绿色的颗粒,可见弥散的现象.DAB染色的阳性产物为棕色颗粒,很少见有弥散现象.对照切片的结果:用迭氮钠制酶活性的Nadi反应有弱阳性产物,而用迭氮钠的DAB法细胞色素C的切片均呈阴性反应.我们认为显示细胞色素氧化酶的经典方法Nadi反应存在反应产物弥散的现象,用迭氮钠抑制酶的活性后仍有阳性产物出现,因而该法只能表明线粒体的存在,而其定位不够准确.DAB法的方法简便,反应产物不易扩散,可较准确地定位线粒体的存在部位.另外,DAB的沉淀物能与四氧化锇反应形成锇黑,可用于电镜观察.经以上的实验观察和比较,我们认为无论从反应的特异性、定位的准确性,还是电镜应用性等方面看,显示细胞色素氧化酶的DAB法都优于Nadi反应.

  • 标签: 反应比较 氧化酶法 法反应
  • 简介:在制作教学用解剖标本过程中发现联合内脏异位伴腔心脏畸形标本一例。本例为一男性童尸.年龄大约5岁,躯干长36cm(因头部及四肢已去除,所以只能提供躯干长度)。

  • 标签: 内脏异位 心脏畸形 双腔 解剖标本 躯干
  • 简介:解剖观察了80具成年尸体(男,51,女29),共有16具尸体(男10,女6)的18侧上肢存在肱头肌副头,侧发生率为11.25%,其中4头者仅1例.观测了副头的起止、肌腹形态、神经支配与动脉来源等特点.发现有83.33%肱头肌副头的起点集中于肱骨中段上部的前面,起点在距离喙肱肌止点最下部1~4cm的区域;肌腹形态以圆(条)索状最多、带状次之.肱头肌副头的神经由肌皮神经发支者占86.67%,其余由正中神经发支;副头动脉由肱动脉发出者占75%,其余由肱头肌动脉发出者占25%.分析了肱头肌副头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肱二头肌副头 应用解剖学 临床意义
  • 简介:2003年5月9日,男婴,体重3200g,足月,平产,坐高50cm,能吸吮,已哺乳,外观头、颈、躯干、四肢无异常.出生36小时后出现腹胀、呕吐,呕吐物为黄绿色,无排便、排气,发吭,呼吸急促,收住入院.入院后,当时护士给予肛门插管排气处理一次,无排气,肛管无排便.随后抱入X光室胸透,发现右肺有大片阴影,膈下有游离气体,随即婴儿无呼吸、心跳,死亡.经解剖发现,心、肺、肝无异常,打开腹腔后,腹腔内有大量的胎粪溢出,经纱布擦洗处理,首先肉眼看到回肠末端有0.3×0.3cm的裂孔,此处有胎粪流入腹腔.经我们从胃沿小肠依次寻找观察,胃、空肠位置、外形、结构无异常,但查到回肠处回肠增粗,形成盲端.经仔细查找,回肠与盲肠不连接,有残缺的断端,只有肠系膜相连,无回盲瓣形成,结肠比小肠细短,无结肠带,只有很少的结肠袋,结肠内无粪便,而且不是"["字形分布图1,2.

  • 标签: 先天性回肠发育盲端 回盲瓣闭锁 结肠发育不良 并发症
  • 简介:《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为医学生们学习生理、病理、药理以及临床(内、外、妇、儿等)医学起着辅路架桥作用.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每年都会出现许多学习成绩较差,包括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我们将这一部同学称"双差生"这对提高解剖学的教学质量构成了很大的障碍.因此,对如何提高双差生的转换工作,是摆在每一个解剖学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从差产生的因素到做好双差生的转换工作,我们做了一些探讨.1差生形成原因

  • 标签: 中差 中专解剖学 差生
  • 简介:阿尔茨海默(Alzheimer'sDisease)是德国神经病理学家AloisAlzheimer于1907年首先加以描述,后人遂以其姓氏命名之,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中枢性认知功能障碍及近远期记忆损害,病理上以大脑皮层、海马等脑区神经元减少、老年斑(SPs)及神经原纤维缠结(NFT)形成等典型性改变为特点.AD患者脑内乙酰胆碱(Ach)含量显著下降,其他神经递质,如多巴胺(DA)等,也会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近年来研究表明,中枢多巴胺系统在学习、记忆、认知及情感形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AD发生、发展有着较密切的关系[1~2].

  • 标签: 认知功能障碍 中枢多巴胺系统 阿尔茨海默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