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椎动脉变异例李彦,李晓林,陈维佩第三军医大学重庆630038椎动脉是脑部血供两条重要来源之一,它一般起于锁骨下动脉第一段,经上位6个颈椎横突孔穿出,经寰椎侧块后方的椎动脉沟转向上经枕骨大孔入颅腔。由于椎动脉要穿行横突孔这一特点,所以颈椎病,骨质增生...

  • 标签: 椎动脉变异 尸检 病例报告
  • 简介:基因的稳定性对维持机体的正常生长具有重要作用。DNA随时面临损伤因子的威胁,一旦DNA发生不可逆损伤将会导致基因的不稳定,甚至诱发肿瘤形成。但机体具有DNA损伤修复、细胞凋亡调控系统可以及时修复损伤的DNA以维持基因的稳定性。有研究表明Rad9、Rad1、Hus1基因参与DNA的损伤修复和细胞凋亡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明确关系。本文将对目前Rad9、Rad1、Hus1基因的研究以及与肿瘤发生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DNA损伤修复 肿瘤发生 Rad9 Rad1 Hus1
  • 简介:50岁男尸,发育正常,身高约1.60m,体形偏瘦。我们在对其进行上肢解剖时,发现其左侧上肢动脉发生了变异。现报告如下:一、左侧上肢动脉变异左侧腋动脉在腋窝胸小肌下缘、距肩胛骨喙突尖1.5cm处分为两支动脉。两支动脉在腋窝的行程均被臂丛神经内、外、后束及分支所夹持,第一支动脉在臂部沿肱二头肌内侧、正中神经干的外侧下降到肘窝,由内上斜向外下跨过肱二头肌腱达肱桡肌深面。

  • 标签: 上肢动脉变异 肱二头肌腱 臂丛神经 胸小肌 腋动脉 肩胛骨
  • 简介:右上肢双肱动脉例报告张集建,李晓林,陈维佩第三军医大学重庆630038肱动脉是上肢血供的重要血管。正常的解剖结构,单侧只有一条动脉上续腋动脉。本文作者在作教学标本时发现一例右侧上肢存在双肱动脉,为提供解剖形态变异资料,特报告如下:在右上臂上、中/...

  • 标签: 右上肢 双肱动脉 病例报告
  • 简介:癌肉瘤是指在一种肿瘤中既有癌成分,又有肉瘤成分。其常见的发病部位有甲状腺、乳腺、消化道和呼吸道等,而原发于肝脏的癌肉瘤罕见。我科收治肝脏原发性癌肉瘤1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 标签: 癌肉瘤 原发性 肝脏 发病部位 文献报告 甲状腺
  • 简介:对我校病理陈列馆一件先天性马蹄肾变异的标本进行非测量性观察和体质测量,非测量性观察发现本例马蹄肾两肾下极由横跨中线的实质性峡部连接,两部分肾门处各有一套血管供应,左肾存在未经过肾门的迷走血管供血,右侧肾盂为分叉肾盂。体质测量发现峡部各径与马蹄肾正常值接近,左右肾各径略小于正常新生儿肾各径。综合分析为一例新生儿先天性马蹄肾合并右侧分叉肾盂变异。

  • 标签: 马蹄肾 分叉肾盂 体质测量 解剖变异
  • 简介:周围神经损伤常导致神经元轴突的连续性中断,从而引起神经功能缺陷,这将给临床病人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促进轴突生长并使其与所分布的靶器官重新形成突触连接而达到形态和功能上的恢复成为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关键。神经元轴突的再生常受到损伤部位内源性因素和外源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 标签: 序列分析 基因克隆 周围神经损伤 外源性细胞因子 神经元轴突 编码
  • 简介:叉头框蛋白P1(FOXP1)基因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转录因子,其蛋白产物在生物发育阶段起着重要作用,且在不同人类肿瘤中发挥抑制或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本文就FOXP1基因的结构、功能以及与肿瘤演进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FOXP1 肿瘤抑制基因 雌激素受体
  • 简介:Sweet’s综合征(Sweet’sSyndrome,SS),又称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是一种与免疫因素相关的伴有全身症状的少见皮肤病。临床分为经典型(特发型)、肿瘤相关型及药物诱导型三种类型,其中肿瘤相关型与急性白血病最常见,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SS国内已有10例报道,但均尚未见报道同时合并肝脾肺多系统受累且有过敏性紫癜样皮损的病例,现报道1例如下并作文献复习。

  • 标签: 文献复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 MDS 少见皮肤病 急性白血病
  • 简介:目的探究大鼠脊髓损伤后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1(PEBP1)的表达和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105只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实验组。采用Allen’s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EBP1在脊髓中的定位变达,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PEBP1的mRNA和蛋白在脊髓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EBP1在正常脊髓后角的神经胶质细胞的胞浆和胞核中表达,在脊髓损伤后与sham组相比PEBP1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此外,实时定量PCR显示PEBP1的mRNA在大鼠脊髓损伤后12h,1d,3d,7d,14d和28d的表达量明显降低,与sham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印迹实验显示,与sham组相比,PEBP1蛋白在大鼠脊髓损伤后的7d,14d和28d表达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PEB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在脊髓后角的表达明显减少。提示脊髓损伤后PEBP1可能参与调控神经胶质细胞的存活和凋亡,进一步影响脊髓损伤后的感觉功能。

  • 标签: 脊髓损伤 PEBP1
  • 简介: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我国是肺癌的高发国家。铂是目前最常用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化疗药物。铂类药物的耐药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是一种抑癌基因,有细胞损伤修复、细胞蛋白调控、细胞凋亡等多重作用。BRCA1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铂类药物敏感性的最佳敏感指标之一。BRCA1与肿瘤分期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患者生存期。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人乳腺癌易感基因1 耐药
  • 简介:“名师”在《辞海》中解释为“著名的老师”,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有影响、有声望、有名气的著名老师”。狭义地说,名师特指教育人才的精英,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教育理论的创立者和教育实践的带头人。简言之,狭义名师是包括广大优秀教师在内的名家和大师。2003年的教师节,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评选这一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项目。随着国家级教学名师评选的开展,各省、校亦相继开展了相应级别的教学名师的评选。为了深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提高高校教师整体素质、创新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探索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川北医学院推出了“教学名师”工程。通过教师评议,学生无记名投票,学院共评选出首届三位校级教学名师。解剖学教研室的佘教授以其高度的责任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当之无愧地成为了首届三大名师之一。为了探索名师教学规律,激发大批年轻教师脱颖而出,迅速提高高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笔者通过一年多以来全程聆听解剖名师的理论课和实验课,将其教学方法分析整理如下,以资借鉴。

  • 标签: 解剖学教研室 教学方法 川北医学院 普通高等学校 人才培养模式 优秀教师
  • 简介:目前,在供体器官短缺的情况下,大家公认猪是最合适的异种器官和组织的提供者,用猪肝细胞治疗急性肝衰病人已有报道.如何将肝细胞最大限度完整地、无损伤地分离出来,这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一步.我室在进行猪肝细胞的分离中,逐渐探索出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材料与方法:采用中国实验用小型猪,常规麻醉、消毒、开腹,用D-Hank′s液进行肝脏原位灌注,再用0.02%EDTA-Hank′s液(37℃)灌注18~20min,摘取肝脏行多点灌注5min,置肝脏于60目钢网上,用直剪迅速剪开肝脏被膜,用镊子夹起轻轻抖动,并用1640液冲洗,边抖动边冲洗,使细胞滤出漏于烧杯中.与此同时,用剪刀把肝组织剪成小块,再用玻璃注射器芯轻轻研磨,边研磨边冲洗,操作要轻,并保持无菌,收集肝细胞,离心洗涤三次,并逐级用80目、100目、120目、150目钢网过滤.分离出的肝细胞进行计数、台盼蓝拒染试验检查、PAS染色、葡萄糖-6-磷酸酶染色及电镜检查.结果:肝细胞存活率90±1.3%,PAS染色显示肝糖元丰富,葡萄糖-6-磷酸酶染色显示酶的活性良好.电镜观察,肝细胞的线粒体、内质网等亚显微结构未见异常.对于猪肝细胞的分离,国外文献报道多采用Ⅳ型胶原酶循环灌注法,但费用很昂贵.在实践中,我们用EDTA代替胶原酶,采用肝脏原位灌注+多点灌注+机械研磨的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此法与胶原酶灌注法比较,从分离的肝细胞数量、活力、肝糖元及细胞中一些酶的活性都与胶原酶法无显著差异,且光镜及电镜观察,显示细胞形态及亚细胞结构未见异常.我们认为此方法易于控制,价格低廉;而胶原酶法容易消化过度,造成细胞膜破损,或消化不完全造成多个细胞连在一起,且费用昂贵.实验证明,改良的猪肝细胞分离方法为用猪肝细胞治疗急性肝衰病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

  • 标签: 分离方法 方法改良 猪肝细胞
  • 简介:脱细胞组织和器官作为一种生物材料,已经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中成功应用,各种组织的脱细胞方法也受到关注。组织脱细胞的方法可以分为物理、化学和酶学方法,各组织脱细胞的效率和结果与组织的来源、结构和组成、脱细胞的方法等都有关,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组织不仅清除细胞的效果不同,对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也不同,这反过来又会使宿主对移植的脱细胞材料产生不同的反应。因此,我们要根据组织特点和不同脱细胞方法的特点来选择最优的脱细胞方法,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介绍了最常用的一些脱细胞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酶学方法,并简单描述了它们对组织支架的影响。

  • 标签: 脱细胞 细胞外基质 组织工程
  • 简介:成年人脑组织发育完善,不会由于操作不慎引起损伤而变形,而胎婴儿脑组织发育不熟,质脆易脆,尤其是畸形者,在取脑,固定,切面,任何一个环节操作不慎,均引起不同程度损伤,或变形失去原有形态结构,给诊断和教学工作带来不必要困难.为了保持原有形态结构,根据别人介绍经验,寻找一种比较适应行之有效方法,水浮取脑法,我们作了一些尝试,现介绍如下:

  • 标签: 胎儿 标本取出 标本固定 水浮取脑法 脑组织
  • 简介:目的检测原发性肺癌患者外周血PD-1淋巴细胞亚型,并进行临床随访,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呼吸内科诊治的35例可疑原发性肺癌患者的血液学标本,并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分析以及PD-1表达,然后进行临床随访。结果35例患者中,31例患者最终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肺癌(腺癌23例,鳞癌3例,小细胞肺癌5例),剩余4例患者为炎症。CD3+CD8+T细胞比例数值高、CD4+/CD8+的比值低、PD-1+/PBMC比例高的患者近期疗效越好。未发现治疗前淋巴细胞亚型比例异常患者与正常患者之间存在PFS的差异。结论在本项回顾性小样本研究中,发现原发性肺癌治疗前特定淋巴细胞亚型与近期疗效相关,尤其是PD-1+PBMC比例升高的患者近期疗效更佳。需要进一步前瞻性大样本研究验证。

  • 标签: 原发性肺癌 淋巴细胞亚群 程序性死亡受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