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保留和去除大鼠肾神经后,肾缺血再灌注性肾损伤过程中室旁核电活动变化,了解肾神经在缺血再灌注性肾损伤时室旁核电活动变化中的作用。方法:20只SD大鼠(250±30g)随机分为二组(n=10):①神经组:分离出左侧肾神经,夹闭肾动脉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②去肾神经组:分离并剪断左侧肾神经,夹闭肾动脉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参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GeorgePaxinos,CharlesWatson),用微电极全程记录各组肾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室旁核放电活动。结果:保留肾神经组大鼠缺血和再灌注瞬间室旁核电活动明显减少(P〈0.05)。随着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室旁核放电活动逐渐增强(P〈0.05)。去肾神经组大鼠缺血和再灌注瞬间时室旁核放电未出现快速性变化。在缺血和再灌注过程中,室旁核放电进行性增加,与保留肾神经组比较,去神经组缺血和再灌注期间各观察时间点室旁核放电均显著性增强(P〈0.05)。结论:急性肾缺血再灌注可引起室旁核放电活动增强;肾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室旁核放电活动的快速性变化与肾神经有关;肾神经具有抑制肾缺血再灌注时室旁核紧张性的作用。

  • 标签: 肾脏 缺血 缺血-再灌注 肾神经 室旁核
  • 简介:一、颅脑损伤的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变化外力对头颅的直接打击可使脑细胞产生不同程度的直接损害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继发性损害,脑电活动能敏感地反映这些损害所引起的脑功能变化。颅脑损伤后的脑电变化与外力作用的方式与方向,受力的部位,损伤的程度以及脑外伤后继发性反应的程度与持续时间有密切的关系。为了便于理解和认识脑外伤后的脑电图改变,需深入一点地复习和熟悉一下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致伤原理及其临床变化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脑震荡 脑干损伤 神经电生理 脑外伤 脑电图异常
  • 简介:α波是指8~13Hz范围内的电活动,又称基本波;α节律是指重复而有节律性地出现的8~13Hz的波活动,又称基本节律。α波和节律波幅的范围为50~100μV。α波以枕区为主,亦可见于顶、颞后区,其数量因人而异,其指数可多达90%以上,或少至10%以下。

  • 标签: 临床意义 Α节律 节律性 脑震荡 血管性头痛 脑动脉硬化
  • 简介:作者用DOCTOR-852程序在APPLE-Ⅱ微机上对33例冠心病人进行高频心电图检查,以52例健康人作对照,分析其切迹、频谱及功率谱变化,结果如下:1.最高频率分布:冠心病组:频率范围31.24-113.27HZ,≥60HZ24例(72.7%),≥100HZ7例(21.2%),最高频率均值52.76HZ。对照组:频率范围0-10936HZ,HZ,60HZ14例(26.9%),≥100HZ1例(1.9%),最高频率均值40.22HZ。

  • 标签: 高频心电图检查 冠心病人 频率范围 功率谱 频率分布 切迹
  • 简介:目的:研究热性惊厥(Febrileseizures,FS)患儿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就诊的172例上呼吸道感染致热性惊厥患儿为惊厥组,同期10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肌酶谱变化。并将惊厥组分为四个亚组,单纯性热性惊厥(Simplefebrileseizures,SFS),抽搐时间〈5min的59例为甲组,5-15min的44例为乙组;复杂性热性惊厥(Complexfebrileseizures,CFS)患儿选取24小时抽搐〉2次以上,每次抽搐时间均〈5min的37例为丙组,至少有1次抽搐时间〉5min的32例为丁组。比较抽搐时间及抽搐次数对心肌酶谱的影响。结果:惊厥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myocardiumbrain,CK-MB)、肌酸激酶(Creatinekinase,CK)、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Lactatedehydrogenaseisozyme,LDH1)均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L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搐时间长、次数多的患儿心肌酶谱明显升高(P〈0.05)。结论:FS可有心肌损伤。患儿抽搐次数越多、持续时间越长,心肌损伤越严重。治疗FS同时应注意保护心肌。

  • 标签: 热性惊厥 心肌酶谱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索睡眠剥夺对健康成人睡眠脑电图(PSG)的影响.方法:选择34名健康成人志愿者行睡眠剥夺36h,作睡眠剥夺前后的PSG整夜监测.结果:与睡眠剥夺前相比,健康成人PSG表现为睡眠潜伏期缩短(P<0.05),NREM中的第1阶段睡眠减少(P<0.05),第4阶段(S4)睡眠增多(P<0.01).结论:睡眠剥夺后再睡眠,健康成人通过其NREM睡眠阶段中S4的比例作为“补偿”.睡眠剥夺可影响健康成人的脑电生理活动.

  • 标签: 健康成人 睡眠剥夺 睡眠脑电图
  • 简介:目的:本文对恶性肿瘤病人心电图变化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本文共记录262例心电图,其中132例为恶性肿瘤组,130例为正常人组,观察和比较两组心电图异常改变的例数和总体异常发生率.结果:恶性肿瘤组在窦速、T波改变、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肢联低电压、电轴偏移等心电图异常事件发生的例数为44例,异常率为33%,正常人组心电图异常事件发生的例数11例,异常率为8%.结论:恶性肿瘤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正常人组明显增高,并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

  • 标签: 恶性肿瘤 心电图 临床分析 心脏病 肺心病
  • 简介:本编辑部为了协助读者学习有关电生理学方面的有关知识,从本期开始开设《学习园地》栏目,将请有关专家讲述这方面的有关内容,以供读者学习参考。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及时改进,使其更适合读者的要求和希望。本期介绍如下内容:

  • 标签: 电生理学 高血压性脑出血 学习园地 脑电地形图 大读者 读者学
  • 简介:我们对36例慢性失眠症进行了临床调查,心理分析和多睡眠图检查,对其中31例患者进行了MMPI测定,24例患者进行了EPQ测定。经分析我们认为:1.本组失眠症可分为三类:(1)持续性精神生理性失眠;(2)主观性失眠;(3)伴有情绪障碍的失眠。2.慢性失眠者多表现为悲观、抑郁、易怒、情绪不稳定。

  • 标签: 失眠症 多导睡眠图
  • 简介:食管癌病人手术前、后引起精神状态异常并不少见。由于食管癌的症状、预后以及手术可能带来的生命危险、器官损失、功能障碍和严重疼痛等不良后果,病人可出现一些精神应激反应,性格行为异常(characterbehaiver)和神经官能症(neurosis)。由于症状轻微,没有引起严重后果,往往不被重视。现将1990~1997年间食管癌伴有精神状态异常并有完整脑电图资料的21例报告如下。

  • 标签: 食管癌 精神状态异常 脑电图
  • 简介:目的:观察自然夜间多睡眠图(PSG)对酒依赖(CA)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日本NihonKohden公司的Neurofax-1518K多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技术,对25例经戒断后的酒依赖患者和23名正常对照者进行PSG整夜监测。结果:与健康男性组比较,酒依赖组睡眠潜伏期延长(NC组18.7±8.9分,CA组31.5±14.3分,P〈0.01),Ⅰ期睡眠增加(NC组9.1±1.8%,CA组19.9±7.4%,P〈0.05),睡眠效率降低’(NC组95.1±7.8%,CA组81.5±11.3%,P〈0.01),快速眼动潜伏期前移(NC组89.4±13.1分,CA组74.9±21.4分,P〈0.05)。结论:长期滥用酒精会引起睡眠生理障碍,而睡眠障碍又会加重酒依赖躯体功能的变化

  • 标签: 慢性酒中毒 多导睡眠描记术 自然睡眠
  • 简介:<正>本文通过结扎12支家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实验性心肌梗塞模型,使用接触电极引导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和同步记录体表心电图,并以微机实时分析。结扎LAD后,缺血区很快出现MAP减小,Vmax降低,负相波出现,平台期后段抬高,但MAPD不同程度延长,非缺血区MAP则无改变。实验发现,MAP的改变早于ECG的改变;

  • 标签: 缺血区 心肌单相动作电位 急性心肌梗塞 冠状动脉前降支 同步记录 体表心电图
  • 简介:目的:研究部分性运动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EEG)变化特征,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部分性运动性癫痫持续状态进行临床、脑电图及影像学观察.结果:本组10例脑电图均见到发作期或/和发作间期阵发性的电活动.结论:部分性运动性癫痫持续状态分析临床、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有助于提高本病的诊断.

  • 标签: 部分性运动性癫痫持续状态 临床特点 脑电图检查 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伏膈核的发育变化的形态学规律.方法:选取出生后一个月内不同时期的大鼠,常规切片染色后应用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分别测量不同组别大鼠伏膈核细胞的密度及直径.结果:细胞直径随年龄呈增长趋势,至PD30已基本接近成年水平.细胞密度在PD0~PD15呈下降趋势,之后基本不再变化.结论:表明出生后一段时间内伏膈核细胞在形态上仍要经过一个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 标签: 大鼠 伏膈核 生后发育期 形态学
  • 简介:目的:评价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室性早搏(室早)的临床意义.方法: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观察室早QRS间期、定位、电压、出现时间、室性心律失常性质等指标的变化,并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136例的活动平板活动试验中,室早ORS间期与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的结果、冠脉造影的结果相关,室早QRS间期≥0.14s者冠脉造影阳性率显著性升高.且随着冠脉狭窄程度增加、累及冠脉病变范围越多,室早QRS间期则越宽.冠脉造影阳性中89.83%室早来源于左心室(除左后支外),而阴性组仅10.17%例来源于左室,大部分来源于右室及左后支.QRS低电压与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的结果相关,且随着冠脉狭窄增加,低电压增多.但与冠脉病变范围无关.室性心律失常严重程度与冠脉造影结果相关,冠脉狭窄程度增加、累及冠脉病变范围越多,室性心律失常则越严重.结论:室早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可能有一定临床意义.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如室早QRS间期0.14s以上,起源于左室,低电压,Lown氏分级≥3级对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室性早搏 冠状动脉造影 冠脉病变
  • 简介:运动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尚不十分清楚。本文观察了运动前后青年人胫神经MCV、体温、心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一定运动后平均口温升高0.45℃,平均胫神经MCV增快5.11m/s,这与环境温度、体表温度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应用多元回归方程分析发现,胫神经MCV变化与体内温度变化相关(r=0.4218,P<0.05),与心率变化无相关(r=0.0404,P>0.05)。运动引起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增快,可能与运动本身及体温升高引起机体一些生理变化有关,它具有一定理论和应用价值。

  • 标签: 神经传导 相关生物学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