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结肠癌化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共收治58例行化疗治疗的结肠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常规组29例)与综合性护理(综合组29例),对比两组结肠癌的疾病不确定感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开展护理后,综合组的疾病不确定感比对照组低,生活质量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结肠癌化疗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能够降低疾病不确定感,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综合性护理干预 结肠癌 放疗 疾病不确定感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当前社会环境及医疗水平对药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药物制剂稳定性问题开始受到医药行业相关人员的重点关注。药物制剂稳定性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其稳定性难以保障或维持,进而影响药物质量,严重情况下还可能会导致服用后出现不良反应或者药物中毒情况,因而加强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至关重要。本文在此着重对药物制剂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药物制剂稳定性提出几点措施。

  • 标签: 药物制剂 稳定性 影响因素 提升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注射用血栓通与临床常用输液溶媒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注射用血栓通与临床常用5种输液溶媒(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灭菌注射用水)进行配伍实验操作,定时观察配伍后溶液的pH值、外观表现以及不溶性微粒情况,分析配伍溶液的稳定性。结果将注射用血栓通与临床常用5种输液溶媒进行混合配伍后,pH值、外观表现未出现明显变化,但是随着配伍时间的延长,溶液中不溶性微粒逐渐增多,存放五组溶液不溶性微粒数≥10μm均超出药典标准限度,且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制溶液4h后不溶性微粒数≥10μm,6h后≥25μm。结论在考察注射用血栓通与临床常用输液溶媒的配伍稳定性实验中,10%葡萄糖注射液成为最适宜配伍溶媒,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位居其次,与此两种溶媒配伍时须在6h内完成配制溶液的使用,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时,应在4h内完成配制溶液的使用。

  • 标签: 注射用血栓通 输液溶媒 配伍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钙对稳定性冠心病老年患者伴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稳定性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实验组采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对比疗效。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稳定性冠心病伴高血脂症的老年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瑞舒伐他汀钙 冠心病 高脂血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应用中的价值及稳定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口腔科接受正畸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研究组(50例)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对照组(50例)采用非微型种植体支抗,对比两组患者正畸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及磨牙位移情况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拔牙间隙完成关闭平均时间为(8.02±1.25)月,对照组患者拔牙间隙平均时间为(12.05±1.3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可提高正畸效果,具有稳定的支抗作用,值得应用。

  • 标签: 微型种植体支抗 口腔正畸 应用价值 稳定性 疗效
  • 简介:摘要奥美拉唑是一种苯并咪唑类药物,对H+-K+-ATP酶能够产生特异性抑制,从而发挥抑制胃酸的作用,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奥美拉唑的用药合理性,进一步提升其临床疗效,笔者对影响奥美拉唑输液中配伍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奥美拉唑输液中联合用药的几种常见配伍禁忌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奥美拉唑 输液 配伍稳定性 联合用药 配伍禁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行PCI治疗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0例为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A组(10mg/日),B组(20mg/日),C组(40mg/日)。分别于入院当时、PCI术后24小时及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检测患者的血脂水平、galectin-3及hs-CRP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A组相比,B组、C组患者在PCI术后3个月、6个月时,血LDL-C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C组较B组降低更显著(P<0.05);B组、C组患者在PCI术后3个月、6个月时,血hs-CRP的水平降低(P<0.05),且C组较B组降低更显著(P<0.05);B组、C组患者在PCI术后3个月、6个月时血galectin-3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C组较B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PCI治疗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对于改善冠心病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阿托伐他汀钙 不稳定性心绞痛 PCI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行PCI治疗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0例为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例,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A组(10mg/日),B组(20mg/日),C组(40mg/日)。分别于入院当时、PCI术后24小时及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检测患者的血脂水平、galectin-3及hs-CRP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A组相比,B组、C组患者在PCI术后3个月、6个月时,血LDL-C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C组较B组降低更显著(P<0.05);B组、C组患者在PCI术后3个月、6个月时,血hs-CRP的水平降低(P<0.05),且C组较B组降低更显著(P<0.05);B组、C组患者在PCI术后3个月、6个月时血galectin-3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C组较B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PCI治疗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对于改善冠心病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阿托伐他汀钙 不稳定性心绞痛 PCI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丹参是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等作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丹参酮ⅡA是丹参中主要的脂溶性成分之一,丹参的疗效大多来源于丹参酮ⅡA和其他成分的单独作用及相互作用。在临床应用中丹参酮ⅡA可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并且对白血病及炎症有一定的疗效。随着对丹参酮ⅡA的药理学的研究,发现其对多种肿瘤具有生物活性,本文就丹参酮ⅡA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丹参酮ⅡA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丹参酮ⅡA 抗癌作用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三七是一种主产于云南文山州的植物,在经过处理后,其干燥根与根茎均可入药,有着较好的散淤止血与消肿定痛作用。由于三七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现如今市场上的假冒产品也越来越多,药师在临床中需要掌握三七的详细药理知识以及真伪鉴别方法,才能更好的利用三七来帮助患者进行治疗。

  • 标签: 三七 药理作用 真伪鉴别
  • 简介:摘要黄芪活性成分抗肿瘤作用机制主要集中在调节机体免疫,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转移,抗氧化应激,辅助化疗药物逆转耐药,以及改善骨髓抑制等。本文对近十年黄芪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黄芪抗肿瘤临床应用的拓展提供参考。

  • 标签: 黄芪 抗肿瘤 作用机制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大学资源在献血屋设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2018年某献血屋收取的200份献血样本为研究对象,对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献血者来源,探究其作用。结果通过对2016—2018年某献血屋献血者职业分布研究,发现2016、2017、2018年献血者学生比例最高,分别为50.50%、53.00%和52.50%。其他职业类别中人数较多的为职员,分别为25.50%、20.00%和23.50%。这说明在献血屋运行中,学生资源是较为重要的,是重要血源来源。结论大学生在献血屋设立中的作用是较为重要的,并且大学生资源能够为献血屋运营中的血源获取提供保障,有助于献血事业发展。

  • 标签: 大学 献血屋 资源利用
  • 简介:摘要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常见疾病包括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和视网膜静脉阻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这些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的研究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引起的眼部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向。雷珠单抗,一种人源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所有活性形式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结合,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从而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减少血管渗透性。

  • 标签: 雷珠单抗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脉络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静脉阻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士使用PDA预防住院患者给药差错的效果。方法对住院患者在使用PDA前后发生的给药差错例数进行比较。结果PDA使用后增加了二维码的识别技术,采用药物及腕带的双重扫描制度,进一步落实了患者的身份核查和药物核对,实现了医嘱的闭环执行。结论使用PDA可以有效减少给药差错的发生。

  • 标签: 使用PDA 有效预防 给药差错
  • 简介:摘要目的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高危妊娠孕妇分娩时所起到的临床效果进行总结。方法研究对象选择在我院就诊的30例高危妊娠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综合护理。结果数据显示,实验组的自然分娩率、母乳喂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优于常规护理,能够提高自然分娩率及母乳喂养成功率,可能会降低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但由于样本量太小,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综合护理 高危妊娠产妇 自然分娩率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血液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各种肿瘤中居第六位。中药作为我国特有的医药体系,在治疗恶性肿瘤疾病上有着巨大的潜力。近年来,随着对中药的研究日益加深,实验研究发现多种草本植物中药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分化,逆转肿瘤耐药性等达到抗白血病的目的。本文对草本植物中药治疗白血病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白血病 草本植物中药 凋亡
  • 简介:摘要胆汁酸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调节因子,能够激活多种核受体和膜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调节其自身代谢、糖脂代谢的稳态以及能量代谢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胆汁酸 糖代谢 能量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互联网+”对患者门诊就医体验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300例,统计在“互联网+”对模式下门诊就医体验情况,探讨“互联网+”对患者门诊就医体验的作用。结果300例患者中227例表示为非常满意、50例表示为基本满意、23例表示不满意,满意度为92.33%。在表示非常满意以及基本满意的患者中,86例患者年龄为30~40岁,100例患者年龄为41~50岁、50例患者年龄在51~60岁之间,41例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276例对取药环节满意;259例对就诊过程满意;250例对挂号满意;234例对候诊表示满意;226例对检查检验满意。结论“互联网+”应用于门诊就医环节,患者的整体满意度较高,但满意人群主要集中在中青年人群中,对于就诊的各个环节,患者呈现出的满意度有所不同,院方在这些方面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改进,争取早日能够让“互联网+”的应用给给更多的就诊患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 标签: &ldquo 互联网+&rdquo 门诊就医体验 作用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老年化的加剧,老年人健康问题已成为全民的焦点。因老年人健康状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医学评估已不能全面的反应老年人健康状况。老年综合评估,是通过对老年人医学、心理和功能等多项目、多维度进行鉴定的诊断过程,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持或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以下为老年综合评估护理在老年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做一阐述。

  • 标签: 综合评估 护理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微创内固定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对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法复位外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创内固定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腕关节的恢复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3、6个月的掌倾角和尺偏角均好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预后6个月的总优良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对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微创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更佳,但是手术创伤大安全性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对于腕关节恢复要求不高的患者可以推荐使用。

  • 标签: 微创内固定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