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产后出血发生的时间、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1年3月-2016年3月我参与护理过的22例产后出血给予心理及综合护理。结论主要包括产前重视检查及保健,产时及时科学处理产程,产后细心观察,特别是产后2小时的观察,对症处理及积极配合急救,并加强生活、心理护理。认为护理干预可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减少产后出血的并发症。

  • 标签: 产后出血 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6年380例产后出血的患者,对其出血的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经过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胎次、中重度贫血、胎盘早剥、子宫收缩乏力、胎盘粘连/植入/残留、软产道裂伤、妊娠高、分娩方式、血功能障碍异常等都是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其中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植入/残留和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结论导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较多,正确评估及合理控制,有助于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对婚前教育、孕期保健、生产时保健和产后的观察及处理予以重视。为进一步控制产妇的死亡率,应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干预与正确处理,以此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 标签: 产后出血 因素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2年内妇产科接诊分娩孕妇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产后出血组与产后出血子宫切除组(n=55)。回顾性分析孕妇一般临床资料,探讨孕妇病史、出血量、致子宫切除原因、子宫切除术后及预后效果,总结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的危险因素。选取同阶段住院90例胎盘正常产妇作为对照组,对前置胎盘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胎盘前置、巨大儿、瘢痕妊娠、羊水过多、胎盘早剥、多胎妊娠是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的高危因素。讨论关注孕妇围产期整体情况对判断孕妇病情具有重要作用,防止产后出血,并做好抢救措施,可减少产后出血致子宫切除的发生率,有助于保证产妇生存质量。

  • 标签: 产后出血 子宫切除 危险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后出血,保障产妇的生命质量及生命安全。

  • 标签: 产妇产后出血 观察要点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产后出血患者应用要素膳,以及相关护理体会。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共计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行要素膳治疗,共56例;对照组行常规口服饮食,共46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监测臂肌围变化),腹泻或者便秘情况;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情况。结果与传统经口摄入食物比较,治疗组营养指标显著改善(P<0.01)。与此同时,治疗组患者腹泻或者便秘情况;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情况也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有效的要素膳治疗及护理,对于产后出血患者的治疗、恢复、预后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要素膳 护理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心理干预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的4月-2016年的10月在我院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的67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与观察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与对照组相比在接受护理后的SAS、SDS量表评分更低;观察组产妇与对照组相比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两组对比可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心理干预的有效运用可促进产妇心理状态改善,提高配合度与止血效率,对保障产妇生命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产后出血 护理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孕晚期孕妇实施临床干预对于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的有效性。方法随机收集200例2015年到医院产前检查的要采取阴道分娩的孕晚期产妇,随机分为临床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进行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的临床观察,每组分别为100例孕晚期产妇。对于常规治疗组的产妇不进行临床干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处理;对于临床干预组的产妇在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处理的基础上,同时进行产前干预和产后干预,尤其对可能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干预。而后观察这200例产妇产后出血率及产后两小时的出血量和产后二十四小时的出血量,进行记录、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临床观察,研究对象中的200例产妇在分娩结束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状况,达到产后出血标准的有4例,其中临床干预组产后出血有1例,产后出血率为1%;常规治疗组产后出血有3例,产后出血率为3%,临床干预组的产妇产后出血例数比常规治疗组来得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干预组的产妇产后平均出血量273ml,常规治疗组的产妇产后平均出血量411ml,临床干预组的整体产后平均出血量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临床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保障产妇的产后安全,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临床干预 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应用综合治疗措施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将研究期间在母婴一区住院的产妇1650例和母婴二区住院的产妇960例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于胎儿娩出后即刻肌注缩宫素配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于胎儿娩出后即刻肌注缩宫素同时以0.9%NS加缩宫素持续静脉滴注2小时以上并配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小时及24小时出血量。结果观察组发生产后出血2例,发生率为0.1%;对照组发生产后出血35例,发生率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措施对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治疗措施 缩宫素 预防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的情况以及引发产后出血的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389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对比两组分娩方式发生产后出血、休克、子宫全切等情况;并对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收集整理。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妇有10例发生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55%;剖宫产组产妇有25例发生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36%;剖宫产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宫缩乏力因素以及胎盘因素引发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因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引发产后出血的几率相应的较高,其中引发产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在临床的分娩中应收集整理经验,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分娩的安全性。

  • 标签: 剖宫产 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预防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8例正常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2组,各64例;对照组行常规产妇护理干预,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和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产后出血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预防 产后出血 效果
  • 简介:摘要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后发生率最高、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产妇产后死亡的重要因素。引起产妇产后出血的因素较多,包括子宫收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软产道损伤等。因此,了解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分娩质量及降低产妇死亡率的关键。以下主要对产妇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护理进展作如下综述。

  • 标签: 产后出血 因素 护理措施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按摩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到2016年1月我院经阴道分娩的139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孕妇在胎儿分娩后,均予以缩宫素10U静脉滴注,观察组孕妇,在胎盘娩出后,立即予以双手持续按摩子宫预防产后出血。比较研究两组产妇产后子宫收缩情况和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孕妇139例,观察组71例,对照组68例。观察组产妇产后子宫收缩总有效率为76.06%,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4.23%,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胎盘分娩后持续按摩子宫,能明显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明显降低产后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子宫按摩 产后出血 阴道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初产妇产后出血影响因素,以此为据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0例产后出血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产妇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s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初产妇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对策。结果经过logistics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初产妇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包括流产次数≥3次、第三产程≥15min、新生儿性别为女性、母婴接触吸允时间<24h(P<0.05)。结论初产妇产后出血影响因素具有多样性,临床需要加强产前健康知识宣讲,尽量让母婴接触吸吮,减少产程的不良干预,从而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 标签: 初产妇 产后出血 影响因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探讨欣母沛联合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产后出血的5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欣母沛共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2小时平均出血量为(73.4±40.3)ml,对照组则为(210.6±50.2)ml,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的对比上,差异则无显著意义,并主要表现为头疼、恶心、腹泻、腹痛等。结论采用欣母沛联合缩宫素治疗产后出血效果显著,能够减少出血量,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欣母沛 缩宫素 产后出血 平均出血量 宫缩乏力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在2015年2月—2016年9月在我院产科生产后发生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住院患者中随机选择58例,将本组分为两个不同的小组,并对其小组应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对照组为29例,应用常规方式进行处理,实验组为29例,应用子宫动脉结扎术进行处理,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手术结束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出血量等数据进行比较,对照组明显不足实验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结扎术在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治疗中有着较高的疗效,可使其出血现象得到及时的制止,对其术后的恢复也有着明显的价值,值得在产科中大力的推广。

  • 标签: 难治性产后大出血 常规手术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欣母沛用于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产科收治的产后出血孕妇60例,依据不同的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产妇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欣母沛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术后2h出血量及24h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16.6%低于对照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3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出血孕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欣母沛治疗的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欣母沛 产后出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按摩子宫与产后出血的关系,为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制定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孕妇458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29例。其中实验组采用子宫按摩进行处理,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处理,统计并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后出血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0.8%,比对照组的4.3%减少。结论产妇分娩后定时给予其按摩子宫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量,预防因宫缩乏力引致的产后出血,方法简单,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 标签: 按摩子宫 产后出血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患者高危因素,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2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产后出血的诱发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25例产后出血患者,其中2小时内出血患者20例,2~24小时内出血患者5例;产后出血量500~999ml患者21例,产后出血量1000~2000ml患者3例,产后出血量>2000ml患者1例;诱发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包括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宫缩乏力及凝血障碍等。结论产后出血的导致因素较多,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确保护理的有效性。

  • 标签: 产后出血 临床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引起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8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患者,8例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结果保守治疗6例治愈,2例因子宫切口裂开出血、子宫下段血肿形成行全子宫全切除术。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

  • 标签: 剖宫产 术后 晚期产后出血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