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责任全程护理模式在院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急诊收治的病人200例,随机选取其中100例为实验组,其余10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责任全程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出错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院、院内死亡率和出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全程护理模式在院急救中有显著临床疗效,降低急诊患者死亡率和出错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上应用。

  • 标签: 责任制 全程护理模式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将三个季度公示中入围的抗菌药物从用药适应症、用药选择、给药时间等方面进行合理用药分析,结果6类8种抗菌药物在用药适应症、联合用药、用法等方面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结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还需进一步提高,临床药师的用药干预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起到关键作用。

  • 标签: 公示 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 简介:摘要调用我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药房库存列表和入库账目的数据,用VisualFoxPro6.0(以下简称VFP)编写药品价格公示表单,实现药品价格以电子屏形式公示,从而达到了药品价格更新及时、滚动显示的目的。

  • 标签: 药品价格 价格公示 Visual FoxPro 6.0 表单 电子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强院急救护理管理对提高院救护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5月于我院行院急救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服务,观察组给予加强院急救护理管理服务,再比较两组救护效果。结果观察组呼叫出车反应时间、途中时间分别为(140.6±12.5)s、(172.4±9.6)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急救成功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强院急救护理管理可显著提高院救护效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管理 院前救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了解患者在住院携带传染病情况,探讨传染病四项筛查对医患双方的意义。方法对5080例入院创伤手术、产前、透析等需进行侵入性操作或内科治疗需输血的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TP)检测,TP阳性者送当地疾病控制中心进一步核查确证。结果5080例检测中HBsAg阳性297例,占5.85%;抗-HCV阳性77例,占1.52%;TP阳性12例,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入路腹膜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和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5月我院收取的腹股沟疝气病人共56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对照组给予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观察组给予入路腹膜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手术舒适度、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是(64.3±5.9)min、(1.1±0.2)d、(4.5±0.7)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02.4±10.8)min、(3.5±0.4)d、(9.3±1.2)d(t=16.382,P<0.01;t=28.397,P<0.01;t=18.283,P<0.01)。观察组轻度不适例数为20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例(X2=5.853,P<0.05);观察组重度不适例数为1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例(X2=7.791,P<0.01)。术后,观察组并发症例数为3例,与对照组5例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6,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3例,两组术后复发病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09,P>0.05)。结论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入路腹膜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具有手术持续时间短、恢复时间短、术后复发率低、术后舒适度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股沟疝气 前入路腹膜 无张力疝修补术 疝囊高位结扎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术后严重脑水肿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105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颅脑术后严重脑水肿者5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其GCS评分及HAMD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颅脑术后严重脑水肿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有利于保障其生命安全。

  • 标签: 颅脑手术 脑水肿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考核分值申辩与纠偏奖励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自2014年11月建立考核分值申辩与纠偏奖励,现将2014年1~10月设为对照组,2014年11月~2015年8月设为观察组,分两组分析护士在工作积极性、操作考核分值、不良事件、病人满意度、护理纠纷、护士满意度6个方面的比较情况。结果实行考核分值申辩与纠偏奖励后,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及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学习氛围更浓,不良事件上报及时,数量减少,纠纷发生率降低。结论考核分值申辩与纠偏奖励的实施,确保当月分值的准确性,便于大家相互监督,最终达到良性循环,提高病人满意度,保证工作质量及科室的和谐,提升科室正能量。

  • 标签: 考核分值申辩制 纠偏奖励制 护理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院急救护理工作所承担的职责是配合医生对病人的伤情进行迅速准确的评估、做出初步的诊断、处理致命的伤情或症状,并将伤员迅速安全地转运、快速而有效的治疗。良好的准备是急救单元快速出动先决条件,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证,护士敏捷的应急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术是确保成功的基础。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急救的沟通技巧与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我院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调查,了解院急救的沟通技巧问题。结果患者在医患沟通认知方面得分高于医生,而在医患沟通技巧方面得分低于医生。在医护人员方面,最主要因素是工作繁忙(80.0%%),其次是缺乏沟通技巧(65.0%)。在患者方面,最主要因素是不信任医护人员(78.0%),其次是期望值过高(60.0%)。结论院急救医患沟通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救人员和患者在医患沟通认知和技巧评价方面存在差异,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加强防范与管理。

  • 标签: 院前急救 医患纠纷 医患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腹症患者进行院急救的正确而有效的方法,为临床提高急腹症患者的急救效果以及生命安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研究组患者给予急腹症系统性院急救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处理,之后将所有患者均送回医院进行抢救与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急救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正确及时的系统性院急救措施后,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5.15%、死亡率为6.0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院急救措施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9.39%、死亡率为21.21%;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接诊的医务人员自接诊至到达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急腹症患者进行系统性的院急救,可使患者得到较为及时正确的急救措施,从而提高急腹症患者的急救效果,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腹症 院前急救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院急救不同评价方法对院急救患者临床诊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院急救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主要按照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以及体征进行急救诊断,观察组则根据患者的脉搏、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体温、意识、血糖和心电图这八项评估指标以及临床症状、病史、体征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进行急救诊断。比较两组院急救时明确诊断的例数、院急救死亡和成功的例数,转运死亡和成功的例数以及急诊科抢救死亡和成功的例数。结果观察组的明确诊断率为92.00%(23/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00%(13/25)(P<0.05);观察组的院急救成功率为84.00%(21/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00%(11/25)(P<0.05);观察组的转运成功率为95.23%(20/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11/11)(P<0.05);观察组的急诊科抢救成功率为95.00%(20/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7/9)(P<0.05)。结论通过将八项指标病情评估联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明确诊断率、院急救成功率、转运成功率以及急诊科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评价方法 院前急救患者 临床诊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院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急救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4月经急诊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每组各50例。针对常规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救治,针对治疗组采用院急救护理路径救治。结果常规组呼救后到在院接受救治时间为23.49±12.27min,到医院接受救治的时间41.67±14.71min;治疗组呼救后到在院接受救治时间为17.61±6.14min,到医院接受救治的时间30.71±12.56min;常规组总死亡伤残比例为74%,治疗组总死亡伤残比例为50%。所有数据均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采用院急救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发生病情后至接受救治时的时间,降低死亡伤残率,提高救治效果。

  • 标签: 急救护理路径 脑卒中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法。方法我院2009年1月~2016年1月对33例肾病患者实施动静脉内瘘术,对33例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内瘘的观察护理和健康指导,总结分析其护理及健康指导的经验。结果33例肾病患者的内瘘全部都成熟使用。结论给予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术前、术后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如选择合适的穿剌点,正确的进针角度和方向、准确的穿剌方法、合适的内瘘使用时机、内瘘术后锻炼等,均可有效地预防内瘘栓塞、感染、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内瘘尽早成熟,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 标签: 血液透析 护理 动静脉内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56例肺炎患儿资料,对肺炎患儿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的护理。结果经吸氧、抗生素、雾化吸入等对症治疗精心的护理后,肺炎患儿在住院期间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对患儿的一般护理、症状护理、饮食护理、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并做好健康教育指导以巩固其治疗效果,提高肺炎患儿治愈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 标签: 肺炎 小儿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常见误诊与漏诊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进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孕妇,共300例,对比分析胎儿出生前后的超声心电图,确定常见的误诊和漏诊情况。结果待胎儿出生以后又一次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10例产前漏诊的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占总体胎儿的3.33%(10/300)。4例误诊,占总体胎儿的1.33%(4/300)。结论在胎儿心脏的检查中应用超声心电图检查,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促进临床诊断率的显著提高,能够及时的发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基于其本身的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非常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的应用。

  • 标签: ?胎儿心脏 超声检查 常见误诊 漏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