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9-19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9期
  • 机构:日本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可在体内溶解的医用止血夹,它不仅能降低手术后的风险,还可避免妨碍医学影像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方式在浅表器官疾病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收治的确诊为浅表器官疾病患者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该种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超声诊断的结果主要依据其成像的清晰度、扫查范围等指标,诊断结果为优的患者25例,良的患者为18例,差的患者3例,优良率为93.48%。结论采用超声诊断浅表器官疾病具有无痛、无损伤,优良率等优点,因此非常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浅表器官疾病 超声诊断 临床价值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01-1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1期
  • 机构: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制造“类器官”(Organoid)的新技术,能把人类细胞作为生物“积木”,搭建出更精确的人体组织微模型。这些微型组织可用于筛选药物,研究组织结构特征对器官生长或癌变的影响,还有助于将来培养出完整的人体器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内藏毒的CT表现,以及CT对于体内藏毒检查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3例体内藏毒的CT资料。结果体内的CT表现征像为①体内自然腔道扩张体内藏毒所应用的自然腔道,最常见的有肛门,阴道,结肠,胃等,常表现为毒品所在腔道明显扩张,壁变薄。②腔内见异常密度影于扩张的自然腔道内可见形态较为规则的等密度、高密度、甚至低密度影。③毒品边缘较为清晰体内运毒多先应用避孕套或其它包装袋包装,于CT上可看到腔道与毒品间有环形低密度影间隔。结论体内藏毒品在CT上有着典型的影像学表现,CT可对体内藏毒品作出明确诊断。

  • 标签: 体内藏毒 CT表现 自然腔道 毒品
  • 简介:摘要我县位于沂蒙山区,恙虫病为当地多发病,本病易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为增加对本病的进一步了解,现收集我院自2013年9月-2017年12月185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的97例病例资料进行分析。

  • 标签: 恙虫病 器官功能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器官捐献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也是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目前器官捐献率低,人们尽管在价值取向和理性方面肯定它的意义,却不愿在情感和传统文化心理方面接受它,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心理有很大的关系。本文从中国的文化心理学出发,从传统孝道、生死观、鬼神崇拜、家庭观念等方面,探讨其中的影响我国器官捐献的文化心理因素。

  • 标签: 器官捐献 心理文化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培养实习医师围绕器官系统思考、分析、解决临床实践,减少漏问症状、漏检体征、漏查辅助检查项目、漏诊可疑疾病,从而减少误诊。

  • 标签: 培养 器官系统 思维 误诊
  • 简介:摘要研究分析手术室异物遗留的因素,探讨管理方法。加强手术各级人员管理,完善和加强制度建设是防止异物遗留手术病人体内的有效管理方法。

  • 标签: 异物遗留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RP多糖在体内对DHBV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内实验以先天感染DHBV的雏鸭为动物模型,将雏鸭(10只/组)随机分为5组(RP多糖高、中、低3个剂量组、3-T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均以20mg/kg/d灌胃给药10天。给药前1天、给药后5天、10天及停药后3天,均采用斑点杂交法观察血清中DHBV-DNA表达。结果各剂量组RP多糖对DHBV均有相应的抑制作用。其中给药后第5天,高、中剂量组血清DHBV-DNA为0.77±0.27、0.69±0.15,第10天为0.57±0.11、0.49±0.19,与生理盐水对照组(1.32±0.56、1.24±0.53)相比明显降低。给药后第5天,RP多糖高、中剂量组对DHBV-DNA的抑制率为25.16%、25.35%,第10天为45.94%、48.28%,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对比显著提高。结论RP多糖可降低血DHBV-DNA含量,对DHBV有抑制作用。

  • 标签: 菲律宾蛤仔多糖 鸭乙肝动物模型 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树枝状大分子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其在抗肿瘤药物载体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由于聚酰胺-胺型大分子(PAMAM)的水溶性、靶向性以及生物利用度均较为理想,应用前景备受看好,现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本实验通过细胞毒性实验和载体活体靶向性研究,先进行细胞培养、细胞换液、细胞传代和细胞冻存,另行MTT实验和细胞转染吸收实验;分解小鼠活体器官,建立肿瘤模型,进行体内靶向实验,另行载药及释放性能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PAMAM对细胞的生物特性,对化疗药物的包埋、细胞吸收和毒性性能,以及体内靶向性。实验结果证明,靶向载体的生物相容性较为理想,多肤具有靶向性,载体对DOX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提示抗肿瘤纳米靶向载体PAMAM-Ac-FITC-LCTP可介导化疗药物进入肿瘤细胞及相关组织。

  • 标签: 聚酰胺-胺 抗肿瘤药物 肿瘤靶向 载体
  • 简介: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微波辅助萃取技术的特点、分类以及影响因素,对于近年来该技术在体内药物分析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评述,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微波辅助萃取 药物分析 评述
  • 简介:摘要器官移植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它使很多面临器官衰竭或者坏死的病患得以重获新生,挽救了他们的生命。然而随着器官移植商业化的发展,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尤其是器官买卖和器官黑市的出现,使我国器官移植陷入了伦理漩涡之中。本文将从我国器官移植商业化的伦理困境出发,剖析其背后的原因,并从伦理角度对器官移植商业化现象提出规范性建议和对策,力图造福社会,促进器官移植良性发展。

  • 标签: 器官移植 商业化器官买卖 伦理反思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药物制剂的体内外相关性评价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它可通过模拟体内环境,利用体外实验准确地预测药物制剂的体内行为,对于制剂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根据不同的制剂特性与实验要求,体内外相关性评价方法有许多,本文通过文献阅读综述了体内外相关性的一般评价方法及最新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分别对这些方法进行一定的探讨。

  • 标签: 体内外相关性(IVIVC) Wagner-Nelson Loo-Rieglman 反卷积分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泻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取收治的120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患儿的病征分为两组,将因为腹泻引起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患儿分为A组,没有引起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分为B组,并分析两组患儿产生单器官功能障碍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将最后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患儿发生单器官功能障碍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概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由于因腹泻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危险性较大,要对腹泻的患儿及时合理的用药,控制病情的发展,特别是对引发全身炎性反应的患儿要进行早期干预,减少多功能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病率。

  • 标签: 小儿腹泻 全身炎性反应 多器官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发病率约为40%。POP患者,特别是POP-QⅢ期(依据国际尿控协会制定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及以上者,常合并有排尿和排便困难、尿失禁及粪失禁等症状,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该文章的患者同时患有膀胱结石,是此类病症中的典型案例。

  • 标签: 重度盆腔器官脱垂 巨大膀胱结石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