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研究银杏叶提取的最佳生产工艺。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制备银杏叶提取,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次数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提取工艺。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乙醇浓度≥60%、提取次数为3次时总黄酮醇苷的提取率较高;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h。本工艺简单可行,可为工业生产提供参考。?

  • 标签: 银杏叶提取物 制备工艺 总黄酮醇苷 单因素试验 正交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628例阴道分泌检测结果分析,了解阴道病的检出率指导临床对妇科阴道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用湿片法在显微镜下镜检阴道分泌滴虫,霉菌,线索细胞。结果细菌性阴道病患者213例(33.9%),滴虫性阴道炎17例(2.7%),霉菌性阴道炎131(8.2%)其他阴道炎症29例(4.6)正常238例(37.8%)表明细菌性阴道炎发病率比霉菌性,滴虫性要高。结论细菌性阴道炎是阴道常见病,其发病率比霉菌性,滴虫性要高。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细菌性 滴虫性
  • 简介:摘要背景由于食物蛋白引起的过敏性结肠直肠炎(FPIAP)的发病率增加,有必要加强对疾病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同时还需要一些简单的非侵入性标记能够诊断此病。目前在文献中还没有发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研究,然而这两个指标是很容易计算的和非侵入性标记。目的确定NLR和MPV与过敏性结肠炎的联系。方法在这一回顾性的横断面研究中,在我院搜集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结果等方面,诊断为FPIAP的患者。通过被诊断此病时的血象值与同年龄、性别的健康儿童的血象值做比较。结果在被诊断为FPIAP的59名患者中,男性占47.4%,女性占52.6%。与对照组相比,MPV和血小板比积(PCT)的值明显升高(P<0.001)。结论MPV和PCT的值可作为是FPIAP的炎性标记,因为它们是快速的、成本有效的和易于计算的。

  • 标签: 食物过敏 蛋白诱导 直肠结肠炎 平均血小板体积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标志的检验学及临床运用。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的98例患者,按照患者的情况分为恶性肿瘤组患者49例,良性肿瘤组患者49例,对两组患者肿瘤标志进行检测。结果对两组患者肿瘤标志检测水平进行分析,恶性肿瘤组的CA125为45.09±1.67ng/mL,良性肿瘤组的CA125为19.08±1.36ng/mL,恶性肿瘤组的标志检测结果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数据统计存在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对两组患者肿瘤标志检验水平分析中,CYERA21-1中单一检测鳞癌阳性率所占比例最大57.14%,NSE的小细胞肺癌检测率最高63.64%,CEA的腺癌检测最高比例为52.94%,四种肿瘤标志检测中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肿瘤标志的联合检测,可以全面提高癌症的阳性检测率,同时也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该种检测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检验学 临床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不同制备方法对当归提取的质量影响。方法采用乙醇渗滤法、乙醇浸渍法、水提法、乙醇热回流法、碱水提法对指标成分藁本内酯、阿魏酸进行检测,比较以上方法的优劣,对当归提取的制备方法进行确定。比较5种方法的藁本内酯提取率、阿魏酸提取率以及综合评分。结果乙醇渗滤法、乙醇浸渍法、乙醇热回流法的藁本内酯提取率、阿魏酸提取率以及综合评分均高于水提法、碱水提法(P<0.05)。而藁本内酯的提取率中乙醇渗滤法>乙醇浸渍法>乙醇热回流法(P<0.05),而阿魏酸提取率中各方法无明显差别(P>0.05),这就说明,乙醇渗滤法是制备当归提取的最佳方法,且质量最佳。结论不同制备方法对当归提取的质量影响研究过程中,发现乙醇渗滤法的提取率较高,综合评分较高,进而可以保证当归提取的质量,且可以将其作为制备当归提取的最佳手段。

  • 标签: 制备方法 当归提取物 藁本内酯 阿魏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玛咖不同提取对雄性小鼠精子生成的影响。方法50只成年雄性小鼠随机平均分为5组对照组、玛咖醚提取组、玛咖醇提取组、玛咖水提取组及玛咖混合水提取组,灌胃给药28d,检测分析小鼠精子生成情况。结果不同提取对雄鼠体重及性器官脏器系数无显著影响;水提取及混合水提取组可显著提高雄鼠睾丸总精子数、睾丸精子日生成量以及附睾尾总精子数,且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玛咖能显著提高精子生成能力,药用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水提中,且可能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玛咖 精子生成 雄性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在急性胸痛早期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胸痛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划分为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n=54)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n=46);在患者胸痛发生后的各个时间段进行CTnI、CK-MB、Mb、IMA检测。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的患者在胸痛发生的2h内,IMA敏感度明显高于其他三项(P<0.05);胸痛发生4h四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96.00%,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且各项数据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早期急性胸痛的诊断中,IMA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四项指标联合应用检测诊断准确性高于单项检测。

  • 标签: 急性胸痛 心肌标志物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乳腺增生病是当前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多发于中年妇女,近年来该病发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病因一般认为是内分泌失调所致。随着中医药的发展,用传统的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成为许多患者的选择。本文从多个案例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介绍一种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组合。该药物采用天然中药,粉碎加工制剂,无毒副作用,从而避免了肝肾损害,可以使患者放心使用。而且该中药作用直接,起效快速,在治疗过程中使乳腺血液循环得到明显改善,消除乳腺增生,根据临床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其总有效率可达98.73%。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血液分析质控分装后减少复温及反复混匀次数检测结果的对比。方法将与血液分析仪配套的质控在启用前人工分装为3支。结果采用分装血液分析质控后检测数据重复性明显改观,WBC和PLT计数及相关参数没有出现趋势性改变现象。结论血液分析质控不分装使用有效期极短,多次重复复温及反复混匀后,部分检测数据呈现趋势性改变,仅10天就必须更换,否则质控结果将失控。若人工分装成多管后可避免反复复温及混匀,检测数据重复性得到明显改观,同时有效地避免了假失控现象。

  • 标签: 血液分析仪 血液分析质控物 室内质量控制 假失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和分析良性乳腺肿采用常规乳腺肿切除术与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58例良性乳腺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9例,对照组行常规乳腺肿切除术治疗,研究组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治疗费用方面,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手术指征(包含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良性乳腺肿患者采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与常规乳腺肿切除术治疗,前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而后者手术费用较为低廉,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理的术式治疗。

  • 标签: 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 常规乳腺肿物切除术 良性乳腺肿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常部位妊娠不良及子宫内胚残留的患者应用宫腔镜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异常部位妊娠不良及子宫内胚残留患者60例,均为我院妇科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B超治疗(对照组,n=30)与B超及腹腔镜监护下,加用宫腔镜治疗(观察组,n=3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病例手术操作用时、术中实际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完全清除30例,占100%;对照组26例,占86.7%,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异常部位妊娠不良及子宫内胚残留的病例,应用宫腔镜进行治疗,可显著缩短手术操作用时,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完全清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展价值。

  • 标签: 宫腔镜 异常部位妊娠不良 子宫内胚物残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玛咖不同提取对雄性小鼠交配能力的影响。方法60只成年雄性小鼠随机平均分为6组对照组、万艾可组、玛咖醚提取组、玛咖醇提取组、玛咖水提取组及玛咖混合水提取组,灌胃给药28d,观察雄鼠交配能力情况。结果水提取及混合水提取组可显著缩短雄鼠捕捉潜伏期和交配潜伏期、增加捕捉雌鼠次数和交配次数;水提取及混合水提取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玛咖能显著提高雄性小鼠的交配能力,药用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水提中,且可能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玛咖,交配能力,雄性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黄酮类化合的药理作用。方法将95只小鼠分成5组,每组19只,A组为常规模型组,B组为正常对照组,C、D、E为观察组,为观察组的小鼠分别灌注300mg/kg、600mg/kg、900mg/kg的黄酮类化合,而A、B组灌注等体积的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灌注1周,对小鼠的临床药理反应进行记录。结果A组、B组、D组、F组与C组对比,缺氧存活时间、SOD、LD、MDA、大脑含水率、肺部含水率有显著差异;C组在缺氧存活时间、SOD、LD、MDA上与D组有显著差异;C组在SOD上与F组有显著差异;D组在缺氧存活时间上与F组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酮类化合有助于提升小鼠的耐缺氧能力,会抑制成乳酸,在抗脑水肿及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缺氧会加重恶性循环。黄酮类化合中包含大量的中草药有效成分,生物活性广泛存在,应进一步加大对黄酮类化合药理作用进行研究和分析。

  • 标签: 黄酮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 抗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标志联合检测应用于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和良性肝病患者各4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所选研究对象进行血清AFP、CEA、CA199、CA125检测。结果原发性肝癌组的AFP、CA199、CEA、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良性肝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标志联合检测的准确度为85.0%,特异度为80.0%,敏感度为92.5%,与单独肿瘤标志检测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AFP、CA199、CEA、CA125等联合应用于原发性肝癌诊断,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度,可推广。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联合检测 诊断价值 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pH值对两种方法检测胃内容潜血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3月—2017年9月)收治的100例住院病人经胃管引流的胃液标本(使用精密pH试纸检测pH值,显微镜检有无红细胞),按照不同检测方法分为原始标本组(50例,应用愈创木脂、金标法血红蛋白检测试纸、金标法转铁蛋白试纸检测方法)和中和标本组(50例,应用0.1N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对其进行中和处理,将标本的PH值调至7.0后用愈创木脂、金标法血红蛋白检测试纸、金标法转铁蛋白试纸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住院病人经胃管引流的胃液标本真阳性率、假阳性率。结果中和标本组住院病人经胃管引流的胃液标本真阳性率显著高于原始标本组(P<0.05),中和标本组住院病人经胃管引流的胃液标本假阳性率显著低于原始标本组(P<0.05)。结论中和PH值联合愈创木脂、金标法血红蛋白检测试纸、金标法转铁蛋白试纸方法能够显著提高胃内容潜血的真阳性检出率。

  • 标签: pH 两种方法 检测胃内容物 潜血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安珂微创旋切手术治疗乳腺肿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945例乳腺肿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为对照组625例、观察组320例,对比各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术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手术切口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乳腺肿患者进行安珂微创旋切手术治疗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术中观察指标,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安珂微创旋切手术 乳腺肿物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胎膜早破(PROM)孕妇宫颈分泌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方法对2011年—2012年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住院的191例胎膜早破孕妇取宫颈分泌进行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检查。结果191例标本中培养出细菌和真菌120例,总检出率为62.83%;两组在真菌检出率、G+杆菌检出率、葡萄球菌属检出率上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tPROM组前两个指标较低,第三个指标较高。结论PROM与G+球菌间具有极为紧密的相关性,所以为预防PROM及改善分娩解决,临床需要结合真菌及细菌检查结果,考虑孕妇药敏情况选取适当抗生素进行治疗。

  • 标签: 胎膜早破 宫颈分泌物 细菌 真菌培养 药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POCT法与酶速率法在心肌标志检测中的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到我院就诊的81例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抽取2份样本量相同的静脉血样本,均进行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检测,其中一份行POCT,另一份送往检验科用酶速率法进行检测,分析两种方法的差异性。结果POCT法检测时间(23.16±3.82)min,较酶速率法的(93.01±11.14)min明显缩短(P<0.05);POCT法与酶速率法检测的CK-MB、Myo、CTnT水平比较,无明显性差异(P>0.05);POCT法诊断急性心梗的特异度较酶速率法明显升高,但其敏感性显著低于酶速率法(p<0.05)。结论POCT法与酶速率法检测心肌标志的结果基本一致,且POCT法特异性较高,检测时间短,但POCT法的检测成本较高,最好由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故其对医院门急诊、病房床旁急性心梗的快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心肌标志物 检测 POCT法 酶速率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咽炎病患的咽部分泌进行微生物培养,对培养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慢性咽炎治疗的病患68例作为研究对象,取病患咽后壁分泌进行微生物培养,研究分析微生物培养结果。结果对68例病患的咽部分泌微生物进行培养之后,共检测出菌株数345株,其中非致病菌共57株,占比16.5%,剩余288菌株均为致病菌,占比83.4%;其中细菌株占比较高的前三位分别为α-溶血性链球菌、卡他莫拉菌以及副流感嗜血菌;在所有分出的细菌中革兰阴性菌165株,占比47.8%,革兰阳性菌180株,占比52.2%。结论慢性咽炎的发作和咽部菌群的紊乱有着密切的关联,且致病菌的检出率较高。

  • 标签: 慢性咽炎 微生物 咽部分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