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3期
  • 机构:日本筑波大学研究人员发现,肥胖人士如果每周进行250分钟以上快走等有氧运动,即使不能减肥,肝脏的脂肪也会减少,从而改善脂肪肝症状。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0-20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0期
  • 机构:现在3D打印技术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在建筑师手里它能打印房屋,在厨师手里它又能打印爱心早餐。那在医生手里呢?答案是,除了能够帮助病人的骨折痊愈,还能给病人“制造”一个鼻软骨,并且只要16分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6分钟步行法(6MWT)在慢性心力衰竭中(CHF)的应用以及6分钟步行距离与其他心力衰竭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指导干预治疗。方法对20例正常对照组与80例CHF患者的6分钟步行距离、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左室射血分数(EF)、B型利钠肽(BNP)进行分析研究。病例完善后对病人进行随机分成6MWT(M)组和NYHA(N);将M、N组随机分成联合康复锻炼组(ME和NE)和单纯药物治疗组(MM和NM)。参照6MWT方法进行康复锻炼。结果对照组与各心力衰竭组之间步行距离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患者中,NYHAⅡ与Ⅲ及Ⅳ之间的步行距离差异也有统计学差异。6MWT与BNP之间的相关性在NYHAⅢ,Ⅳ患者中明显高于NYHAⅡ患者。步行距离<300米MM组平均住院人次,死亡例数明显高于ME组。结论6MWT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临床常用反映心功能的指标合用可提高心功能评估的准确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评估心功能的客观检测法,可以指导NYHAⅣ患者的康复训练改善预后。

  • 标签: 6分钟步行实验(6MWT) 慢性心力衰竭(CHF) 预后判断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6分钟步行试验观察厄贝沙坦和螺内酯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60名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给予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以及在此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75—150mg/d和螺内酯10—20mg/d。在治疗前后做6分钟步行试验,彩超测定心功能,同时监测血压、心电图、肝肾功能、电解质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都有一定改善,但厄贝沙坦加螺内酯治疗组在6分钟步行试验、心功能指数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出现个别高血钾症以及乳腺增生,调整药物或停药后都恢复正常。结论6分钟步行试验证明,在传统强心利尿扩血管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螺内酯能有效的改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而6分钟步行试验用于评价患者心功能安全可靠,易于推广。

  • 标签: 6 分钟步行试验慢性心衰厄贝沙坦螺内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在血透结束前10分钟所观察的血压与患者干体重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21例,每次透析时间4—4.5小时,观察血压按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方法,另外增加在血透结束前10分钟观察血压。结果有17例患者显示血压波动与干体重有关系,4例患者血压变化不能发现与干体重有联系。结论医生根据患者在血透中所观察的血压趋势适当调整预脱量,使患者达到理想体重,从而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