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急诊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方法从国内分诊现状出发,寻找急诊科预分诊工作中常见的隐患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诊护士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以及对医院诊工作的重视程度成为影响诊质量的重要因素,并且提出提高分诊的对策,提高应对能力,减少医疗投诉与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结论急诊科诊工作中隐患问题较多,需要建立完善的预检系统,强化护士的服务意识,诊护士除了能够礼貌待人,拥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外,还要有快速的反应,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才能有效的提高分诊的准确性。

  • 标签: 急诊 分诊 探讨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病舌象与中医型的相关性。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消化内科门诊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256例胃病患者,观察不同患者的胃病舌象,并根据临床中医诊断进行辩证型。结果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胃络瘀血型、肝郁脾虚型的舌象均以薄白苔和白厚苔为主,脾胃湿热型以白厚苔和黄厚苔为主,胃阴不足型以薄白苔、白厚苔和黄厚苔为主。结论胃病舌象主要包括薄白苔、白苔、白厚苔、灰褐苔、薄黄苔、黄苔、黄厚苔、少苔,且与中医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不同的型具有不同的舌象特点。

  • 标签: 胃病 舌象 中医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昏迷患者接受迅速诊与急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昏迷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病史,结合相关仪器检查结果,对患者实行诊急救,成功救治后接受后续治疗,统计急救效果和后续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的平均急救时间为(9.6±4.8)h;急救成功率为61.0%,急救的总有效率为93.0%。结论将诊与急救应用于急诊昏迷患者的抢救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大大提高了救治的成功率,改善了后续治疗的临床疗效,降低了急诊昏迷患者的死亡率,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急诊昏迷 分诊 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的中医临床辩证型以及治疗的思路构建。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86例肺炎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肺炎患者进行中医辩证型,其中邪犯肺卫证26例、痰热湿肺症38例、阴伤余热证22例,经过对症治疗,患者的体温在3天后均恢复正常,一周后患者的咳嗽症状消失,通过X线胸片显示,患者的肺部阴影消失,86例肺炎患者治愈康复84例,明显好转2例。结论在临床治疗中,需要对患者的病情密切观察,准确的进行病症型并进行对症治疗,能够有效的消灭病灶,使患者的免疫力增强,有效的防治了肺炎病症的的再次复发,因此,在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中医辩证型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炎 中医辩证分型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消化不良患者采用复方消化酶片进行治疗,并探究分析该药物的疗效与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经由本院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按照投掷法随机分成两组,各43例,将口服多酶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服用复方消化酶片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将两组用药前后的症状总分及疗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用药后的症状总分(2.17±0.2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8±0.49),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5%与60.4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消化不良患者口服复方消化酶片的疗效相比于多酶片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胃饱胀、腹部不适等症状,建议广泛应用。

  • 标签: 消化酶片 治疗 消化不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有效地分流患者,保障患者安全,我院借创建JCI(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TheJointCommission)锲机,开发了信息化预检诊程序在中心院区儿内科门诊运用。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3月我院中心院区儿内科科门诊采用传统方法预检诊患儿的退号率、预检率和平均最高挂号速度作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6月~2014年3月在我院中心儿内科门诊运用信息化预检诊程序诊患儿的退号率、预检率和平均最高挂号速度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预检率高于对照组,退号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挂号最高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内科门诊信息化预检诊程序的运用,可以有效地预检病人,快速识别危重、急症和普通疾病患儿及专科患儿,合理分流,有效保障患儿安全,并可追踪和查询。

  • 标签: 儿内科门诊 信息化预检分诊
  • 简介:摘要预检诊是指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安排患者就诊科室和就诊顺序的一种医疗服务行为,其主要包括病情分诊和学科诊两项服务内容。门诊预检诊工作作为医院门诊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工作方法、水平直接影响门诊医疗服务质量。专科医院由于病种相对集中,要求门诊的预检方面的工作更细致、更专业化。患者是不是可以速度,更好的接受治疗,门诊的预检诊工作特别重要,也会很直接的反映出门诊的效率和护士的管理业务能力的水平。但是在实际的接诊中,能不能做到精确的预检诊,大多数存有一定的问题,现在这篇文章就是针对在预检诊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正措施来探讨。

  • 标签: 专科医院 预检分诊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用免疫印迹法对幽门螺杆菌抗体(HelicobacterPylori,Hp)型(Ⅰ型和Ⅱ型)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搜集我院100例被诊断为胃肠道不适(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患者和100例无症状的健康体检者血清,采用Hp型检测试剂盒对幽门螺杆菌抗体Ⅰ型和Ⅱ型进行统计结果被诊断为胃肠道不适患者HpⅠ型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1),胃肠道疾病患者HPⅡ型抗体阳性率低于健康体检者阳性率(P<0.05)结论免疫印迹法可以作为检测幽门螺杆菌的初筛方法,并且HpⅠ型(CagA\VacA)比HpⅡ(UreB\UreA)型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免疫印迹法 幽门螺杆菌 胃肠道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淋巴显像诊断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腹部影像型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通过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患者相关影像学资料。8例患者在直接淋巴造影术后胸腹部MSCT联合扫描。结果经MSTCT淋巴管成像图片显示所有患者均为病变肠管和肠管以外病变,其中有8例为肠管扩张,有8例为肠壁增厚,有4例为胸腔积液,有6例腹腔积液,有2例为心包积液,有8例为肠系膜水肿包纵隔淋巴反流,有5例为肠系膜结节,有1为腹腔淋巴管瘤,有5例肠淋巴干反流,有8例腰淋巴肝反流。结论MSTCT淋巴管成像对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患者的诊断具有十重要意义,可准确的诊断出患者肠管中的病变组织位置。

  • 标签: 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腹部影像 淋巴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医院门诊早期脑卒中患者诊准确率的方法及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到本院诊的600例早期脑卒中老年患者(年龄>60岁),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300)和对照组(N=300),对两组分诊失误的原因进行分析统计,观察组依据误诊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给予干预,对照组不给予干预,对两组门诊的诊失误所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医院门诊的诊准确率造成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因素患者和家属的因素、患者的疾病因素、医护人员与医院管理方面的因素;观察组通过对策干预以后,其诊的失误率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33%(P<0.05)。结论依据医院门诊的诊失误原因给予并实施相应的对策,在及时诊治病人疾病、完善医院的门诊管理以及提高门诊早期脑卒中患者诊准确率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准确率 医院门诊分诊 对策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辨证型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中医辨证型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腹痛时间、发热时间、淋巴结消退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8.6%要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79.3%,在腹痛时间、发热时间、淋巴结消退时间上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型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治疗中的效果显著,能够进一步缓解患儿的病情,将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提高,值得参考。

  • 标签: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辨证论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未检出白细胞五类的标本进行原因分析,为临床实验室分析血细胞结果制定复检依据,提供准确数据。方法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未检出白细胞五类的标本,采用与临床沟通,多次上机复查涂片观察细胞的大小、数量、聚集等,对该标本进行原因分析。结果在100例未检出白细胞五类的标本中,24例(24%)是由于采血量少,多见于婴幼儿及老年病人,43例(43%)可见于标本凝固,18例(18%)见于白细胞形态及分类异常,15例(15%)无明显原因。对各类原因的标本重新采血并复检,80%的标本检验出结果,结果与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结果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未检出白细胞五类的原因有标本凝固、血量偏少与抗凝剂比例不当、产生气泡、白细胞形态异常、聚集等,应进行复检,为临床提供可靠、准确的数据。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白细胞 五分类 凝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武鸣县壮族人群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及基因型资料,为指导和预防地中海贫血的发生、发展、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红细胞参数和/或血红蛋白分析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对筛查阳性者采用缺口PCR技术(Gap-PCR)和PCR-反向斑点杂交技术(ReverseDotBlot)进行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分析。结果2014年至2015年对武鸣县婚育壮族人群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12000例,其中筛查阳性2820例,筛查阳性率为23.50%。筛查阳性者经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确诊为地中海贫血的患者2050例,基因携带率为17.08%,其中,α地中海贫血1363例(构成比66.49%),β地中海贫血532例(构成比25.95%),α复合β地中海贫血155例(构成比7.56%)。α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为12.65%,β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为5.73%。α地中海贫血最常见的基因缺失类型依次为为-sea/aa(745例)、-3.7/aa(309例)、-4.2/aa(147例);α地中海贫血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依次为HbCS点突变(198例)、HbWS点突变(111例)、HbQS点突变(8例);β地中海贫血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依次为CD41-42型(306例)、CD17型(230例)、HbE型(48例)、-28型(30例)、CD71-72型(28例)、IVS-II-654型(13例)。392对双方均为同型α或β地贫基因携带者夫妇的胎儿实施产前诊断,诊断结果为重型地中海贫血75例,终止妊娠74例。结论武鸣县壮族人群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为17.08%,以α地中海贫血为主,基因突变的类型以-sea/aa、-3.7/aa、及CD41-42型为主,有针对性地进行地中海贫血的筛查及诊断,可避免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出生,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壮族人群 地中海贫血 基因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型与CT影像的相关性。方法以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行CT扫描,依照椎间盘突出特点将病例腰椎型;再对全部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中医辨证型,对比分析CT型结果和中医型结果的一致性,探寻内在关联。结果42例患者中,湿热痰滞型5例,风寒湿滞型8例,肝肾亏虚型17例,气滞血瘀型12例,分别占病例总数的11.90%、19.04%、40.78%和28.57%。CT影像提示中央型突出患者以风寒湿滞型居多,椎间盘膨出患者以肝肾亏虚型居多,旁中央突出型患者以气滞血瘀型居多,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突出型患者则无明显中医辨证类型(P>0.05)。结论各个证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经CT检查,其结果具有一定规律特征,提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和CT影像存在较为密切的相关性,临床诊断时,两者可互作参考。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辨证分型 CT影像 佐证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腺癌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基因型。方法选取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宫颈腺癌患者宫颈组织标本中提取的23种人乳头瘤病毒DNA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中提取的23种人乳头瘤病毒DNA作为对照,对比不同宫颈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型状况。结果经染色显色,各膜条上共出现23种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型。宫颈腺癌宫颈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率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明显较高,P<0.05。宫颈腺癌宫颈组织年龄>50岁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率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宫颈腺癌的发生紧密关联,16和18是感染中最常见的基因型。临床可根据基因检测辅助宫颈腺癌的防治。

  • 标签: 宫颈腺癌 人乳头状瘤病毒 感染 基因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型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260例高血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作为观察组。选取6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调查并记录两组体重(BM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C)和甘油三酯(TG)。对比两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不同中医证型间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于对照组健康者相比较,BMI、LDL-C、TC、TG均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HDL-C和FBC差异并不明显(P>0.05)。痰湿壅盛证患者最多,其次为阴虚阳亢证,再次为阴阳两虚证,最后为肝火亢盛证。其中,肝火亢盛证、阴阳两虚证和阴虚阳亢证患者的BMI与痰湿壅盛证患者具有明显差异(P<0.05)阴虚阳亢证和阴阳两虚证患者的BMI、TG与肝火亢盛证患者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证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临床对其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为中医防治高血压病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具有积极实践意义。

  • 标签: 中医证型 高血压病 心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贵阳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探讨本地区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与最高病毒载量、年龄、性别及6个月转阴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2年8月~2015年12月期间的HCVRNA及HCV基因型的数据。结果对284例患者的外周血样本进行基因型检测,显示I型131例,占总量的46.1%,非I型153例,占总量的53.87%;HCV基因I型、非I型平均年龄分别为45.0±12.4岁、37.9±10.4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分布上,不同基因型在男女比例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I型女性比例大于非I型;HCV基因不同型的最高病毒量及6个月转阴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贵阳地区HCV型与性别、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最高病毒载量与6个月转阴率没有相关性,提示了贵阳地区HCV具体型可能较为复杂,下一步有必要做HCV具体型的鉴定以指导以后的临床工作及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采用中医辨证型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确保患者能够早日康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单号为实验组,双号为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实验组给予中医辨证型治疗。结果从病情改善情况来看,实验组总有效率总有效率38(95.00%),对照组32(80.00),P<0.05;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测量情况来看,实验组总优良率31(77.50%),对照组总优良率25(62.50%),P<0.05。结论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运用中医辨证型,其方法起效快,能够有助于患者心悸、胸闷、气急、心痛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此方法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中医辨证分型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自动诊系统,对患者就诊流程进行改进,以方便患者就诊,提高治疗安全和工作效率。方法根据我院治疗室的业务需求,由软件部开发自助治疗诊系统,作为研究应用所需要的信息技术的支撑和实施工具。流程再造中,不断优化和改进自助治疗诊系统和就诊流程细节,形成系统和流程达到完美契合的体系。选取流程重组前来我院就诊的1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择流程重组后来我院就诊的1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平均排队时间Wq变化。结果观察组平均排队时间Wq1、Wq2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治疗室治疗流程改进后,大大简化了就诊流程,有效缩短了患者排队时间,显著提高了就诊效率。

  • 标签: 自动分诊一号制系统 门诊治疗室 治疗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游离“M”形骨间背叶肌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脱套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11例手指中末节脱套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给予患者行游离“M”形骨间背叶肌皮瓣修复治疗,手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12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皮瓣均已成活,创面Ⅰ期愈合良好,患者皮瓣色泽良好,质地柔软,无臃肿,无感染,患者两点辨别觉在4.0~6.0mm之间,术后恢复优8例,占72.73%;良2例,占18.18%;可1例,占9.09%,患者表现为末节指骨轻度吸收。结论对手指中末节脱套伤采用游离“M”形骨间背叶肌皮瓣修复治疗,疗效显著,具有抗感染、恢复手指感觉、促进功能恢复以及皮瓣质地良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手指脱套伤 肌皮瓣 游离&ldquo M&rdquo 骨间背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