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瘤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7例脊瘤患者在我院接受经后路手术治疗,其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30~66岁,平均46.5岁,病程1~3年,临床表现以局部放射痛、神经根性疼痛、感觉运动障碍为主,术后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防治其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术后7例患者下肢肌力较术前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脊瘤患者术后予以早期的护理干预,尽早进行恢复性功能锻炼可为术后康复提供良好的基础。

  • 标签: 脊膜瘤 术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急性硬下血肿并发急性硬下积液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策略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16例亚急性硬下血肿并发急性硬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急性硬下血肿患者经保守治疗7-10天后并发急性硬下积液,加重病情,脑疝形成,立即手术治疗,术后第3~6天头部CT扫描,15例显示血肿无复发、血肿与积液大部清除,骨瓣无移位。1例出现迟发性脑干出血并再次行脑室外引流术。出院时GOS预后评分恢复良好15例,死亡1例。结论对于保守治疗的急性硬下血肿在7-10天左右可并发急性硬下积液,从而加重病情。患者只要手术及时,手术效果一般都良好。亚急性硬下血肿并发急性硬下积液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血肿性质、患者年龄等多因素有关。

  • 标签: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急性硬膜下积液
  • 简介:摘要绒毛癌是滋养细胞疾病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早期就可通过血行转移至全身,破坏组织或器官。50%继发于葡萄胎,少数发生于足月产、流产及异位妊娠后。随着化疗的方法和药物学的快速进展,绒毛癌病人的死亡率已大为下降,经化疗后很少复发。但化疗的同时,病人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尤其是联合用药或周期长时,药物的副作用更大。所以必须精心护理,减轻病人痛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以确保疗效。

  • 标签: 绒毛膜癌 化疗 护理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硬下血肿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本院42例慢性硬下血肿,行钻孔后扩大骨孔冲洗引流。结果该手术方式,手术效果好,手术损伤及并发症少等优点。结论钻孔后扩大骨孔冲洗引流术是治疗慢性硬下血肿的较好手术方式。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后扩大骨孔冲洗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超在小儿鞘积液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探头频率为7.5~10.0MHZ的SIEMENS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52例腹股沟区或阴囊内有无痛性包块的男性小儿进行彩超检查,收集腹股沟区或阴囊内为囊性包块(即鞘积液)的病例42例,按照其不同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分类、总结。结果如下单侧鞘积液37例,其中睾丸鞘积液22例,精索鞘积液10例,睾丸精索鞘积液3例,交通性鞘积液2例。双侧鞘积液5例,其4例为双侧睾丸鞘积液,1例为右侧睾丸鞘积液合并左侧精索鞘积液。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在小儿鞘积液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分型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对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是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小儿鞘膜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改良腹腔镜单孔法在小儿鞘积液中的应用。方法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小儿鞘积液138例,年龄1~10.5岁,平均2.6岁。其中合并对侧鞘突未闭68例,所有病例均选择腹腔镜单孔法进行鞘状突高位结扎术。结果138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5~20.5min,平均10.4min,术中出血量为0.5~5ml,平均1.2ml。术后当天进食及可下地活动,3d出院。125例获得随访6~30个月,平均20.6个月,无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结论单孔法微型腹腔镜下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积液是安全、有效,创伤小,操作简便,并可同时处理对侧隐匿性疝,值得进一步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鞘膜积液 儿童 单孔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支架置入治疗恶性狭窄的作用以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32例行支架置入的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追踪观察病人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支架置入采用透视监视、导丝引导,将32枚不同规格的带支架置入食道癌狭窄处。结果32例病人均取得手术成功,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临床症状短期内明显改善。随访1一28个月,1例患者1个月后死于消化道大出血;2例患者2月后出现食管一气管瘘,再次置入支架后立即封堵了瘘口,但1例患者于一周后出现消化道大出血死亡,另外1例患者2周后死于肺内感染;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2、3、7个月出现再狭窄,支架再次置入后均开通食道梗阻;其余患者均未出现进食障碍。结论带支架置入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狭窄,能很快改善病人全身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食管狭窄 支架 食管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硬下血肿的最佳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急性颅脑损伤硬下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3月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良好21例,中残8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4例。结论外伤性急性硬下血肿患者应根据病情轻重及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指征者争取在患者昏迷前或者瞳孔散大前进行手术。

  • 标签: 颅脑损伤 硬膜下血肿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掌腱挛缩症的术后常见并发症,并提出在此类患者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总结我科2009年至2011年间收治的75例掌腱挛缩症患者术前术后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并对其进行长期的随访,对患者术后康复及患手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护士通过对病情的密切观察,对病情做出正确判断并及时给予了正确的护理措施,术后患者病情稳定,未出现皮肤坏死、皮下血肿等不良并发症,并由于早期的康复锻炼,多数患者后期功能恢复理想。结论正确的护理对掌腱挛缩症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并通过远期随访观察证实了早期康复锻炼的必要性。

  • 标签: 掌腱膜挛缩症 护理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治疗慢性硬下血肿的效果。方法慢性硬下血肿病人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结果两组术后都无死亡患者,两组术后的继发性颅内血肿、硬下积液、感染等并发症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进行评定,治疗组的近期疗效优良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颅血肿清除治疗慢性硬下血肿简单易行,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开颅血肿清除 慢性硬膜下血肿 并发症 近远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难愈合创面细菌生物的形成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100例皮肤慢性难愈创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研究组进行中医治疗生物形成,对照组使用常规抗感染药物。对患者难愈时间和有效性进行相关的分析,对比分析其疗效。结果研究组愈合时间、显效率和有效性相对于对照组都有显著的优越性。结论在慢性难愈合创面中了解细菌生物形成,并进行相关治疗,有效性更高,临床推广价值更为广泛。

  • 标签: 慢性难愈合创面 细菌生物膜 中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滑软骨瘤病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膝关节滑软骨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男5例,女3例,8例均可见滑增厚、关节积液、游离体,7例见钙化、骨化游离体,1例见未钙化游离体。结论MRI对膝关节滑软骨瘤病影像学诊断优于X线平片和CT,MRI能够清楚显示对未钙化或骨化的软骨结节。

  • 标签: 滑膜骨软骨瘤病游离体CTMRI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硬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复发原因及复发后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硬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得出结论。结果105例慢性硬下血肿钻孔引流病人,治愈93例,复发12例,复发率为11.4%。结论高龄,严重的大脑萎缩、血肿腔分割等原因是复发的常见原因,复发后可再行钻孔引流术或者开颅手术。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 复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新生儿肺透明病的CT诊断的认识。方法选择临床确诊,CT表现典型的10例新生儿肺透明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CT表现网格状、颗粒状,两肺野透光度减低和支气管充气征为本病的典型征象。结论新生儿肺透明病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CT检查结合临床对本病的及早诊断、发现并发症、预后及评估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新生儿 肺透明膜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窗技术在少量急性硬下血肿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11年10月-2012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头部外伤临床患者病例76例,对其进行CT检查,发现少量急性硬下血肿27例,正常49例,分别采用常规窗和调节窗由两组医生展开CT诊断,而后对比分析常规窗和调节窗的诊断情况。结果调节窗对少量急性硬下血肿的真毒准确性、灵敏度以及特异性等均显著优于常规窗(P<0.05)。结论在少量急性硬下血肿的诊断中CT窗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诊断能力,对于临床诊治工作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CT窗技术 少量急性硬膜下血肿 诊断 常规窗 调节窗
  • 简介:摘要镁合金因具有可降解性及较高的适宜机械性能和抗疲劳性能而使得其作为骨科植入材料的应用在近几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由于人体内环境引起材料腐蚀等原因限制了金属材料在医疗领域应用的发展。然而利用表面改性处理技术,能够使镁合金逐层降解,使得降解速度可控的镁合金器件更易于在骨科植入材料中的应用。本文总结了镁合金表面改性技术的不同工艺及其优缺点,并介绍了其在医疗领域的研究应用进展。

  • 标签: 镁合金 表面改性 降解 医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