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癌术后患者接受低氮低热量肠营养与传统氮热量肠营养干预的价值。方法以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年12月—2018年1月,其均接受手术治疗,例数为100例,以计算机随机化法分组,其中对照组术后接受传统氮热量肠营养干预,实验组术后接受低氮低热量肠营养干预,分析两组胃癌患者营养干预的结果。结果两组营养指标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免疫功能指标(TLC、IgG)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感染几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胃癌术后患者接受低氮低热量肠营养干预,可有效对其免疫功能改善,降低其出现相关并发症的几率。

  • 标签: 胃癌 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 传统氮热量肠外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普急腹症患者应用腹腔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60例普急腹症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剖腹探查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腹腔镜探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探查准确率、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治疗普急腹症患者提高了临床诊断准确率,提升了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更高,可以推广。

  • 标签: 普外急腹症 腹腔镜 诊断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腹腔镜用于普急腹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50例急腹症患者并采用腹腔镜治疗作为A组,与同时期50例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的急腹症患者(B组)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均明显小于B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腹腔镜治疗急腹症有着手术耗时少、术中出血少且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急腹症 普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镜完全腹膜疝修补术(TEP)的手术技巧和术后并发症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2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07例行TEP的病人临床资料。单侧90例,双侧17例。结果10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3~113min,术中腹膜损伤4例,术后出现血肿3例,术后随访均未复发。结论TEP手术安全,微创,术后病人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

  • 标签: 腹股沟疝 腹腔镜 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纵隔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分析1例罕见的纵隔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疗方法及预后情况,同时复习近年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予以EP方案全身化疗两周期,化疗后中纵隔团块缩小。结论周PNET恶性度高,容易远处转移,目前多数患者采用手术、局部大剂量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治疗。因此不断完善化疗及放疗方案是目前提高PNET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 纵隔 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98例院下颌角截骨术大出血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导致术中、术后大出血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科学、有效地针对性止血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收集98例院下颌角截骨术大出血患者的临床病例诊断报告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分析下颌骨截骨术大出血的相关因素以及提出有效地止血方案。结果98例患者体格检查和凝血功能测定均为正常,术中、术后止血彻底,术后3d引流量<5mL,引流管成功拔出,未见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导致下颌角截骨术大出血的相关因素有患者自身体质以及凝血机制障碍,术前准备工作不到位,手术中局麻药具有反射性扩张血管的作用,以及在切开粘膜后分离咬肌和下颌骨未在骨膜下剥离,截骨和磨骨操作不当损伤血管导致大出血等相关因素,通过对相关临床病例分析归纳总结出科学、合理的针对性止血方案,止血彻底,术后3d引流量<5mL,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下颌角截骨术 外院 大出血 止血方案 综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分析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与传统开腹手术在治疗肝胆管结石方面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了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ERCP和EST取石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通过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结石除净率为96%,对照组结石除净率为9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并发症出现率为2%,对照组并发症出现率为12%;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长为(7.45±1.56)d,对照组的住院时长为(16.46±3.53)d,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和EST取石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效果更加理想,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更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ERCP和EST取石术 肝外胆管结石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下肢静脉性皮肤溃疡的中西医治方法进行研究分析,以便更好地治疗患者。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下肢静脉性皮肤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的方法,通过使用聚维酮碘药外敷结合按压的方式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艾灸的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踝臂指数对比分别在治疗后第10天和伤口愈合时,经过评分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在治疗第10天的时间点,对两组患者的愈合面积和疼痛评分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对比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方法治疗下肢静脉性皮肤溃疡,能够促进患者的患处的血液流动,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明显提升了治疗效果,该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

  • 标签: 下肢静脉性皮肤溃疡 中西医结合 外治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PPH和剥内扎术对重度痔疮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间接收的54例重度痔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随机双盲法作为划分依据,将其分为剥内扎组和PPH组,分别予以两组患者剥内扎术与PPH治疗方法。结果PPH组患者在术后仅1例便中带血并发症产生,剥内扎组患者的并发症例数高达12例。同时,PPH组患者治疗所需的恢复时间较短。结论应采用PPF治疗重度痔疮,减轻患者的痛感,预防并发症产生,促进患者恢复。

  • 标签: 痔疮 外剥内扎术 PPH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尺桡骨中段双骨折患儿采用小夹板固定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由我院收治的90例尺桡骨中段双骨折患儿,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石膏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小夹板固定技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骨折治疗总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71.1%(P<0.05);住院治疗时间和患肢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仅有2例,少于对照组的8例(P<0.05)。结论尺桡骨中段双骨折患儿采用小夹板固定技术进行治疗,能够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缩短治疗时间和恢复时间,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性提升。

  • 标签: 尺桡骨中段双骨折 小儿 小夹板 外固定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和连硬麻醉两种不同方式对手术患者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78例,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39例。对照组实施连硬麻醉;研究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手术麻醉效果、麻醉前后血压水平、达到麻醉阻滞平面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麻醉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手术麻醉总有效率为94.9%,高于对照组的82.1%(P<0.05);麻醉前后血压水平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达到麻醉阻滞平面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仅有2例麻醉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9例(P<0.05)。结论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对手术患者实施麻醉,可以减小对血压所造成的影响,减少麻醉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缩短麻醉起效和术后苏醒时间,使手术麻醉效果显著提升。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连硬外麻醉 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由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收老年支气管哮喘诊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7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以及合并症选择对症治疗方式,观察和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无效患者为2例,无效率为2.53%,病情缓解患者为13例,缓解率为16.46%,病情改善患者为19例,改善率为24.05%,45例患者病情治愈,治愈率为56.96%,77例患者病情缓解,病情总缓解率为97.47%。结论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复杂而且具有较多的并发症,需要根据其机体状况以及病情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方式以使其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 标签: 老年支气管哮喘 临床特点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型加压骨固定器(下称微固定)治疗手指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之间收治的手指骨折病人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3例,对照组行夹板固定的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微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线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在有效率上对照组比观察组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固定治疗手指骨折效果良好,能够促进患者的快速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微固定 骨折 夹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固定架治疗儿童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6年6月,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固定架治疗儿童胫骨下段骨折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6~13岁,平均9.6岁;均无神经血管损伤表现。所有患儿经X线确诊,按AO/ASIF分型A1型10例,A2型6例;B1型3例,B2型2例。记录术前、术后放射学检查结果、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下肢长度及踝关节活动度,按照Johner-Wruhs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分。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平均15.6(4~36)个月。术后出现固定针松动2例,针道渗液5例,无针道感染,无神经血管损伤表现。术后拆除外固定架时间平均为2.2(2~3)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术后6个月,所有患儿能参加正常的体育活动。末次随访,未发现骨骺早闭现象,无肢体短缩及畸形。Johner-Wruhs评分优19例,良2例。结论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固定架治疗儿童胫骨下段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 标签: 胫骨下段骨折 儿童 外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改良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3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50例患者作为接受常规剥内扎术的对照组,以及余下43例患者作为接受改良剥内扎术治疗的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8.0%,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并发症少,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改良外剥内扎术 混合痔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管重建术在治疗髓硬脊膜下肿瘤临床应用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对2014年3月—2017年7月大竹县人民医院收治23例髓硬脊膜下肿瘤患者,均采取后正中入路肿瘤切除术,术中保留椎板-棘突复合体,肿瘤切除后将回复并以微型钛合金异型接骨板固定,行椎管重建。术后卧床5~7天后带固定支具下床活动。佩戴固定支具3个月,并禁止手术节段脊柱的过伸或过屈运动。结果23例患者均在显微镜下行肿瘤全切除术,所有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无脑脊液漏,术后随访6~24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其中21例患者术后症状好转,6个月后完全恢复正常;有2例颈段患者术后出现单侧上肢肌力下降,术后6月随访肌力恢复至3级,康复率为91.3%。术后6个月所有病例行CT三维重建显示,手术段椎管结构完整。无椎管狭窄及畸形,无还纳复合体塌陷、移位,无固定系统脱落,移位等。结论椎管重建术治疗髓硬脊膜下肿瘤,可使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达到最大化;恢复了脊柱后柱解剖结构,有效防止了术后脊柱不稳;重建了椎管内膜性及骨性结构,避免了硬膜外和椎管外软组织直接接触而形成局部瘢痕粘连及嵌入。该手术方式操作简便安全、固定牢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椎管重建术 髓外硬脊膜下肿瘤 棘突-椎板复合体 脊柱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熏洗结合推拿按摩治疗肱骨上髁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以来我们收治了80例肱骨上髁炎的患者均采用中药熏洗结合推拿按摩治疗,每日一次,10天为1疗程,疗程间隔休息2~3天,治疗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80例患者经中药熏洗结合推拿按摩治疗后,都有明显效果,总有效率为97.5%。结论中药熏洗结合推拿按摩治疗肱骨上髁炎,有显著疗效,说明该法是肱骨上髁炎的有效方法,并且体现了中医外治法的特色。

  • 标签: 中药熏洗 推拿按摩 肱骨外上髁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疝治疗中腔镜技术的应用与临床预后。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3月腹疝患者90例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式,观察组进行腔镜技术。比较两组疗效;手术出血指标、手术耗时指标;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均分;手术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出血指标、手术耗时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生活质量均分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均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疝患者行腔镜技术疗效明显,可更好改善生活质量均分,加速康复。

  • 标签: 腹外疝 腔镜技术 应用效果 临床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固定架在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于2017年7月—2018年7月本院创伤骨科所收治的病患100例作为本次临床观察基本研究对象,以实际就诊的顺序为主,将该例病患平均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均50例病患。仅观察组接受固定架疗法,常规组则为常规疗法。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病患各项临床指标、心理状况、生活质量指标评分、疗效评分极高,组间数据对比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对于创伤骨科接受临床治疗的病患,实施固定架疗法,能提升临床疗效,促进病患疾病转归。

  • 标签: 外固定架 创伤骨科 治疗 应用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