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宝石能谱CT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5年2月-2016年9月期间接收的3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常规CT以及能谱CT实施检查,并将对应的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肿瘤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小病灶检出率方面,宝石能谱CT和常规CT诊断比较存在着较大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宝石能谱CT在肿瘤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相对于常规CT诊断方法,诊断更加准确,在肿瘤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宝石能谱CT 肿瘤诊断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本地区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流行病特征,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合理的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015年间182例HAP患者病历资料,了解HAP常见病原流行病特征。结果HAP的发病率与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与年龄、住院时间、季节有显著差异(P<0.05)。HAP主要病原菌肺炎克雷伯菌(56株,23.14%)、铜绿假单胞菌(38株,15.70%)、大肠埃希菌(42株,17.36%)、金黄色葡萄球菌(16株,6.61%)、白色念珠菌(31株,12.81%)。结论HAP患者病原菌种类较多且易产生耐药性,应当针对合并高危因素患者加强病房管理防范措施,并及时进行病原检查。

  • 标签: 医院获得性肺炎 病原学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微生物种类流行病的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腹泻患儿新鲜粪便标本238例,对其粪便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查。结果238例粪便标本中,感染性腹泻149例,检出率占62.61%,非感染因素89例,占37.39%,感染性腹泻患儿中以6个月至1岁的患儿阳性率最高,病原微生物以轮状病毒最多见。结论婴幼儿腹泻的发病原因较多,对其进行病原微生物的检查,明确其致病原因,及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对疾病的治愈至关重要。

  • 标签: 婴幼儿 急性腹泻 微生物学检验 流行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泮托拉唑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药效药动。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实验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比较两组药效药动结果。结果(1)药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药动结果实验组外周血白细胞、白细胞介素-8、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性患者应用泮托拉唑治疗可有效消除炎症因子,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泮托拉唑 奥美拉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喘息性疾病病因流行病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5例患儿,将所有患儿按照确诊的疾病类型分为A组、B组、C组。回顾性分析3组资料。结果A、B两组3岁以下患儿所占比重最大;C组6个月以下患儿所占比重最大;A、B两组多于冬季发病,C组疾病多发于春、冬季;三组中只有A组10例患儿存在家族哮喘史,与其他两组对比有统计意义;三组患儿中有31例存在过敏史,A组存在过敏史人数明显多于其他两组;A组患儿WBC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比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三组患儿CRP增高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C组患儿MP-Ab阳性比例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小儿喘息性疾病与遗传、环境因素相关,与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偏高。

  • 标签: 小儿喘息性疾病 病因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价值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经临床病理确诊为周围型小肺癌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病灶的CT诊断资料。结果本组45例患者确确诊为腺癌者26例,肺泡癌者14例,鳞癌患者3例,小细胞肺癌者1例,肺泡癌合并腺癌者1例。病灶CT表现主要为边缘分叶征者33例,毛刺征20例,空泡征14例,磨玻璃征12例,空气支气管征12例,胸膜凹陷征11例,瘤周气肿7例、血管聚集征7例,病灶内空洞7例。结论经CT检查,对周围型小肺癌进行诊断的准确性较高,临床价值显著,影像资料具有典型性,值得关注并推广。

  • 标签: 周围型肺癌 计算机体层成像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在传染病中较为常见的疾病是手足口病,其诱发因素与多种肠道病毒共同作用存在相关性,与此同时,该疾病在5岁以下儿童中具有较高的患病率,主要临床症状以手、足口腔出现皮疹或疱疹、发热为主。由于该疾病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加强该疾病的进一步认知。本次研究为手足口病流行病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予以有效的预防措施,现进行如下综述。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改进复方薄荷脑软膏保温灌装、冷却、上盖、拧盖、喷码的生产工艺,提高复方薄荷脑软膏生产效率。方法按照复方薄荷脑软膏生产工艺流程,利用软膏保温灌装设备、隧道冷冻设备、自动上盖拧盖设备、自动贴标喷码设备做成的联动生产线,将产品生产周期、产品质量同改进前的生产工艺相比较。结果生产工艺改进后,产品质量稳定,生产周期缩短50%。结论生产工艺改进前生产流程耗时长,生产工艺改进后,产品质量稳定,生产周期得到有效缩短,大大提高产品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减少软膏灌装后软膏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减少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 标签: 保温灌装 隧道冷冻设备 联动线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掌握艾滋病的流行病特征,制定防治措施,降低感染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4年藤县户籍的HIV/AIDS中国疾病预防控制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报告数据和干预前后目标人群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藤县2014年新发报告HIV/AIDS病例151人,报告病例中以男性青壮年居多,20~59岁115例,占报告病例76.15%,60岁以上老年人36人,占23.84%;以农民居多,124人,占82.12%;报告显示感染途径主要为异性性传播,占88.74%,其次分别为注射吸毒传播(9.94%)、同性传播(1.32%)。结论在藤县艾滋病控制中,必须加大宣传与综合干预力度,同时重视检测与治疗,实现“早发现、早管理、早治疗”。

  • 标签: 艾滋病 综合预防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磷霉素的体外抑菌活性,并评价其在泌尿系统感染治疗中的价值。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联合磷霉素钠;体外抑菌活性采用分离得到的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检验,磷霉素钠实验。结果研究显示磷霉素钠对大肠杆菌最小抑菌浓度为32μg/ml,对沙门氏菌则为64μg/ml,未见耐药;对照组与观察组痊愈率、愈显率、无效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细菌清除时间、尿液浑浊消失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磷霉素耐药率相对较低,在泌尿系感染治疗中疗效较左氧氟沙星无显著优势,但联合用药在控制尿液浑浊、加速细菌清除方面可能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 标签: 磷霉素 药动学 药效学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手术室护理过程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各科室从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实施手术治疗的180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围手术期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围手术期依从性,护理满意度高,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人性化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的毒力、免疫力生物活性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二增补本中对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毒力、免疫力生物活性测试的要求,其中简化了淋巴细胞混悬液制备的步骤以及缩短供试品溶液制备时的离心时间。结果主种子和工作种子的LD50均为7.65×10-8个/mL;主种子和工作种子对小鼠的保护率分别为80%和76.7%;供试品稀释至1100时,生物活性刺激指数为2.15。结论所选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的毒力、免疫力生物活性测试均符合标准。

  • 标签:
  • 简介:摘要影像解剖以对X线、CT、MRI以及血管造影等影像检查技术的教学为重点,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人体结构的正常状态与表现,具备判断异常影像征象以及评估各类病变的能力,在此基础之上为后续影像诊断的学习奠定基础。本文基于对影像解剖教学现状的分析,研究CT图像数据三维重建的操作方法与效果,对将CT图像数据三维重建应用于影像解剖教学实践中的优势与价值进行分析,希望对刚从事医学影像教学的年轻教师有一些帮助。

  • 标签: 影像解剖学 CT 三维重建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苦木栓的制备工艺。方法对苦木药材进行提取和粉碎,得到苦木浸膏粉;选择SUPPOCIRENCX型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为基质,对润滑剂涂抹方式、注模温度和冷却时间进行考察研究。结果最终确定了苦木栓的成型工艺将润滑剂均匀涂抹在栓剂模具上,于50℃下溶解基质约三分之二取出,搅拌至完全溶解,再于40℃下加入苦木浸膏粉,搅拌均匀后,注入己均匀涂抹好润滑油的栓模中(模具温度约为15℃),室温冷却30min。结论此苦木栓剂成型工艺稳定性较好,可为后续苦木栓剂的中试放大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苦木 提取 苦木栓 制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影像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PCP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例艾滋病合并PCP的资料,对其临床影像特点进行总结。结果6例患者中,咳嗽6例(100%),咳痰2例(33%),呼吸困难5例(83%),发热6例(100%),精神疲倦4例(60%),体重减轻3例(50%),腹泻1例(10%);呼吸音粗2例(33%),湿性罗音1例(17%),胸腔积液1例(17%),气胸1例(17%);实验室检查1例白细胞升高,4例正常,1例降低;5例LDH升高,正常1例;动脉血气分析检查,5例pH>7.45,5例PaCO2降低,1例在正常范围,6例PaO2均降低;血清白蛋白2例正常,4例降低。降钙素原1例升高,5例在正常范围;C反应蛋白2例升高,4例在正常范围。胸部HRCT的主要特点双肺磨玻璃样影4例;双侧云雾状、网状不均匀条索影2例。经甲强龙复方磺胺甲嗯唑片治疗,其中1例联合克林霉素,好转5例,放弃治疗1例。结论艾滋病合并PCP多见于青壮年人群,临床以干咳、发热、呼吸困难为主诉就诊时,应行胸部HRCT检查,同时给予HIV筛查,若为阳性,应尽早给予积极治疗。

  • 标签: 艾滋病 肺孢子菌肺炎 影像学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病原特征药物敏感性分析,为指导临床抗生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入组就诊于我院新生儿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感染性肺炎患儿共100例,对患儿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原鉴定药敏试验。结果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耐药率分别为0.29%和9.84%,肺炎克雷伯杆菌对莫西沙星耐药率较低,为1.03%。结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以革兰阴性杆菌多见,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占感染的前三位,革兰阴性根据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应及时进行细菌培养,进行针对性的有效的抗菌治疗。

  • 标签: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HIVAIDS病例的临床流行病特征和皮肤性病特征,以为疾病的诊断和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通过对2011年1月-2014年12月管理的85例HIVAIDS资料进行分析,旨在判定流行病、皮肤性病特征。结果通过对85例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得知,腹泻、高烧等为主要特征;其中,男性患者60例,占比70.6%;女性患者25例,占比29.4%;且患者年龄均处于20~50岁之间,从感染途径上来看,以性传播为主,占比71.8%(61/85),其中,异性间的性传播51例,占比60.0%;同性间的性传播10例,占比11.8%。结论对于HIVAIDS病例来说,男性病发率高于女性,且大多为青壮年,该病症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这就需要加强艾滋病筛查、知识宣传,便于尽早发现、尽早处理,预防病情蔓延,延长生存期限。

  • 标签: HIVAIDS 流行病学特征 皮肤性病特征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的发展,医学影像教学也面临改革。为了提升医学影像的教学质量,结合医学影像的教学实际相关资料,提出一些提升医学影像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具体措施建议。

  • 标签: 医学影像学 教学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在医学领域,解剖是极为基础的学科,也是医学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医学知识。关于解剖的教学,可以分为人体解剖和医学影像解剖两个方向。随着医学设备的不断创新,以及CT、MRI等设备在医学领域的广泛使用,医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人体解剖的相关知识,也要学习医学影像解剖的相关知识,以便促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解剖这门学科。文章在分析人体解剖与医学影像解剖的结合教学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两种解剖模式实行结合教学的方法,以期为解剖的教学提供参考。

  • 标签: 人体 医学影像 解剖学 教学 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痔安栓的制备工艺。方法对大黄、槐花、紫草、瓦松和浙贝母五味药材进行提取,得到五味药材的浸膏粉;在痔安栓剂的成型工艺研究中,对基质种类、熔化温度、注模温度进行考察研究。结果最终确定了痔安栓的制剂工艺称取适量的半合成脂肪酸酯,于50℃下熔化,再加入处方量五味药材的浸膏粉,于40℃水浴中搅拌lOmin,注入涂有液体石蜡的栓模中,冷却后脱模,除去毛边,即得痔安栓剂成品。结论此痔安栓的制剂工艺稳定性较好,所得成品外观光滑、硬度和重量差异均符合规定,可为后续的痔安栓剂中试放大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痔安栓 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