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比较胺碘酮与心律平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诊的心律失常患者68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胺碘酮组(n=34)和心律平组(n=34),胺碘酮组采取胺碘酮治疗,心律平组采取心律平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胺碘酮组临床疗效优于心律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用于心律失常时疗效可靠,并且无负性肌力作用,疗效也较常用药物心律平更加显著。

  • 标签: 胺碘酮 心律平 心律失常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甲状腺外科疾病是由多因素综合导致的疾病,其中大部分病因不是十分清楚,可能与高碘饮食、内分泌紊乱、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放射线接触史等有关。甲状腺外科疾病的发病率近年来明显上升,正在成为一种高发病。为进一步了解甲状腺疾病的变化特点以及这种变化的可能的相关因素,本文就甲状腺外科疾病的相关参数、因素及其变化特点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甲状腺 外科疾病 构成特征
  • 简介:摘要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病证范畴,是人类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目前仍然是医学界研究攻关的热点和难题。笔者从痰病学论治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作一总结,试为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探索更多的理论依据及思路方法。

  • 标签: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窦性心律不齐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00例窦性心律不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诱因、临床表现、病史、发病类型以及患者心电图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发病率最高,达94%,患者多有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等病史。主要诱因有药物、情绪不稳定、不良生活习惯等。个性化对症治疗效果好,所有患者病情均有改善。结论老年窦性心率不齐以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最为常见。一旦出现症状,应及时消除诱发病因,治疗基础疾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窦性心律不齐 老年 心律失常 发病类型 个体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心脏超声诊断所提供的参数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0年3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分析,给予所有慢性心衰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以及血浆脑钠肤(B型利钠肤,BNP)指标,比较患者超声指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参数、BNP指标以及心功能分级3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慢性心衰患者LVEF与血浆BNP水平以及心功能分级均呈负相关,其他超声参数均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且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心脏超声参数为自变量,以心功能分级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到最优方程为心功能分级Y=5.21-2.08X(LVEF)。结论心脏超声诊断对于患者的心脏功能所提供的参数,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超声心动图为慢性心衰患者提供心脏超声诊断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慢性心衰 心脏超声诊断 参数 价值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源性心律失常异常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从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神经源性心律失常患者4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频发室性早搏5例,室上速1例,结性逸搏1例,房颤2例,室速1例,频发房性早搏1例,肥厚11例,不齐7例,过缓8例,过速10例,ST低平13例,T双目4例,S-T下移16例,Q-Tc延长2例,T倒置15例。经对症治疗,31例好转(31/40,77.5%),9例死亡,(9/40,22.5)。1例结性逸搏患者经抗胆碱药物治疗24h后心律正常,其他10例异位性心律失常患者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48h后心律正常。结论心电图异常是神经源性心律失常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可作为重要的临床诊疗指标。

  • 标签: 神经源性心律失常 异常心电图特征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6例作为对照组,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两组的PLT、MPV、PDW、PCT、P-LCR等血小板相关参数,并进行对比观察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组的MPV、PDW、P-LCR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PC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血小板功能增强是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利用血细胞分析仪可快速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对脑梗死的预防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小板 血细胞分析仪 检测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针对性护理,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护理,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进行治疗时,再给予针对性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护理满意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出现医疗纠纷的几率。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心律失常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的检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血液检验180例贫血患者,按照不同血液类型分成两组,与同期80例健康人作健康人组,分别检验三组血液的RDW、RBC、MCH、Hb、RBC/MVC及MCV情况。结果缺铁性贫血组患者RBC、Hb指标小于地中海贫血组,RDW大于地中海贫血组和健康人组;地中海贫血组患者RBC、RBC/MCV高于缺铁性贫血组和健康人组;健康人组MCH、MCV均大于缺血性贫血组和地中海贫血组,差异均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鉴别贫血患者中,血液检验各红细胞参数都可作为诊断不同类型贫血标准,临床应用具较高检验价值。

  • 标签: 血液检验 红细胞参数 贫血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收治的62例慢性肺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慢性肺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用ACEI类药物治疗,诊断病例符合1983年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所订的诊断标准,并对以上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有效率达97%。结论ACEI类药物在慢性肺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ACEI 慢性肺心病 心律失常 临床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总结快速心律失常治疗的临床经验,探讨胺碘酮在未来治疗当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13年4月-2015年1月收治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入选患者71例,可分析疗效病例共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对患者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根据具体情况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胺碘酮治疗,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对于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采用普通疗法治疗结合胺碘酮进行治疗的痊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采用普通疗法治疗结合胺碘酮进行治疗,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胺碘酮 快速心律失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临床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4年12月,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纳入患者66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索他罗尔注射液、胺碘酮治疗,8周后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54.55%、总有效率90.91%高于对照组30.30%、65.15%,无效率9.09%、恶化率0.00%低于对照组27.27%、7.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不齐疗效较好,无效率低,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 标签: 冠心病 心律不齐 胺碘酮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于我院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老年住院患者80例,其中冠心病患者40例为观察组;同期老年患者40例为对照组。经24h动态心电图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心率及心率变异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最低心率为(67.5±10.0)次/min高于对照组,最高心率为(115.2±19.5)次/min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率变异各项指标均较低对照组,但仅有SDNN与PNN5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24h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测的临床意义十分重要,可有效防止室性心律失常事件。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室性心律失常 心率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益气活血法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益气活血汤,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益气活血法治疗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心律失常 益气活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1月急诊科收治的12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毛花苷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与对照组的68.3%比较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观察组出现2例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8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不仅可以有效改善临床效果,还能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胺碘酮 快速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方法从本院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当中选取12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健康指导、饮食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371,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145,P<0.05)。结论通过采用科学、系统、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血小板新型参数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正常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共60例作为观察组,分别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新型参数,将MPM(平均血小板内容物含量)、L-PLT(大血小板)以及MPC(平均血小板内容物浓度)等参数值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PM、L-PLT、MPC参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MPM、L-PLT、MPC等血小板新型参数在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心血管疾病当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小板 新型参数 心血管疾病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射频消融术与保守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79例小儿心律失常者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射频消融术及保守药物治疗,比较患儿3月后临床疗效及随访4月-3年后各类型心律失常复发情况。结果AVRT、AVNRT、AT、VT、AF治疗有效率均较高,IVF有效率偏低,但各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4月-3年,AVRT、AVNRT、AT、VT、AF复发率分别为5.71%、9.52%、37.50%、30.00%、20.00%,AT与IVF型复发率最高,与AVRT、AVNRT比较显著较高(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与保守治疗小儿心律失常近期疗效显著,可预防远期复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射频消融术 保守治疗 小儿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医院8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循证组和常规组各43例,常规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循证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结果两组护理后在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P<0.05;两组住院时间、费用与卧床时间比较,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明显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发生率。

  • 标签: 急性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的类型和病因。方法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分为并发心律失常组42例,无并发组40例,观察并发心律失常组病例的心律失常类型分布情况,两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在住院接受治疗以后发现心率失常的类型较多,本次检查中发现窦性心动过速20例,窦性心动过速和房性早搏的概率较高,其中窦性心动过速占比47.6%,房性早搏占比28.6%。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率失常病例中,心房颤动4例,占比9.5%;室性早搏2例,占比4.8%;心房扑动2例,占比4.8%;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占比2.4%;房室传导阻滞1例,占比2.4%;其中窦性心动过速和房性早搏的发生率较高。年龄>60岁的老年人高发心率失常。电解质异常、低血氧症、心力衰竭、肺部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并发心律失常组并发肺部感染42例,占比100%;无并发组并发电解质异常15例,占比37.5%;无并发组并发低血氧症11例,占比27.5%;无并发组发电解质异常心力衰竭15例,占比37.5%;无并发组发肺部感染35例,占比87.5%;并发心律失常组并发症的发病几率要高于无并发组。结论针对引发心律失常的原因进行治疗,当慢性肺心病与心力衰竭同时出现时,患者体内的血管的阻力不断增加,容易引发低血钾发生,继而导致心律失常甚至死亡。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都能够使心律失常的症状减轻,能够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率失常 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