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用于火热亢盛、迫血止溢、目赤暴痛、热毒疮疖处方中,菌中药材配伍前后的菌效应的变化。方法采用体外菌试验,试管二倍稀释法,先测定各菌中药材的菌性,再对处方中有较强抑菌作用的几种中药材进行配伍,同法测定其菌效果。结果处方中黄岑、大黄、黄连、甘草配伍后,对细菌菌的总体效果相当于几种药材的平均效果;对霉菌的整体抑菌作用,只达到几种药材中,菌性最低药材的菌效果;对酵母菌的总体抑菌作用,相当于几种药材中,菌性最强药材的菌效果。甘草的不同配比,对整个配伍的菌效果无明显作用。结论该处方中菌中药材配伍后,细菌抑菌作用无明显变化;霉菌抑菌作用具拮抗作用;酵母菌抑菌作用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 标签: 中药材 抑菌性 配伍的抑菌效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太白花对六种代表致病菌的抑菌作用。通过对六种试验菌的菌试验表明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大肠埃希菌有抑菌作用。对黑曲霉菌无效。

  • 标签: 草药 太白花 抑菌。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柿叶提取物对六种代表致病菌的抑菌作用。通过对六种试验菌的菌试验表明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大肠埃希菌有抑菌作用。对黑曲霉菌几无抑菌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秦岭草药蝎子七对六种代表致病菌的抑菌作用。通过对六种试验菌的菌试验表明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埃希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铜绿假单胞有抑菌作用。对黑曲霉菌几乎无效。

  • 标签: 蝎子七 抑菌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临床诊治经验,分析总结节育环嵌的有效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站2011年9月-2014年9月收纳的56例节育环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引起节育环嵌的原因,总结临床治疗体会。结果经研究发现,节育环嵌的发生主要与人流术中上环、患者合并慢性盆腔炎等因素有关。另外,子宫肌瘤、上环时间同样与节育环嵌存在一定联系。发生节育环嵌的患者,多半会出现月经延长的症状,少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结论为降低节育环嵌几率,应尽量避免人流术中上环,带环期间,应积极预防子宫内膜炎等妇科疾病的发生,定期进行复诊。医护人员应结合患者个人病情,选择是否更换或取出节育环。

  • 标签: 节育环 嵌顿 临床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UD)嵌的原因。方法对56例IUD嵌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①IUD嵌与其种类有关,金属类嵌率最高(P<0.05);②产后、人流术后等置器嵌率高于月经后置器(P<0.05);③IUD嵌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P<0.05)。结论人流术及清宫中、产时、剖宫产术中、哺乳期等置器,绝经时间较久,置金属IUD的妇女,IUD嵌几率偏大。

  • 标签: 宫内节育器 嵌顿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肠炎宝合剂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为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依据。方法考察肠炎宝合剂和复方黄连素对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的最小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肠炎宝合剂对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的MIC分别是152μg/ml和174μg/ml,MBC分别是332μg/ml和363μg/ml;复方黄连素片对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的MIC分别是168μg/ml和172μg/ml,MBC分别是349μg/ml和351μg/ml。两药作用强度相近。结论肠炎宝合剂具有明显的菌、杀菌作用。

  • 标签: 肠炎宝合剂 抑菌
  • 简介:摘要目的追溯嵌疝被误诊原因,寻找减少误诊的方法。方法对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笔者处理的11例临床表现非常典型的嵌疝患者被误诊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中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1例,误诊为肠梗阻的8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的2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明确诊断,其中4例为股疝,7例为腹股沟斜疝,均及时获得手术治疗并顺利出院。结论在医学技术及检查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详细的病史采集及全面的体格检查仍不失为减少误诊及漏诊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嵌顿疝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食管嵌性异物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到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5例食管嵌性异物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纳入患者均行内镜治疗,观察并分析治疗结果。结果患者均治疗成功,未见1例死亡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7.7%(18/65),包括出血、黏膜撕裂伤、穿孔。结论对食管嵌性异物患者行内镜治疗是一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食管嵌顿性异物 内镜治疗 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狼牙刺成熟果实的提取物对六种代表致病菌的抑菌作用。通过对六种试验菌的菌试验表明,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大肠杆埃希菌有抑菌作用。对黑曲霉菌几乎无致。可作为药用植物予于开发。

  • 标签: 狼牙刺 抑菌
  • 简介:摘要产品以苦豆子总碱为主要有效成分,配合人参、鹿茸、当归和丁香,除能够抗菌外,还具有清除皮肤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等功效,是一款优良的沐浴产品。

  • 标签: 苦豆子总碱 人参 鹿茸 当归 丁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UD)发生嵌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09例IUD嵌的病例资料,对IUD放置年限、IUD类型、置器时间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8例放置IUD年限超过15年,已绝经31例,阴道B超及术后证实发生嵌的IUD类型主要为爱母环。28例在哺乳期、人工流产后、产后6月内放置IUD。结论IUD嵌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由爱母环引起的IUD嵌发生率越来越高,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重视。

  • 标签: 宫内节育器 嵌顿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UHS疝修补装置治疗腹股沟嵌疝临床经验。方法对2008-10到2011-10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以UHS疝修补装置治疗40例腹股沟嵌疝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患者治愈出院,随访0.5年以上未发现复发及迟发炎症。结论UHS疝修补装置治疗腹股沟嵌疝安全可行,且具有优势。

  • 标签: 腹股沟嵌顿疝 无张力修补术 UH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小儿嵌疝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小儿嵌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儿术后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2周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嵌疝手术的患儿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儿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整体护理 小儿嵌顿疝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嵌性腹股沟疝手法复位的护理要点。方法分析150例嵌性腹股沟疝患儿手法复位的临床护理。结果本组150例患儿中130例行手法复位成功,其余20例患儿均在手法复位失败后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小儿嵌性腹股沟疝如符合适应症应首选手法复位,复位前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复位后应严密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是小儿嵌性腹股沟疝手法复位的护理重点。

  • 标签: 嵌顿性腹股沟疝 手法复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急性嵌性疝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急性腹股沟疝治疗的106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方式分别为无张力疝修补术、传统张力性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状况、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状况。结果术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之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1/53,切口脂肪液化1例,对症治疗后愈合),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9/53,切口脂肪液化3例,尿潴留5例,切口感染1例),两组手术方式的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急性腹股沟嵌疝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该手术方式并发症少、安全可行。

  • 标签: 腹股沟疝 无张力修补术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嵌疝疝囊复位、高位结扎术在治疗小儿嵌疝的应用。方法回顾总结自2009年1月-2013年11月运用腹腔镜下嵌疝疝囊复位、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嵌疝47例的临床经验。结果全组47例小儿嵌疝行腹腔镜下嵌疝复位、疝囊高位结扎术,恢复良好,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下嵌疝疝囊复位、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嵌疝是安全可行的,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同时可探查腹腔其它的隐匿病变,如隐匿性疝、有无闭袢梗阻导致的肠坏死等。

  • 标签: 腹腔镜 嵌顿疝 疝囊 结扎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桂花(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提取物的菌活性。方法K-B法进行体外菌实验。结果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有菌环形成;但不同桂花对不同菌种的菌效果不同。结论桂花提取物有一定的菌活性。

  • 标签: 桂花 抑菌 K-B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肾损伤的临床诊断中血清胱素C的结果分析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276例和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150例,对患者的血清胱素C、血清尿素氮以及血肌酐做相应的分析。结果数据显示血清胱素C的水平与范围与性别无统计学差异,同时血清胱素C、血肌酐以及血清尿素氮的异常率分别为20.3%(56/276)、13.8%(38/276)、22.1%(61/276),血清胱素C的指标检测在心内科、肾病科以及糖尿病患者的检测指标异常率普遍较高。结论在临床常规检测中对血清胱素C进行检测能够提高肾损伤临床诊断的敏感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检测 血清胱抑素C 血肌酐 肾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