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异戊基黄原酸钠的急性毒性效应进行评价,旨在为异戊基黄原酸钠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鱼类毒性试验等方法对异戊基黄原酸钠的鱼类毒性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结果显示,在96h试验周期内,溶媒对照组和1.8mg/L受试样品组均未出现实验鱼异常和死亡,2.7mg/L、4.0mg/L、6.0mg/L和9.0mg/L浓度组分别有1尾、4尾、6尾和10尾实验鱼死亡,96hLC50值为4.72mg/L(95%置信区间为3.89mg/L~5.72mg/L)。结论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异戊基黄原酸钠具有一定的鱼类急性毒性,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加强环境安全保障。

  • 标签: 异戊基黄原酸钠 稀有鮈鲫 毒性效应
  • 简介:摘要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EFMEA)是一种十分科学的前瞻性医疗风险管理方法,其重点强调对医疗风险的预防与量化。本研究通过分析HFMEA在用药风险、医疗流程改进、手术风险、医院感染等医院风险管理中的研究进展,发现现阶段我国HFMEA的应用已见一定成效,但研究内容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提高。我国医院管理人员应充分借鉴国内外HFMEA实践的成功经验,有效、科学的开展医院风险管理,继而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

  • 标签: 医院管理 风险管理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不同硬要联合麻醉方式对于剖宫产妇术后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对照组行针内针穿刺,观察组行针外针穿刺,比较两组的自控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各个时间段内的自控疼痛程度均小于对照组;术后自控镇痛期间,观察组产妇出现不良反应率为6.98%,而对照组产妇的不良反应率为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轨道式的针外针穿刺法应用于剖宫产术中,产妇术后的自控镇痛效果更优,且不良反应率低。

  • 标签: 硬腰联合麻醉 镇痛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生素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及时间效应。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入院接收抗生素治疗的新生儿肺炎患者32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析一般资料,记录新生儿肺炎患者的抗生素治疗效果以及时间效应。处理结果,得出结论。结果新生儿肺炎患者在临床治疗常采用高多种抗生素药物。只采用青霉素类抗生药物对新生儿肺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治疗效果并不比那些采用联合药物治疗的患儿差。结论临床使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要充分考虑患者情况,对症下药,保障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新生儿肺炎 抗生素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上世纪70年代中期Arakawe首先报道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其结合了化学发光与免疫测定的优势。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先进的超微量活性物质检测技术,应用范围广泛,近10年来发展迅猛,是目前发展和推广应用最快的免疫分析方法,也是目前最先进的标记免疫测定技术,灵敏度和精确度比酶免法、荧光法高几个数量级,可以完全替代放射免疫分析、彻底淘汰酶联免疫分析。目前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已被广大实验人员所认可,并正逐渐替代传统的生物检测技术。但只要检测原理是抗原抗体反应,就会出现“钩状效应”。当被检测标本抗体含量过高时,不易形成免疫夹心复合物,从而导致测定结果远低于实际含量或假阴性的情况。现将用双抗原夹心一步法免疫分析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出现钩状效应导致其结果远低于实际含量的1例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钩状效应 梅毒螺旋体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规范手术标本送检的流程,保证手术标本安全有效地送检,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失误,提升手术室工作质量。方法运用FMEA方法,组建团队,分析流程,找出标本送检流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列出高风险因子,查找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结果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操作后,影响安全有效送检的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指数明显下降(P<0.05)。结论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能前瞻性地发现手术标本送检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前馈控制,能有效降低手术标本送检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 标签: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手术标本 安全有效送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应。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术的11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抽签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研究组使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引导骨再生,对照组使用钛膜引导骨再生,比较两组种植修复成功率、骨厚度、植骨厚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种植修复成功率、骨密度以及植骨密度较对照组更高,而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术中应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可有效提高种植修复成功率,促进骨与植骨生长,同时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牙种植 引导骨再生 口腔修复膜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实施医疗失效及效应分析模式的效果。方法我院于2017年3月起在手术室实施医疗失效及效应分析护理安全管理(治疗组),与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进行对比分析(常规组),选择实施前后各120例手术患者进行分析,对比两组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手术室护理过程中不良安全事件发生率、手术室医生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过程中实施医疗失效及效应分析模式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医疗失效及效应分析模式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modeandeffectsanalysis,FMEA)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intrahepaticportosystemicshunt,TIPS)后穿刺部位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实施FMEA后我院消化内科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并行TIPS的57例患者,以及2015年—2016年未实施FMEA时收治并行TIPS的37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实施FMEA后的患者为研究组,未实施FMEA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FMEA实施前患者穿刺部位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FMEA实施后患者穿刺部位出血的发生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FMEA可以减少TIPS后穿刺部位出血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失效模式 效应分析 穿刺部位 出血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