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查阅近年来聚合胶束的研究文献,对其材料、制备方法、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聚合物胶束 应用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注射用头孢米诺钠中聚合。方法采用伊立特公司葡聚糖凝胶G-10色谱柱,玻璃柱内径1.5cm,柱长30cm。以pH7.0的0.1mol/L磷酸盐缓冲液0.1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0.1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6139)为流动相A,以水为流动相B,检测聚合。结果本方法能准确检测注射用头孢米诺钠中聚合聚合的量在加速试验及长期留样稳定性考察过程中均呈增加的趋势。

  • 标签: 注射用头孢米诺钠 聚合物 过敏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注射用紫杉醇聚合胶束稳定性。方法建立以T1及K为参数的稳定性评价指标,考察制备温度与贮存温度对注射用紫杉醇聚合胶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贮存温度为4℃时,T1为72h,K为-0.0051h-1,此时注射用紫杉醇聚合胶束稳定性最好。结论注射用紫杉醇聚合胶束的稳定性与制备温度、贮存温度有关。

  • 标签: 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 稳定性 制备温度 贮存温度
  • 简介:摘要以冬凌草甲素为印迹分子,4-乙烯苯硼酸为功能单体,采用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通过本体聚合制备了冬凌草甲素可逆共价印迹聚合。研究表明聚合平衡吸附量达到74.42μmol·g-1,具有吸附速度快且特异识别能力。

  • 标签: 冬凌草甲素 顺式二醇 分子印迹 可逆共价 固相萃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聚合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作样品,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作原研样品,参考《中国药典》以及其他青霉素类聚合项下标准进行试验。结果供试品溶液主成分峰前有一个杂质峰。杂质峰、哌拉西林峰按顺序依次出峰。杂质峰与哌拉西林峰分离度为5.15,他唑巴坦峰包含于哌拉西林峰内。结论以上流动相A、B、C均能检出聚合。流动相A、C中聚合与主峰分离良好,分离度分别为5.15和6.53。流动相A中聚合峰的理论塔板数高于流动相C中,理论塔板数分别为18647和17298。因此,选取流动相A作为本品聚合含量测定的流动相。

  • 标签: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聚合物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11-2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11期
  • 机构: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全新的杂化聚合物,未来或可用于制造人工肌肉等仿生材料或其他一些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材料,也可用于输送药物、生物分子或其他化学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测定头孢唑肟钠中聚合的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葡聚糖凝胶G-10柱,流动相A为pH7.0的0.025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流动相B为水,流速约为1.5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头孢唑肟钠在8.048~72.43μg/ml浓度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该法简便、准确、灵敏、重现性好,可满足头孢唑肟钠中聚合的含量的质量控制需要。

  • 标签: HPLC法 头孢唑肟钠 聚合物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标记聚合胶束在实验性肝癌小鼠体内的靶向效应。方法选取10只昆明种小鼠,将其随机分为罗丹明胶束组与游离罗丹明组,每组5只。比较两组小鼠活体成像情况及小鼠药物注射后的1,3,6,12,24,48h活体成像荧光强度值。结果(1)游离组小鼠给药1h以内,游离的罗丹明会随着血液循环快速地遍布患者全身,药物代谢速度较大,24h之后药物代谢保持较大程度;罗丹明胶束组给药之后,小鼠体内药物水平会缓缓升高,3h肿瘤发生药物集聚情况,6h药物水平达到峰值,12h时药物水平仍然处于较高水平;(2)罗丹明胶束组小鼠在不同时间点活体成像荧光强度比值均高于相应时间点的游离罗丹明组(P<0.05~0.01)。结论荧光标记聚合胶束在实验性肝癌小鼠体内具有非常明显的靶向效应,从而为选择合理抗癌药物提供一定的依据。

  • 标签: 昆明小鼠 荧光标记聚合物胶束 靶向效应
  • 简介:摘要对两亲性嵌段聚合胶束作为难溶性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胶束的构成、类别及其制备方法,载药方法,释药机理等几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其研究进展。两亲性嵌段聚合胶束作为药物载体可使难溶性药物增溶、延长药物释放时间并对肿瘤细胞有靶向性。两亲性嵌段聚合胶束将会更为广泛地应用于难溶性抗肿瘤药物给药系统中,其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

  • 标签: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胶束 难溶性抗肿瘤药物 药物载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男性青年雄性激素分泌过多是诱发聚合性痤疮最主要的病因。由于患者雄性激素分泌异常增多,进而造成其皮脂分泌亢进,并使得患者机体毛囊漏斗部发生角化,同时发生角化的还包括患者脂腺导管,进而使得正常的皮脂排出发生障碍,使得皮脂堆积潴留,进一步发展形成粉刺,而粉刺的形成使得毛囊痤疮内丙酸杆菌繁殖激增,同时会由于粉刺内容入侵患者机体真皮进而引发炎性疱疹或脓包,最终导致聚合性痤疮的产生。

  • 标签: 痤疮 聚合性痤疮 药物治疗 系统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帆胎盘出现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围产儿带来的影响并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以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帆胎盘产妇为观察组,以同时间段内90例非帆胎盘产妇为对照组,对帆胎盘出现的危险因素和其给围产儿带来的影响并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双胎妊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副胎盘、单脐胎盘、早产、胎膜早破以及剖宫产产妇明显多于对照组,即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死亡、死胎、低体重以及畸形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即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帆胎盘具有很低的发生几率,可是极易给围产儿带来不良影响,因此临床要提高产前确诊率,加强产前产中监测,必要时终止妊娠。

  • 标签: 帆状胎盘 影响 围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翼胬肉患者采用翼胬肉切除术联合结膜瓣转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86例(86眼)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翼胬肉患者,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43眼)。其中43例患者采用单纯翼胬肉切除术作为对照组,另43例患者在上述基础上联合结膜瓣转移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上皮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复发率分别为97.67%、2.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07%、20.93%,P<0.05。结论翼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治疗翼胬肉效果较佳,术后患者恢复快,复发少,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翼状胬肉 结膜瓣转移 翼状胬肉切除术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治疗翼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46眼翼胬肉患者进行翼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均治愈,无复发。治愈率为100%,结论胬肉切除联合生物羊膜移植对治疗翼胬肉有独特疗效,治愈率高,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 标签: 翼状胬肉 羊膜 移植
  • 简介:摘要通过11例患者应用点植皮技术后的疗效观察和护理。笔者认为术后通过护理人员细致和全方位护理。可加快植皮创面愈合,减少病人痛苦,减少医务人员的工量。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蔓血管瘤成像效果及诊断意义。方法分析经病理验证为蔓血管瘤的患者的CTA后处理的显影效果。结果对10例患者不同发生部位的血管瘤,CTA能够清晰显示其供血动脉走行、静脉石及邻近静脉回流情况。结论MSCT在诊断蔓血管瘤方面尤其优势。

  • 标签: 蔓状血管瘤 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介绍骨性锤指的分类方法和不同时期的治疗。对骨性锤指采用单克氏针法、双克氏针法、钢丝抽出法、微型骨锚钉法及肌腱线缝合法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双克氏针法是治疗锤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锤状指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克氏针
  • 简介:摘要通过对水蛭类药材的市场调查及文献查阅,阐明“辨论质”对于水蛭的真伪及品质鉴别的意义,为水蛭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水蛭的“辨论质”主要依据性状特征,即水蛭的大小、质地、腹部及背部颜色和气味等。水蛭的“辨论质”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 标签: 水蛭 辨状论质 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