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钉棒系统固定及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采用钉棒系统固定及治疗腰椎滑脱症41例进行总结。结果本组16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表示非常满意(占39%),22例患者有轻度不适,其中有15例表示满意(占36.6%),7例不明确表示对手术态度(占17%),其余3例对手术不满意或后悔手术(占7.31%),满意率75.6%。结论钉棒系统固定在早期提供足够地固定刚度和更大地轴向刚度,具有坚强固定的特点,降低固定地负载,达到了持久地稳定。

  • 标签: 钉棒系统 椎体间植骨 腰椎滑脱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横突融合与融合对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腰椎滑脱症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横突融合手术进行治疗,B组采用融合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融合情况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的优良率为89.66%,明显高于A组的68.96%(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B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与A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两组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融合对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横突融合。

  • 标签: 横突间植骨融合 椎间植骨融合 腰椎滑脱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终板软骨炎所致胸腰背部疼痛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双侧融合术治疗终板软骨炎所致胸腰背部痛患者18例。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根据Denis疼痛分级,手术后胸腰背部疼痛16例消失,2例明显缓解。融合标准参照FDA推荐的Simmons法,手术后3个月融合良好。结论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终板软骨炎所致胸腰背部疼痛,操作简单、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椎体终板骨软骨炎小关节融合椎板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后外侧融合术、融合术应用于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行腰椎手术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70例,其中行融合的患者共46例,行后外侧融合的患者共24例,对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融合率、JOA下腰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时间融合组低于后外侧融合组(P<0.05),术中出血量及融合率两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明显升高,但两组相比较JOA升高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椎融合及后外侧融合均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有效的手术方法,两者融合率相似,后外侧融合手术时间短,术中创伤小,但规范的操作是融合率的保证。

  • 标签: 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术 椎间植骨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和潮阳区人民医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8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融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对患者随访6个月~1年,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及平均滑移率,观察患者术后融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85例患者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及平均滑移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6.3±0.5)个月,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无器械固定松动、断裂发生,优良率为91.8%。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疗效肯定,融合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 椎间植骨融合 腰椎滑脱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前路病灶清除术、、前路内固定方式对患有结核性脊柱畸形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92例结核性脊柱畸形的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后路组和前路组。后路组采用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方法进行治疗;前路组采用前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方法进行治疗。结果前路组脊柱畸形的抗扭转效果明显优于后路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后路组;手术时间短于后路组;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后路组;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的人数少于后路组。结论应用前路病灶清除术、、前路内固定方式对患有结核性脊柱畸形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前路病灶清除术 椎体间植骨 前路内固定 结核性脊柱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经伤椎弓根体内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伤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后路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前后缘高度、Cobb角、腰背痛及内固定失败卒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前缘及后缘高度、Cobb角、腰背痛及内固定失败卒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伤联合椎弓根内固定,重建了体高度,有效建立前中柱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良好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腰椎爆裂骨折 伤椎 椎弓根 椎体内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路次全切除减压及钛笼内固定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应用前路次全切除减压及钛笼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25例。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平均52.5岁,病程平均10个月。病变累及2个功能节段者23例,累及3个功能节段者2例。其中2例患者作了2节次全切,3节椎间隙减压。术前JOA评分平均为8.3分。病变部位全部行颈前路次全切除减压,自体填充入钛笼内配合带锁钉板固定。结果25例均获随访,平均20个月,全部于术后10~16周性愈合。椎间隙高度无丢失,无成角现象,内固定无移位,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神经功能恢复满意。手术有效率为92%(23/25),优良率为80%(20/25),术后JOA评分平均14.5分。前路次全切除减压及钛笼内固定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具有融合率高,稳定性好,并减压彻底的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技术。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减压 椎体次全切除 钛笼钉板植入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水泥渗漏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采用成形术及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50例61个,观察疗效及水泥渗漏情况。其中男8例,女42例;年龄51-88岁,平均70.7岁;后凸成形术(PKP)14例,成形术(PVP)33例,多发骨折两种方法联合使用者3例。单侧穿刺8例11,双侧穿刺42例50。结果VAS评分术前4.5-9、平均7.43,术后0.5-6、平均2.45;术后行腰椎X线片和/或CT检查,出现水泥渗漏14例,发生率为约28%,其中5例渗漏至脊柱旁软组织,4例渗漏至椎间盘,2例渗漏至旁静脉,2例渗漏椎弓根内,1例渗漏至椎管内硬膜外。结论经皮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疗效满意,易发生水泥渗漏。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渗漏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多节段次全切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5月~2015年5月共救治的4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颈椎前路多节段次全切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对比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的颈椎曲度C值和JOA评分情况。结果手术治疗后平均随访1年,患者的JOA评分为(15.0±0.1),与治疗前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4.76%。结论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时采用颈椎前路多节段次全切减压联合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非常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多节段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手术 内固定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成形术联合壮颗粒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94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行经皮成形术、依降钙素以及钙片治疗对照组(n=47)与并行壮颗粒治疗实验组(n=47),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月、3月、6月,,实验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月、3月、6月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继发性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成形术联合壮颗粒方案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骨质,缓解患者疼痛,可明显降低继发性骨质发生率。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壮骨颗粒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1例腰椎失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观察术后疗效和随访结果。结果患者术后JOA评分和椎间隙高度指标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随访期间患者复查影像学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未出现螺钉松动、断棒断钉等不良情况,融合良好。结论采取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失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 腰椎失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椎弓根体内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8),对照组采取短节段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经椎弓根体内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体高度丢失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椎弓根体内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分别采用与非重建治疗,比较分析内侧柱支撑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11月-2018年8月期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均匀分组为原则,将所有研究对象均匀分为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非重建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重建治疗。结果实施治疗后,两组在肩关节功能恢复、疼痛程度以及肱骨头内翻角度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6.5±3.1)周,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4.5±2.5)周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采用重建内侧柱支撑与非重建内侧柱支撑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实施重建后的骨折愈合速度较快。

  • 标签: 植骨重建 非植骨重建 肱骨近端骨折 内侧柱支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成形术中注入不同容量水泥对疗效的影响。方法自2008年10月~2012年03月采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83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术前随机将病人分为三组,分别行3ml、4ml、5ml水泥注射(A组为3ml组30例,B组为4ml组25例、C组为5ml组28例)。分别比较手术前后伤压缩骨折的复位程度,矢状面Cobe角改变,疼痛VAS评分,观察三组的疗效差异。结果在各组内,分别计算术前术后体高度的恢复(Beck值)的变化、VAS评分的变化、Cobb角的变化,比较发现上述指标术前术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ABC三组任意两组之间,上述指标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ml、4ml、5ml水泥行经皮穿刺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在缓解疼痛,恢复体高度和改善后凸畸形方面,3者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别。

  • 标签: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容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跟骨折予以跟板与同种异体联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8例跟骨折患者,选取时段为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采用抽签分组方式进行平均分组,其中予以跟板与同种异体治疗的44例患者命名为实验组,而予以跟板治疗的44例患者命名为对照组,治疗后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经过1年的随访,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较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Maryland评分明显较优,两组对比差异均P<0.05,形成了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跟骨折予以跟板与同种异体联合治疗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跟骨骨折 同种异体骨植骨 跟骨板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填充网袋(bonefillingmeshcontainer,BFMCs)技术在治疗压缩性骨折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2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新鲜单纯压缩性析的42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男20例,女22例,年龄58~82岁,平均年龄70岁。均为单节段新鲜压缩性骨折。记录术前及术后3天、3月疼痛评分(VAS法),并测量伤高度。对比术前术后疼痛评分的差异,评估伤高度及Cobb角的变化。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均无水泥外渗漏,术后3天、术后3月的VAS评分与术前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与术后3月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体高度抬升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术后3天与术后3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3天、术后3月与术前侧位片Cobb角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填充网袋技术在治疗新鲜压缩性骨折中,在改善疼痛、恢复伤高度、纠正后凸方面疗效满意,水泥渗漏率较低,安全可靠。

  • 标签: 骨填充网袋 椎体成形术 椎体高度 椎体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7月至2013年2月共收治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42例(67个)。所有42例(67个)均行后路球囊扩张成形术,其中46行双侧椎弓根球囊扩张成形术。结果42例患者均获访,随访时间为1-24个月,平均13个月。参考《JOA日本骨科学会腰背疼痛疾病治疗成绩标准》17例患者评为15分、8例患者评为14分、6例患者评为13分、2例患者评为12分。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有显著的止痛效果、能减少卧床时间、改善活动能力,是值得推广应用的微创治疗技术。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