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盆骨折患者手术中分别采取髂腹股沟入以及改良Stoppa入,对比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到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0例骨盆骨折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取髂腹股沟入治疗;观察组35例,采取改良Stoppa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可提升手术效果,降低手术风险,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案。

  • 标签: 骨盆骨折 手术入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入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住院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经外侧裂岛叶入清除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行颞叶皮质入。对比两组不同手术方法所耗费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手术后血肿清除率。结果研究组所耗费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后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颞叶皮质入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经外侧裂入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血肿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经外侧裂入路 颞叶皮质入路 开颅血肿清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TS-TI入及TC-TT入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住院诊疗的40例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进行研究。病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TS-TI(经外侧裂岛叶)入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TC-TT(经颞叶皮质)入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TI入手术治疗相比TC-TT入手术治疗高血压壳核出血的疗效更加显著,血肿清除有效率提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 标签: 高血压壳核出血 经外侧裂岛叶手术 经颞叶皮质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2-A型胫骨干骨折采用髌上入与髌下入胫骨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42-A型胫骨干骨折患者62例,分为髌上入组(A组)、髌下入组(B组),各31例,均采取胫骨髓内钉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术中和术后指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B组膝前疼痛发生率高于A组,骨折愈合时间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上入胫骨髓内钉术应用于42-A型胫骨干骨折患者的治疗中,疼痛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胫骨髓内钉 42-A型胫骨干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尺骨冠状突骨折采用肘关节内侧入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40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均接受肘关节内侧入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分析效果。结果40例患者一年随访期间肘关节功能均稳定,屈伸功能良好,仅旋转功能稍微受到影响,没有感染、尺神经损伤、异位骨化并发症。术后3个进行肘关节功能评价显示其优良率为55%。结论肘关节内侧入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效果明显,稳定性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尺骨冠状突骨折 肘关节内侧入路 Herbert钉 内固定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全乳晕入腔镜甲状腺手术在甲状腺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将采取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定为对照组,采取改良全乳晕入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的30例患者定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数据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但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均较少,且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也较轻,患者对手术切口美观满意度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甲状腺疾病患者采取改良全乳晕入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其手术创伤性较小,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对手术满意度。

  • 标签: 改良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 甲状腺疾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超声引导下比较0.5%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用于两点和四点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60例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超声引导下注射0.5%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8ml阻滞肌皮神经,并注射0.5%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24ml于桡神经周围支;B组分别注射0.5%利多卡因+0.375%罗哌卡因8ml上述四支神经周围。阻滞后每2min观察阻滞效果。记录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时间、起效时间、等待麻醉的时间(从麻醉穿刺开始到患肢痛觉消失),麻醉镇痛维持时间(痛觉消失到感觉到疼痛的时间),阻滞效果,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所需的臂丛神经阻滞实施时间(平均2.8min)较B组(平均4.8min)显著缩短(P<0.05),但是A组的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与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的臂丛神经两点阻滞效果、等待麻醉的的时间、麻醉镇痛维持时间与四点阻滞无统计学差异。

  • 标签: 臂丛 腋路法 超声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内外侧入联合治疗距骨体sneppenⅡ型骨折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22例距骨体sneppenⅡ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内外侧联合入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评价其骨折愈合时间及AOF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价量表)评分。结果2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良好的骨折愈合效果,骨折愈合时间18~39周,平均(25.5±2.6)周,未出现内踝截骨处未愈情况。随访12个月后评价AOFAS结果优良率68.18%。7例(31.82%)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3例(13.64%)出现距骨缺血坏死。结论内外侧入联合治疗距骨体sneppenⅡ型骨折的手术疗效肯定,值得应用。

  • 标签: 内外侧入路 距骨体sneppenⅡ型骨折 手术技巧 疗效
  • 简介:摘要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时代,绝经综合征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失眠成为了困扰患者最常见和最突出的症状之一。由于多数患者不能接受激素的副作用及安眠药的成瘾性,找到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对解决绝经期患者的失眠十分重要。萍教授认为,肾虚是导致本病的基础,而肝失濡养是本病发生的关键。王师运用中药自拟方配合针刺疗法、调整情绪以及倡导正确的生活方式来帮助绝经期女性改善睡眠质量,取得了非常可观的疗效。

  • 标签: 绝经综合征 失眠 中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比较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常规后外侧切口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接收的8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数字序列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常规后外侧切口入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40例患者接受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8h、12h、24h、48h,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与常规后外侧切口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微、并发症少等优势。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后外侧切口入路 微创小切口 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阻滞方法对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行上肢手术患者根据麻醉不同阻滞方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单靶点,观察组采取三靶点,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并对比两组患者阻滞完成后而不同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阻滞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其中麻醉操作时间长于对照组,阻滞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尺神经阻滞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阻滞方法对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入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存在不同影响,其中三靶点阻滞更加有效,对尺侧阻滞效果更佳。

  • 标签: 不同阻滞方法 超声引导 锁骨上入路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内侧肌下方入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7月-2018年7月,将38例(40膝)择期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20膝)和对照组(19例20膝),治疗组采用经股内侧肌下方入(膝关节前内侧切口),对照组采用内侧髌旁入(膝前正中切口)。由同一手术主刀医生完成手术。采用Spss19.0软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操作时间、出血以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活动度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出血量置换后伤口引流量明显减少。疼痛的程度以及直腿抬高时间在手术后1~3天有显著差异(P<0.05)。2周内治疗组的活动范围要优于对照组,两组置换前、置换后12周活动范围以及K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股内侧肌下方入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对伸膝装置损伤小,可促进TKA置换后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减少置换后早期并发症,股内肌入在术后1-3天内能提高患者的功能康复,减轻疼痛。术后随访1~2年未发生翻修。股内侧肌下入对膝内翻的患者行TKA置换早期具有优势。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股内侧肌下入路 内侧髌旁入路 全膝关节置换皮肤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镜下椎旁经皮通道单侧入双侧减压治疗单节段黄韧带增生为主的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腰椎椎管狭窄症40例。行显微镜下椎旁经皮通道单侧入双侧减压治疗术,分析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术后CT显示椎管及神经根管减压充分,术后及随访时MRI结果显示受压部位脊髓与神经根受压状况较术前MRI检查缓解明显。随访6~23个月,优37例,良3例,可0例,差0例,优良率100%。结论显微镜下椎旁经皮通道单侧入双侧减压治疗单节段黄韧带增生为主的腰椎椎管狭窄症安全可行,疗效确切,创伤小,对脊柱稳定性保护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侧脊柱内窥镜下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8例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实施经皮脊柱内窥镜侧手术的治疗方式,经过长达半年的随访,对其术后不同阶段的V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实施经皮脊柱内窥镜侧手术的治疗方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且具备恢复快、时间短、创伤小的优点,值得推广与借鉴。

  • 标签: 侧路脊柱内窥镜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16例创伤骨科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实施疼痛护理服务。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8.28%优于对照组的82.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临床应用价值高,可改善机体疼痛,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与质量。

  • 标签: 创伤骨科 疼痛管理 护理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肱骨干下1/3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经后侧入双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肱骨干下1/3粉碎性骨折的患者60例。30例为双钢板组,接受经后侧入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肱骨干下1/3粉碎性骨折,另30例为单钢板组,接受单钢板固定。观察病患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情况。结果单钢板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双钢板组为10%(P<0.05);单钢板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60%,双钢板组患者为90%(P<0.05)。结论针对肱骨干下1/3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选择经后侧入双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肱骨干下1/3粉碎性骨折 双钢板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内侧联合后外侧双切口入治理复杂性Pilon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法对52例复杂性Pilon骨折患者分组。对照组选择后外侧手术入;观察组则选择前内侧联合后外侧双切口入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两组肿胀消退效果、VAS评分、Mazur系统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肿胀消退总有效率显著提高,VAS评分显著下降,Mazur系统评分显著升高,并发症显著减少(P<0.05)。结论前内侧联合后外侧双切口入治疗复杂性Pilon骨折效果良好,安全性高,患者术后疼痛轻,功能恢复快。

  • 标签: Pilon骨折 复杂性 手术入路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经皮椎间孔入内镜下神经根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5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经皮椎间孔入内镜下神经根减压进行治疗,观察其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时间(91.5±20.3)min、术中出血量(48.3±11.6)ml、出院时间(2.2±1.3)d;应用Nakai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总优良率为90.0%;治疗前其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与Osestry残疾指数(ODI)评分在治疗后各时间点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皮椎间孔入内镜下神经根减压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其腰部功能,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 神经根减压 腰椎管狭窄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内侧联合后外侧双切口入治理复杂性Pilon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法对52例复杂性Pilon骨折患者分组。对照组选择后外侧手术入;观察组则选择前内侧联合后外侧双切口入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两组肿胀消退效果、VAS评分、Mazur系统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肿胀消退总有效率显著提高,VAS评分显著下降,Mazur系统评分显著升高,并发症显著减少(P<0.05)。结论前内侧联合后外侧双切口入治疗复杂性Pilon骨折效果良好,安全性高,患者术后疼痛轻,功能恢复快。

  • 标签: Pilon骨折 复杂性 手术入路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急诊中骨与关节创伤出现漏诊的原因,探讨防止漏诊的方法。方法将2015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急诊中出现骨与关节创伤漏诊情况的61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急诊工作中出现骨与关节创伤漏诊的原因中,病患不配合、创伤复杂的病患方面因素分别为8例(13.11%)、15例(24.59%),而体格检查不细致、医生经验不足、影像学检查失误、病史采集不全的医生方面因素分别占12例(19.67%)、8例(13.11%)、6例(9.84%)、4例(6.56%),合并多种因素者8例(13.11%)。结论在基层医院急诊中导致骨与关节创伤漏诊的原因较多,主要有病患和医生两方面的原因,其中医生方面因素较多,在临床中需提高认识与重视度,提升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基层医院 急诊 骨与关节创伤 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