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卵巢交界上皮肿瘤(BOT)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以我院BOT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保守手术组和根治手术组,对两组患者术后标本做病理学特征研究,且术后随访5年,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情况。结果两组BOT患者术后复发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98例患者的病理切片中发现38例有微乳头或间质微浸润,10例伴腹膜种植生长。保守治疗有10例(18.5%)复发,根治治疗有1例(2.3%)复发,共11例复发,其中10例均伴有微乳头生长或间质微浸润。结论保守手术较根治手术易复发,微乳头生长和间质微浸润以及腹膜种植是BOT复发相关因素。

  • 标签: 卵巢 交界性肿瘤 复发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化疗法对难治结核胸膜炎(RT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我院收治的32例RTP患者分成观察组(16例,给予个体化治疗)、对照组(16例,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预后情况。结果治疗3月后,观察组的痊愈率为81.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75%(P<0.05);对两组痊愈病例随访6月,观察组复发率为15.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1.43%(P<0.05)。结论个体化疗法不仅具有常规抗结核疗法、糖皮质激素疗法、胸液抽取法、中药疗法的优势,还可显著减少胸腔积液量、改善RTP相关症状、降低复发率,取得确切疗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 治疗方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的间歇导尿在脑卒中患者神经源膀胱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我科脑卒中后神经源膀胱患者50例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膀胱管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行间歇导尿,干预2周,4周后予残余尿及尿失禁质量生活评分,根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在使用间歇导尿后残余尿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尿失禁生活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导技术在脑卒中神经源膀胱应用能减少残余尿量,提高患者生活的舒适度。

  • 标签: 脑卒中 间歇性导尿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用PVP(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段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资料来自于2015年—2017年期间本院接受诊治的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相关数据,从中抽取80例并根据患者采取对应治疗手段差异分组(n=40),对照组用PK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组用PVP治疗。在手术后对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进行记录并归纳PVP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分别在患者手术治疗前后检测其VAS评分和Cobb角数据,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均有改善,其中Cobb角观察组治疗后数据更具优越,统计学软件对组间差异处理,提示P<0.05;对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记录与对比,观察组各项数据有明显优越,组间差异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用PVP治疗对患者病情改善效果令人满意,而手术指标及对机体损伤程度相对较低,对保障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康复速度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PVP 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PK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补液在非控制创伤失血性休克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非控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积极液体复苏治疗)与观察组(给予限制补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补液总量及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5.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非限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限制补液,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的补液量,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

  • 标签: 非控制性创伤 失血性休克 院前急救 限制性补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拟针灸处方治疗常年变应鼻炎近期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107例常年变应鼻炎患者,依照拟定针灸处方,给予针灸治疗,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10次。采用视觉模拟量表对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个月总体症状和鼻部分类症状进行评分并比较其变化。结果83例患者坚持完成了全部治疗。83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52例,有效2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98%。患者治疗前、后鼻部总体症状和分类症状得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本拟定针灸处方治疗常年变应鼻炎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 标签: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针灸处方 针灸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湿心脏病采用针对护理的效果分析方法采取心脏瓣膜置换术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术后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护理措施,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在护理前均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焦虑以及抑郁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结论采取针对护理措施可使得风湿心脏病患者的消极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得到增强,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减轻,治疗效果得到提高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针对性护理 心脏瓣膜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老年顽固高血压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选取100例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老年顽固高血压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硝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硝苯地平治疗。规律治疗三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尿微量蛋白、尿肌酐和血清尿酸等指标,并记录两组患者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规律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微量蛋白、尿肌酐等实验室指标和24h动态血压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12.50%,虽有一定差异,但差异不具有显著,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顽固高血压时,与单独使用硝苯地平相比,共同使用倍他乐克以及硝苯地平虽不能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临床疗效确有提高,并且安全与单独使用硝苯地平相比也大有提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顽固性高血压 硝苯地平 倍他乐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不同起源右心室流出道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的特征。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65例不同起源右心室流出道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在治疗过程中检查患者的心电图,比较其QRS形态和电压。结果右心室流出道心动过速和室期前收缩两者的心电图有相似的形态,即呈现典型的右束支传导阻滞型同时伴有心电轴右偏,但是因为其的起源不同如前间隔、后间隔、游离壁等的不同而有各自的特征。结论不同起源右心室流出道心律失常有不同的心电图特征,熟练掌握这些特征,可以在患者接下来的治疗中较为准确地初步判断患者的心律失常起源灶,帮助以后手术方案的制定及更改,节约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给患者带来最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起源右心室 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 心电图特征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滑动疝手术修补过程、游离、回纳脱垂赃器,重建完整内环、疝囊、再作高位结扎和疝修补。熟练掌握手术解剖结构,术中严格操作,能有效减少滑动疝复发和赃器损伤。

  • 标签: 滑动性疝 赃器游离 重建疝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非侵袭真菌鼻窦炎采取鼻内镜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所收治的非侵袭真菌鼻窦炎患者资料50例,50例患者全部接受鼻内镜治疗,总结患者治疗之前以及治疗之后的VAS评分以及鼻内镜LundKenedy评分情况、手术效果以及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患者治疗之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之前,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治疗之后的LundKenedy评分显著低于治疗之前,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50例患者治愈率为96.0%,所有患者没有出现鼻泪管阻塞并发症以及脑脊液鼻漏现象,同时腔内没有产生脓状分泌物以及真菌团块,此外患者的头痛、鼻塞以及脓涕等临床症状全部消除。结论针对非侵袭真菌鼻窦炎采取鼻内镜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减少手术之后并发症的出现,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鼻内镜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脑膜炎患者采用深静脉置管的必要及优点。方法回顾分析结核脑膜炎患者80例,分为外周静脉组和深静脉置管组各40例。外周静脉组采用外周静脉输液,深静脉置管组采用颈内静脉插管输液,比较2组患者每天平均输液时间、并发症、患者、护士满意率情况。结果深静脉置管组患者每天平均输液时间(10.24±2.12)显著低于外周静脉组的(13.12±2.40)(P<0.05);外周静脉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5%,液体外渗发生率为67.5%,显著高于深静脉置管组的2.5%和12.5%(P<0.05);深静脉置管组的患者满意率为92.5%,护士满意率为60%,显著高于外周静脉组的15%和17.5%(P<0.05)。结论深静脉置管可显著缩短结核脑膜炎患者每天静脉输液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提高了患者、护士满意率。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深静脉置管 必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难治消化溃疡利用四联疗法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消化溃疡患者28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利用三联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选择四联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64.29%;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半年以及1年Hp根除率分别为92.86%、85.71%、78.57%,对照组78.57%、71.43%、64.29%;观察组治疗后半年以及1年复发率分别为7.14%、21.43%,对照组21.43%、42.86%。结论四联疗法用于难治消化溃疡治疗中效果更显著,能够减少复发,值得推广。

  • 标签: 难治性消化溃疡 四联疗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分型与炎因子之间的相关。方法针对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进行归类,同时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炎症因子水平,并进行分析,研究者均收自我院2014年2月到2016年6月间。结果通过比较发现,其临床分类不同,C-蛋白反应以及白介素细胞-8的炎症因子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分型与炎因子相关研究发现,患者病情的中医分型不同其炎因子表达也存在不同,C-蛋白反应以及白介素细胞-8对于其可做出相应分析,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中医辨证分型 炎性因子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肠系膜动脉供血障碍肠管可逆改变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2月—2016年5月收治的30例经治疗恢复的肠缺血患者的CT表现特征,观察病变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表现及相应供血肠管的异常表现(观察组),将缺血肠管与正常对照组肠壁CT表现进行比较,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中,肠系膜上动脉病变21例,肠系膜下动脉病变3例,6例肠系膜上、下动脉均有异常。28例小肠缺血表现为肠管扩张,管径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肠腔内积液18例,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于静脉期增强,小肠壁呈不均匀强化,平均CT值为43.02±4.15HU,低于对照组(P<0.05),小肠黏膜强化中断20例,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小肠和结肠的缺血性改变,治疗后复查均恢复正常。结论肠系膜动脉供血障碍肠缺血可逆改变的多排螺旋CT征象为肠管轻度扩张,肠腔内积液增多,小肠改变较结肠改变显着,是诊断肠系膜动脉供血障碍肠管可逆改变的重要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肠系膜 动脉供血障碍 肠管可逆性 CT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患者予以欣母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宫缩乏力产后出血86例患者为研究资料,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两组,每组43例。予以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研究组实施欣母沛治疗,观察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72.09%是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的93.02%(P<0.05);关于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及不反应发生率情况对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宫缩乏力出血患者予以欣母沛治疗,其疗效显著,能使患者的病症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加快患者病症康复,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产后出血 宫缩乏力 欣母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在剖宫产术中使用内压缩缝合法处置中央前置胎盘,探究其有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剖宫产的孕妇共80名,在手术中均诊断为中央前置胎盘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名,观察组40名,对照组患者采用非压缩缝合止血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内压缩缝合止血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观察患者血红蛋白下降的情况,并对患者的输血率、产褥病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指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使用内压缩缝合法处置中央前置胎盘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出血量和出血率,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减少切除子宫的风险可能。

  • 标签: 剖宫产术 内压缩缝合法 中央性前置胎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联疗法治疗难治消化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难治消化溃疡患者92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n=46)采用三联疗法,观察组(n=46)采用四联疗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Hp根除率为93.5%,明显高于对照组82.6%、73.9%(P<0.05)。结论四联疗法治疗难治消化溃疡临床疗效优良,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四联疗法 难治性消化溃疡 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