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中药药理作用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特点和优势。方法针对现有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已有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已有研究方法的各自特点,提出了基于中药药理作用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之可行性。结果通过实例分析了基于中药药理作用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特点,并提出了相关研究展望。结论基于中药药理作用的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最佳方法。

  • 标签: 中药药性理论 中药药理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针对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通过检索查阅有关文献,对其研究进展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对进一步研究DN发病机制以及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介绍了“扎根理论”的相关概念、起源及发展,总体研究方法、过程及特点,重点阐述扎根理论在护理研究中的具体实施步骤,目的在于更好地推广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为广大护理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的依据。

  • 标签: 扎根理论 定性研究 护理研究 具体应用
  • 简介:摘要微生态制剂通过改善菌群失调,维护内环境稳定,抑制有害菌的过度繁殖生长,达到预防治疗因菌群失调引起各种疾病。微生态制剂在临床广泛应用中迅猛发展。

  • 标签: 微生态制剂 益生菌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在临床治疗中,肿瘤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肿瘤疾病的死亡率比较高,因而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肿瘤疾病的发病因素比较多,其中与患者的肠道微生态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关系,而肠道的微生态环境是由百分制九十的微生物共生而组成的超级生物体,肠道中的微生物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对食物进行分解吸收等生理过程。为了进一步研究肠道微生态与肿瘤疾病之间的关系,下面针对肠道微生态与肿瘤的发生、以及肠道菌群对肿瘤疾病治疗的作用等进行深入分析,为肿瘤疾病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肠道微生态 肿瘤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从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特殊的历史、社会、地理环境、文化的变化以及张仲景的个人素质修养,促进了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逐步建立,共同促使了《伤寒论》这部理论巨著的产生。

  • 标签: 伤寒论理论构建动力机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是由脾胃等器官消化饮食后,运化水谷精微,化生营气,上输到心肺,再经肺的“气化”作用而成。所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除可营养全身组织外,尚主宰其他重要功能,如目之视物、足之步行、掌指的握摄活动、皮肤的感觉等。如果出现血虚、血热、血寒、血瘀等病证,则人体阴阳会受到极大影响,更有可能导致生命危殆,所以血是人的生命之本。对血分之病变,中医主张“治血先治肝”,因肝藏血,五脏功能的协调发挥,均依赖血之濡养,肝之功能正常,血之功能也随之协调。故“治血先治肝”是中医很重要的诊治思想。

  • 标签: 肝藏血 血证 治血先治肝 理论探讨
  • 简介:摘要《伤寒论》中关于口渴的病因病机认识包括燥热伤津,津液不足、水饮内停、水热互结引起的口渴以及疾病向愈时的口渴。治疗口渴的方药主要有白虎加人参汤、五苓散、猪苓汤、小青龙汤等。笔者将《伤寒论》口渴理论与临床病案结合加以研究探讨。

  • 标签: 伤寒论口渴理论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女性生殖道微生态相关疾病临床分布特点,并讨论诊治方法及进展。方法选取门诊体检的2447例成年女性,分析其一般资料,统计生殖道微生态相关疾病的种类及影响因素。结论在女性生殖道微生态相关疾病临床研究中,有益菌即乳酸菌的保持是预防阴道感染疾病的有效方法,防止滥用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女性生殖道疾病的重点,采用微生态的角度分析女性生殖道相关疾病的分布及促菌治疗调节生态平衡是感染性女性生殖道疾病治疗的新途径。

  • 标签: 生殖道微生态 感染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在干预新生儿黄疸所起的作用。方法选取12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实验组另外加用微生态制剂妈咪爱。比较两组新生儿第一次排黄色粪便的时间和出生三天后黄疸高峰期的值。结果实验组在48小时内和48-72小时内第一次排黄色粪便的新生儿多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经皮测黄胆指数13~15mg/dl的有20例多于对照组的10例,实验组经皮测黄胆指数16~18mg/dl的有30例多于对照组的15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好,安全可靠,对实践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微生态制剂 妈咪爱(二联活菌多维颗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促进剖宫产产妇术后早期恢复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和实验组(n=100),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术后2h协助产妇翻身,取随意卧位,鼓励产妇床上自主活动或被动活动,12h协助产妇下床活动,并逐步加大活动量;术后2h进食普食。结果实验组产妇排气、排便时间比对照组明显提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恶心、呕吐、口渴、饥饿、焦虑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术后早期翻身、取随意卧位,早期活动,早期进食,可促进产妇的早期恢复。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饮食 术后早期活动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女性阴道微生态是一个敏感、复杂而多变的系统。而人工流产作为一项侵入性操作,有可能影响其平衡,严重的甚至导致生殖道感染,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因此,研究人工流产术前术后阴道微生态状况,对指导治疗术前阴道微生态失衡,预防术后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人工流产术前阴道微生态状况的研究及见解,阐明对术后阴道微生态研究的必要性,并针对术后用药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进行综述。

  • 标签: 人工流产 阴道微生态 雌激素 孕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育龄妇女阴道病原体感染的临床诊疗方法及微生态状况。方法用革兰染色法检查13856例育龄妇女阴道分泌物,并进行Nugent评分。进一步细菌培养了解菌群分布。结果13856例育龄妇女阴道分泌物念珠菌阳性3963例,阳性率28.6%;阴道毛滴虫阳性142例,阳性率1.02%。Nugent评分正常(0-3分)8172例(58.98%),临界(4-6分)3546例(25.59%),细菌性阴道病(BV)(7-10分)2138例(15.43%)。结论妇科门诊妇女对各种病原微生物抵抗力不足,阴道微生态状况有待改善。抗感染不是阴道微生态失衡系列疾病的理想治疗方法。相反,感染是制止感染的最好措施。

  • 标签: 阴道微生态细菌性阴道病Nugent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将“治未病”理论应用于骨伤护理门诊的建设中,实施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骨伤疾病整体护理。方法选取我院骨伤门诊腰腿痛、膝痛病、颈臂痛、骨质疏松症常见骨伤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从“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三方面制定骨伤护理门诊骨伤病人的护理方案及健康教育计划。结果促进疾病康复和预防复发,提高护理门诊服务的满意度和提升护理专业价值。

  • 标签: 治未病 骨伤护理门诊 健康教育 护理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手术室收治1350例患者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2017年6月-2018年12月1390例患者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对比实施前、后风险事件发生率及医护满意度。结果风险管理实施前、后风险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96%、0.43%,差异显著(P<0.05);风险管理实施后医护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风险管理理论的应用可有效降低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率,促进良好医护关系。

  • 标签: 手术室护理管理 风险管理理论 风险事件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双因素理论在肿瘤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肿瘤科在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的护理管理中应用了双因素理论,将其设为研究组,将我院肿瘤科在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实施的常规护理管理作为参照组,观察和比较患者以及医生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患者以及医生对参照组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78.67%、76.00%,患者以及医生对研究组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分别为96.67%、92.00%,由此可见,无论是肿瘤科患者还是医生,对研究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都要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肿瘤科护理管理中应用双因素理论,患者以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都得到进一步提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肿瘤科 护理管理 双因素理论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随着采供血事业的发展,血站文化与血站精神文明建设逐渐地被融入血站管理工作。各级地市血站也建立起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血站文化,优秀的血站文化不仅是品牌,还标志着血站的实力,血站文化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血站文化对促进血液事业的持续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如何增强血站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 标签: 血站文化 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