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积累经验。方法选取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患者共104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确保后期临床合理用药。结果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104(69.23%)。分布情况每日用药剂量超过400mg,38/72(52.78%),60岁以上30/72(41.67%),女性31/72(43.06%),静脉给药47/72(65.28%),此外,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在神经系统,具体表现失眠、烦躁不安、神经异常、抽搐等。其他系统,如皮肤(红肿、过敏反应、瘙痒)、消化系统(腹胀、腹泻、呕吐、食欲不振)、泌尿系统(血尿、尿频、结晶尿)、呼吸系统(咳嗽、呼吸异常、发热)也有存在。结论左氧氟沙星应用期间,性别、高龄、给药方式及给药剂量均可引发不良反应,提醒临床医师要加强注意,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合理用药。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非甾体抗炎药的不良反应,分析其产生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国内外资料为基础,随机筛选收集60例发生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非甾体抗炎药存在胃肠道、肝脏、肾脏、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血液系统损害等多种不良反应,并存在过敏反应。结论由于非甾体抗炎药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存在着较明显的不良反应,为减少不良反应对人体的损害,应严格把握药物使用的适应证,确保临床用药安全,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非甾体抗炎药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起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采取回顾式调查方式,对医院465例ADR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465例ADR报告中,≧60岁者构成比最高,占36.79%,18~49岁年龄段女性居多,占21.08%;抗感染药居各类药的首位,占28.82%;以静脉方式给药引起的ADR构成比最高,占78.07%;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包含22类,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减少不必要静脉用药,合理使用抗感染药,能降低ADR的发生风险。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联合用药 给药途径 药品种类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甘草类制剂的不良反应随着其使用的普及也逐渐体现出来。本文对其不良反应的影响,从多方面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甘草类制剂 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西药具有治愈时间较短以及临床效果显著等优势,但是却隐在着各种不良反应,甚至引起相关病症,使人们急速老化。由此可见,西药治疗疾病时表现出局限性因素。鉴于此,为了综合探讨提升现代西药用药合理性的方法,文章以现代西药药理不良反应为本次研究的重点内容,结合笔者长期实践经验,首先介绍现代西药药理基本内涵,再深入剖析现代西药给人们健康带来的影响,期待通过优化西药应用程序,对患者疾病治疗效果的提升带来帮助。现将具体研究程序作详细综述。

  • 标签: 现代西药 药理 不良反应 内涵 优化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门诊药房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便监测药品合理使用。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退药处方和不良反应记录,统计分析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原因和严重程度。结果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临床表现多样,原因非常复杂。结论加强药房专业人员业务素养,开展全方位的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门诊药房 药品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毒性和不良反应原因,为临床合理利用中药提供参考。方法对中要毒性和不良反应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中药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包括毒性中药中的毒性成分、中药认识不科学以及中药制用不恰当等,应建立健全中药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和技术平台,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中药制用规范。结论对于中药的毒性反应和不良反应应予以足够重视,加强临床中药的合理利用,提高中药用药安全性。

  • 标签: 中药毒性 不良反应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本文目的在于通过对2014年本站单采血浆过程中,所发生的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科学分析,试图探索引发不同不良反应的可能的相关因素,为减少和有效应对这些不良反应奠定理论基础。结果发现不良反应绝大多数为低血容量、低血钙或两者的合并症。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是否为新供浆者、年龄相关,新供浆员40岁以上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40岁及以下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4月至6月份的115例ADRs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在上报的115例ADRs中,抗菌药物占46%;其次是中药制剂,占14.7%;静脉给药引起ADRs最多,占80%;累及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59.1%。结论抗生素及中药制剂是引起ADRs的主要因素,医院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对某中医院2009年2月~2011年9月出现的108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情况监测报表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08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中涉及的中药制剂的种类有40类,共占全部药物不良反应例数的79.5%;在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发生不良反应率比口服与肌肉注射相对较高。结论在临床上应该高度重视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老人小孩,加强对中药制剂的适应证和控制使用方式,以最大限度来降低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中药制剂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上报的8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药品不良反应中,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引起的有62例,抗微生物药引起的有9例,心血管药物引起的有8例;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系统,包括皮肤及附件损害(22例)、消化系统损害(11例)、神经系统损害(21例)、血液系统(7例)等,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有皮疹、瘙痒、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寒战、发热等。结论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很多因素有关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必须加强药品规范使用的管理和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加强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以减少和避免其发生。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方法通过对2例应用血塞通注射剂后发生不良反应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避免不良反应发生措施。结果临床使用血塞通注射液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适应症,选择适当的溶媒,密切观察用药过程,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降至最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血塞通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其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收集到308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发生ADR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为主;ADR的临床表现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见。结论加强ADR监测与报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患者对ADR的认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生物生化药品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保障。方法对2018年菏泽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到的57例生物生化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破伤风抗毒素居首位,占12.28%;其次为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微载体),占8.77%。不良反应以全身整体疾病最为常见,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疾病。结论应合理使用生物生化药品,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生物生化药品 安全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会阴切口感染原因分析相应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度、2017年度的产妇各100例作为调查对象,均为正常分娩产妇,但分娩中进行会阴侧切术,将2016年度产妇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度产妇作为实验组,对比这两组产妇会阴切口感染率。结果实验组产妇会阴切口感染发生率4%,对照组产妇会阴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0%,实验组产妇会阴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进行会阴侧切术后,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流程对产妇伤口进行处理,可有效的降低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会阴切口 预防措施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抗抑郁汤治疗抗抑郁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应用TESS药物不良反应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药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前2周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抗抑郁汤合并使用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可显著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药 抗抑郁药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