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全科医师进行知识培训以及问卷调查,了解全科医师对于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的认知和态度。方法针对2012至2014年来我院进行培训的60名全科医师,进行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的知识讲座,并在听取知识讲座的前后,分别填写知识问卷及态度问卷。结果聆听讲座后医师们的知识得分(32.82±21.96)高于听讲座前(87.88±6.93),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多数医师认可打鼾可能是一种疾病,听讲座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听讲座后更认为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需要积极治疗(2.75±1.22,4.73±0.58),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医师们更倾向于选择网络教学的方式获取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相关知识。结论全科医师对于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的认知很贫乏,但通过知识培训,能提高他们的认知。同时,全科医师愿意获得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疾病相关知识,网络教学方式是最受欢迎的获得途径。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全科医师 认知 态度
  • 简介: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OSAH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类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睡眠打鼾,伴有憋气,晨起头痛头晕,日间嗜睡乏力等症。相当于现代中医的“鼾眠”,中医古籍没有“鼾眠”的病名,有关鼾眠与睡眠呼吸节律的关系,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防治鼾眠的专法方药也未曾见有记载,而作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及体征,“嗜睡”及“肥胖”在中医古籍中的记载更为广泛且更具指导性,是中医认识OSAHS的重要基石。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病因 病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经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确诊的96例患者,并对其进行血压的测量,最后根据患者呼吸暂停通气指数对高血压程度以及危险度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根据呼吸暂停通气指数对其分成三组,即轻、中、重度三组,并命名为实验组、康复组以及对照组。通过将相关数据分析可知,呼吸暂停通气指数的严重程度与高血压程度以及无效关系成正比。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患者发生高血压的机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因此可知其是诱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综合征 高血压 相关性 危险因素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1-1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期
  • 机构:日本心脑血管研究所宣布,该所研究小组开发出一款iPhone免费应用软件,该软件能根据打鼾的情况,发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早期征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CPAP呼吸机对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的效果,并对临床研究的相关资料的要点进行分析。方法通过运用相关的监测设备对患者进行整夜睡眠质量的监测,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并对测量出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运用CPAP呼吸机治疗相关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具有显著的疗效,它能对患者的呼吸情况进行良好的监测。结论通过运用CPAP呼吸机对患者的进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的治疗,加上一系列的护理心理辅导等使得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在护理人员与患者的相互配合之下,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大大的提高。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监测 治疗 临床护理 要点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鼻面罩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4.03-2015.03期间在我院接受经鼻面罩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86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患者,运用随机数字双盲法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43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快速动眼睡眠时间(英简REM)、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呼吸暂停次数、最低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面罩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的同时配合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结构,纠正其呼吸紊乱症状,更适用于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经鼻面罩持续正压通气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引进美国伟康Alice4多导睡眠监测仪,对120例因打鼾就诊的患者进行PSG监测后的跟踪随访情况进行总结。方法每例患者监测参数包括脑电图、眼动图、下颌肌电图、口鼻气流、胸腹呼吸运动、血氧饱和度、体位、心电图等。结果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通气综合为15例,中度38例、重度67例。结论护理中采取监测前准备,电极安装,美国伟康公司REMstarAuto全自动呼吸机行自动压力滴定检查,睡眠监测后的护理,提高了患者无创通气治疗的依从性,从根本上改善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多导睡眠图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给予肺保护性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机械通气治疗,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气指标并记录其死亡率。结果治疗结束后,研究组PaO2及PaO2/Fi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H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呼吸损伤及死亡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86,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肺保护性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34例临床资料,分析机械通气治疗前后患者各动脉血气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34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治愈29例,治愈率85.3%;有1例患者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2例患者失血性休克而死亡,2例患者重型颅脑损伤死亡,死亡率为14.7%;患者治疗后PaO2及SaO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而PaCO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853,t2=9.910,t3=9.743;均P<0.05)。结论对重症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尽早诊断,及时行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 标签: 机械通气 重症胸外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和机械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来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以我院2008年7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59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所收治的28例患儿采用机械通气的方式进行治疗,视为对照组,2011年7月—2014年7月所收治的31例患儿采用NCPAP的方式进行治疗,视为治疗组。对比分析两组之间的血气分析、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心率、呼吸、氧合指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PaO2、PaO2/FiO2水平明显升高,PaCO2显著降低,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心率、呼吸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明显下降,P<0.05,氧合指数明显增高。结论NCPAP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中效果优于普通机械通气,且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 标签: 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机械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麻疹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69例重症麻疹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的患儿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36例在其基础上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气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症状改善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血气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麻疹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麻疹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新生足月儿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RDS)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呼吸窘迫综合(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为早产儿(胎龄<37周),50例为足月儿(胎龄≥37周),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病因、治疗、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两者患儿发病原因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过程中,早产儿组使用NC-PAP和PS比例较高,足月儿组机械通气时间与PS使用时间均高于早产儿组;足月儿治愈好转率高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肺出血、肺气漏发生率差异显著。结论两组患儿在病因、治疗、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临床医师应加大对足月儿和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相关知识的认识,及时诊断和治疗,从而有效降低病死率。

  • 标签: 新生足月儿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食管癌手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的螺旋CT表现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食管癌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按照数字抽签法将这80例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共40例,一组为对照组,共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X线诊断,实验组患者给予螺旋CT诊断,在诊断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92.50%,对照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72.50%(P<0.05),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0例行螺旋CT诊断的患者中,有36例患者表现为以下叶为主的双肺多发病变,病变部位均为双肺下叶,病变以在肺的后下部两侧对称或者非对称为主。结论食管癌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的CT表现较为复杂,且伴双肺多发病变,应该引起充分的临床重视。

  • 标签: 食管癌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CT 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治疗中使用INSURE技术(气管插管-PS-拔管后使用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的护理方法。方法在NICU住院、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的早产儿51例,气管插管使用PS后迅速拔管使用NIPPV模式辅助通气,根据血气结果调节参数。护理中注意监测生命体征、保暖、合适体位、加强气道管理及并发症处置。结果所有51例患儿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9.78±5.68)天,平均吸氧时间为(8.54±3.91)天,平均机械通气时间(69.68±16.18)小时,并发症气漏发生2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2例,颅内出血9例,坏死性小肠炎1例。结论改良INSURE方法治疗早产儿RDS效果显著,规范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减少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需要,缩短患儿的住院日。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早产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贯彻肩手综合采用针刺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肩手综合患者100例,分成针刺组和针灸组各50例,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针刺组疗效达96%,针灸组有效率达82%,P<0.05,有统计学意义。讨论针刺组与针灸组相较而言疗效更为显著,针刺治疗肩手综合疗效明显,有效的促进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肩手综合征 针刺 艾慈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CPAP治疗不同原因引起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患儿1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均接受N-CPAP辅助通气治疗;比较新生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本组患儿中,治疗前和干预后患儿在吸气性三凹、发绀、呻吟、呼吸衰竭等临床症状方面,差异显著P<0.05;本组患儿中出现并发症者3例,1例转为气管插管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应用N-CPAP治疗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其预后效果良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持续气道正压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ICU综合的护理。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转入SICU病房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并总结分析导致ICU综合的相关因素。结果通过分析发现,男性、高龄、文化素质、性格内向、经济条件差、疾病耐受性差、监护时间长等是造成ICU综合出现的主要原因。结论做好ICU患者的护理,主要是结合上述因素做事前护理,通过提高患者认知、改善环境等方式实现对患者病情的改善。

  • 标签: ICU综合征 护理 精神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盐酸氨溴索联合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5年1月在我科收治的NRDS患儿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CPAP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CPAP治疗NRDS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盐酸氨溴索 CPAP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的疗效。方法2007年2月—2014年4月收治2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例,治疗组12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CVVH治疗,均采用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采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每天治疗时间8~12h。观察患者行HRRT后生化指标、APACHEⅡ评分的变化以及临床转归。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CVVH治疗后,氧合指数、WBC、CRP、AST、ALP、Cr、BUN均显著降低(P<0.05);APACHEII评分降低、住院天数缩短、治愈好转率均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VVH可能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治愈好转率。

  • 标签: 血液净化 重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