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火锅底料中油脂的脂肪构成,为合理膳食提供参考。方法在超市购买12种火锅底料,将火锅底料样品进行一步甲酯化处理后,利用气相色谱分析脂肪构成。结果火锅底料中饱和脂肪占50%-60%,以棕榈(160)和硬脂酸(C180)为主,单不饱和脂肪油酸(C181)为23%-30%,必需脂肪亚油酸(C182)的含量为5%左右,只有一种底料亚油酸含量达13%,4种底料检测出反式脂肪,含量0.30%-0.44%。结论火锅底料中脂肪以C160、C180、C181为主,与牛油的脂肪组成接近,可能都是以牛油为主要原料,部分品牌中不饱和脂肪和必需脂肪含量较高,可能使用了少量植物

  • 标签: 火锅底料 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
  • 简介:摘要游离脂肪,简称FFA,其组成成分为亚油酸、油酸以及软脂酸等,属于甘油三酯的水解产物。游离脂肪存在于血液中,且与血清白蛋白结合。对人体血清中游离脂肪含量进行检测,能够尽早发现患者血清中游离脂肪的异常情况,最终起到预防及尽早对相关疾病进行治疗的目的。临床中对人体血清游离脂肪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以及酶法等。临床最常用也最简单的血清游离脂肪检测方法为气相色谱法,而使用酶法进行血清游离脂肪检测是最准确的检测方法,临床进行血清游离脂肪检测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及临床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 标签: 血清 游离脂肪酸 检测方法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探讨游离脂肪与冠心病的关系及发展。临床就冠状动脉病变与游离脂肪酯(FFA)的相关性已有一定认识,FFA为重要的在氧化应激中参与的物质。冠心病为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导致公众死亡的原因。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为传统的导致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确切病因尚不十分明确。FFA与冠心病的关系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通过对FFA一般特性、FFA的相关炎症反应、FFA和血管内皮功能异常、FFA和心源性猝死、FFA和急性冠脉综合症、FFA和基因多态性等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得出,FFA对机体脂代谢可更准确敏感的反映,是有效预测冠心病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发参考价值。

  • 标签: 游离脂肪酸 冠心病 关系 发展
  • 简介:摘要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及时再灌注治疗可以有效挽救濒死的心肌,改善预后,因此早期诊断成为ACS治疗的关键。近年来研究表明心肌脂肪结合蛋白(H-FABP)可做为ACS的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本文对H-FABP在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作一综述。

  • 标签: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急性冠脉综合症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金锦香中酚性成分抑制脂肪合酶活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单体化合物对脂肪合酶的抑制作用。结果金锦香酚性成分中鞣花酸类和含有酯基基团的化合物对脂肪合酶有抑制活性,抑制IC50值范围在3.7-87μg/ml。结论金锦香中黄酮苷类与鞣花酸类成分具有脂肪合酶抑制活性。

  • 标签: 金锦香 酚性成分 脂肪酸合酶 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结合蛋白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健康者20例,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肪细胞型脂肪结合蛋白,按血糖波动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差值<6mmol/L),B组(差值≧6mmol/L),比较各组脂肪细胞型脂肪结合蛋白水平。结果血糖波动越大,脂肪细胞型脂肪结合蛋白浓度越高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脂肪细胞型脂肪结合蛋白浓度相关,可作为评估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指标之一。

  • 标签: 2型糖尿病 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血糖波动 胰岛素抵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面积脑梗死(IS)病人游离脂肪水平与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40例确诊的小面积IS病人(称A组)与77名健康人(称B组)作对照,比较两组HOMA-IR空腹血糖水平(FBG)TC、TG、HDL、LDL、APOA、APOB、FFA、FINS等,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的FFA、FINS、TC、TG、HDL、LDL、APOA、ADOB、HOMA-IR与B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水平与FINS、FBG、HOMA-IR呈正相关(P﹤0.001)。但与年龄并不相关,证实FFA是HOMA-IR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S病人FFA升高与IR的存在有关。FFA是IS病人IR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小面积脑梗死 游离脂肪酸 胰岛素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羚羊角中脂肪类成分和具体的分析方法。方法于市场选取赛加羚羊角1例,采用溶剂法对羚羊角中脂类成分进行提取,通过甲酯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脂类进行分离并鉴定成分,并通过归一化法计算出百分比。结果羚羊角脂肪类成分有9种,占羚羊角总脂的85.38%,其中饱和脂肪有6种,占67.34%,不饱和脂肪3种,占18.04%;羚羊角中脂肪主要成分为硬脂酸、棕榈以及油酸,占80.58%。结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D)分析鉴定羚羊角中脂肪成分,鉴定结果可靠。

  • 标签: 羚羊角 脂肪酸 GC-MSD 成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脂肪结合蛋白表达水平对早期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接受治疗并且被确诊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90以及90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作为实验组,黄疸新生儿作为常规组。对比两组患儿的肠脂肪结合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患儿的肠脂肪结合蛋白在首次检查、二次检查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差异均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肠脂肪结合蛋白的检查方式可以作为一种非入侵性的检查方式,并且具备非常显著的临床应用意义,能够显著提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期诊断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期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脂肪、血清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到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病人共106例,依据24h尿mALB水平分为单纯糖尿病组(n=50)和早期DN组(n=56),并选择同时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n=52),测定3组病人的Cysc、Hcy、NEFA、24UmALB水平,分析Cysc、Hcy、NEFA在早期DN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纯糖尿病组、早期DN组的Cysc、Hcy、NEFA、24UmALB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早期DN组的Cysc、Hcy、NEFA、24UmALB值均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Cysc、Hcy、NEFA与24UmALB呈现正相关(t=0.912,P<0.05;t=0.871,P<0.05;t=0.890,P<0.05);早期DN组的Cysc、Hcy和NEFA阳性检测率分别为94.6%、92.9%、96.4%,均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的0.0%、2.0%、6.0%(P<0.05)。结论血清Cysc、Hcy和NEFA水平和糖尿病肾病紧密相关,可以作为诊断和监测早期糖尿病病程的重要指标,值得推广。

  • 标签: 游离脂肪酸 同型半胱氨酸 血清胱抑素C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及谷氨酰胺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9月我院接受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与营养治疗均相同,研究组加用ω-3多不饱和脂肪及谷氨酰胺营养支持治疗。结果(1)两组术后1天CD4+、CD8+、CD4+/CD8+及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1天CD4+、CD8+、CD4+/CD8+及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ω-3多不饱和脂肪及谷氨酰胺可以改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

  • 标签: 营养 结直肠癌 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sST2、FABP以及BNP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改变及意义。方法临床收集健康和心衰两组人群,通过检测血清sST2、FABP以及BNP变化;探讨其相关性。结果健康和心衰两组血清sST2、FABP、BNP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sST2、FABP、BNP三者呈正相关。结论sST2可以作为一个新型心血管生物标志物。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SST2 FABP BNP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分别给予异甘草酸镁、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及甘草酸二胺治疗,疗程6周,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肝功能恢复程度及甘油三酯(TG)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率58.3%、总有效率94.4%,优于对照组显效率33.3%、总有效率75.0%(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效果明显并且安全。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异甘草酸镁 甘草酸二胺 多烯磷脂酰胆碱
  • 简介:摘要目的健肝乐颗粒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入选5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36周,治疗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的情况下,加用健肝乐颗粒联合治疗,两组均给予基础对应支持治疗,疗程为36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各个时间点检测ALT、AST水平,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指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肝乐颗粒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ALT水平改善上有明显效果,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健肝乐颗粒 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 脂肪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结果研究组基线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基线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可以减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

  • 标签: 多烯磷脂酰胆碱 酒精 脂肪 肝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共治疗2周,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和肝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的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总胆红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烯磷酯酰胆碱联合还原性谷胱甘肽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具有良好的疗效,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式。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还原性谷胱甘肽 多烯磷脂酰胆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磷脂抗体谱检测结果中ACL(抗心磷脂抗体)、β2-GPI(抗β2糖蛋白I抗体)的阳性率及阳性的人群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8年8月在我院各科门诊及住院患者466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量检测总ACL、ACL-IgA、ACL-IgM、ACL-IgG,总β2-GP、β2-GPI-IgA、β2-GPI-IgM、β2-GPI-IgG。结果4665例样本共检出阳性样本353例,占7.57%,其中仅总ACL阳性(β2-GPI阴性)47例,占1.01%;仅总β2-GPI阳性(ACL阴性)177例,占3.79%;ACL和β2-GPI同时阳性128例,占2.76%ACL亚型的阳性率结果ACL-IgA为10.48%,ACL-IgGM为26.34%,ACL-IgG为16.43%,ACL-IgM>ACL-IgG>ACL-IgA。β2-GPI亚型阳性率β2-GPI-IgA为22.09%,β2-GPI-IgM为75.92%,β2-GPI-IgG为5.38%,β2-GPI-IgM>β2-GPI-IgA>β2-GPI-IgG,β2-GPI-IgM阳性率最高,β2-GPI-IgG最低。阳性的人群分布高低依次为脑部疾病占2.56%、自身免疫性疾病占1.37%、血液系统疾病占1.22%。结论对有不明原因的脑部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液系统疾病的人群应定期检测抗磷脂抗体谱,特别是不明原因的血细胞减少、已确诊为抗磷脂综合征患者应定期监测抗磷脂抗体谱,以协助判断疗效或预后。

  • 标签: 抗磷脂抗体 结果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