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将护理模式变化和护理改革进一步落实和不断深入,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并对护理实习生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近几年来,我院大量招收学历为大专或大专以上的护理实习学员,给予实践能力培养,其培养时间为十个月,接受医院各项考核合格后给予结业考核鉴定,此类护理实习学员特征为具有单一的专业知识,缺乏临床经验,实践和理论存在不统一的状况。为此,本文采用综述的方式,其目的在于讨论医院护理实习学员教学管理工作的几点体会状况。

  • 标签: 管理 实习 护理 学员 因素 轮转实习
  • 简介:摘要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是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本环节1。是一项关系城镇居民医疗卫生服务保障的社会基础工程。但是现阶段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还面临许多制约因素有待进一步解决和完善,以达到既能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大医院运作效率,又增加小医院效益的“三赢模式”2。

  • 标签: 社区发展 制约因素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剂科制约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提高的瓶颈因素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2月十年间国内数省市数十家大中型医院药剂科的管理状况,总结其制约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提高的瓶颈因素,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结果药剂人员素质不高、药师地位认同度不够、药学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缺乏或不健全、药房硬件设置不配套、药品污染问题、摆发药模式疏漏等是当前药剂科制约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提高的瓶颈因素。结论目前国内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药剂科的管理还存在诸多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医院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加强医院药剂科的管理水平,提高药剂科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及业务技能,是适应新时期药学服务发展的必由之路。

  • 标签: 药剂科 医院合理用药 瓶颈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会相关因素对早产的影响和预防保健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住院分娩的390例早产产妇的临床资料并与非早产5210例产妇比较。结果产前检查次数少、首次产检时间迟、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从事重体力劳动、经历负性事件的产妇发生早产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会因素可导致早产的发生,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保健意识对降低早产发生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早产 社会因素 保健
  • 简介:摘要我国高血压患者正以每年1000万的数量在增加,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给居民健康水平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在健康社会决定因素框架的视野下,我们应将慢病防治措施融入到国家政策的方方面面,从居民日常生活环境和社会结构因素入手,消除健康的不平等,促进居民健康发展。

  • 标签: 慢性病 高血压 社会决定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社会因素剖宫产原因的分析,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相应对策。方法对2012年3月~2015年3月住院的275例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孕妇对新生儿安危、对分娩痛、分娩后盆底肌功能障碍担忧及待产情绪干扰等因素;社会文化及陈旧习俗因素;社会经济和信息化传媒负面作用及医疗机构助产能力下降等因素。结论规范新产程标准的处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强化产科医生围产医学技术培训,强化孕产妇及家属的知识宣教,从而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 标签: 剖宫产 社会因素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自杀是由遗传、人格、社会环境、疾病等多种因素作用下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社会环境因素占有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主要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方面,对社会环境因素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总结。以后的研究除了进一步发现更多的关于自杀的危险因素,还应当建立和完善自杀的预防和干预体制。

  • 标签: 自杀 危险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适当的健康宣教,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方法从门诊做起,通过对产前孕妇进行分娩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对入院时有剖宫产要求的待产妇,先予以调查评估,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宣教,产时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健康教育在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中作用显著。

  • 标签: 健康教育 社会因素 剖宫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镇痛分娩对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开展镇痛分娩的产妇183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未开展镇痛分娩的产妇183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新生儿Apgra评分和第一产程时间,并对近年的剖宫产率及社会因素剖宫产率进行分析。结果我院自2015年11月开展镇痛分娩后,剖宫产率和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均显著低于未实施镇痛分娩前(P<0.05)。观察组Apgra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第一产程时间(P<0.05)。结论镇痛分娩对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具有显著作用,可有效缩短第一产程,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社会因素 镇痛分娩 剖宫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外来务工女性,对其孕产期保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3月到2015年3月我镇周边外来务工育龄女性23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女性进行随机分组。以目的抽样为原则有效开展焦点小组访谈、开展个人深入访谈以及开展关键任务访谈。结果经过研究发现,针对家庭经济较为贫困的女性,在利用保健服务方面,同家庭经济较优女性进行比较,相对较差。结论要求政府限制日益增长医疗费用,扩大外来务工合作医疗有效覆盖范围。

  • 标签: 外来务工女性孕产期保健 社会因素 经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沙酮维持治疗海洛因依赖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美沙酮129名服药人员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共有十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条)三个维度。问卷调查进行评价。结论结果得分最大值44,最小值10,X±S24.02±7.06,①客观支持最大值13,最小值1,X±S6.53±2.06;主观支持最大值29,最小值2,X±S11.81±5.17;社会支持度最大值11,最小值3,X±S5.67±1.97。美沙酮服药人员的社会支持系统存在严重的问题,缺少社会支持,遇到困难较少得到帮助,无有效减压方法,压力较大,也可能和你的个性有关。

  • 标签: ? 美沙酮维持治疗 海洛因依赖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规范化产前教育对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建卡分娩符合入选条件的初产妇182例,随机抽取分为对照组89例和观察组9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产科检查,而观察组则进行规范化的产前教育,每例孕期参加不得少于3次学习,观察产前教育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在参加产前教育后社会因素剖宫产明显降低(P<0.05)。结论通过规范化的产前教育有针对性对社会因素剖宫产进行分析,让孕产妇充分认识剖宫产和阴道分娩的利弊,调动孕产妇阴道分娩的主观能动性,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

  • 标签: 规范化产前教育 剖宫产 社会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对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1日—8月31日之间初步筛选住院及门诊的高血压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心理、社会”个体化管理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状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干预组患者血压状况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且干预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社会因素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高血压控制状况,提高高血压临床疗效。

  • 标签: 心理社会因素 高血压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性传播疾病患者就诊心理状况,探讨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策,为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对来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女性性传播疾病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其实施特殊的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结果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得到提高,治疗效果良好。结论了解女性性传播疾病患者的心理活动及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心理分析 心里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和危险因素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的数据,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天宁区1个乡镇,6个街道7149名常住居民进行调查。结果社区居民主要慢性病危险因素为超重、肥胖、高脂血症、吸烟及饮酒、高盐及高油脂饮食、睡眠质量差、精神压力大、静坐及体育锻炼运动量不足等。结论慢性疾病是危害天宁区居民健康主要原因,健康生活方式宣教,尤其是控烟、健康饮食、增加体育锻炼等方面是预防的关键措施。

  • 标签: 社区居民 慢性病 危险因素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与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89医院脊柱外科2012年6、7月两个月收治的30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下腰痛JOA评分、VAS视觉模拟评分、是否享有保险、文化程度、疼痛时间等社会心理因素进行调查,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水平与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文化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享有保险患者与未享有保险患者的疼痛水平与焦虑、抑郁水平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及患者享有保险可以影响患者疼痛水平;患者病程与患者疼痛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程度 社会心理因素 焦虑 抑郁 保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精神分裂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状况、相关的社会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9月于我院门诊复查的100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精神分裂诊断标准的恢复期精神分裂患者,并采用SDS和自制的不良心理社会因素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发生率为43%,主要的心理社会因素包括感到社会对自己的歧视、对家庭的愧疚、担心疾病无法康复、与人交流沟通的恐惧、家庭经济困难、找工作受挫以及担心家庭对自己的失望。结论充分了解导致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患者自信,帮助患者更好的回归社会,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

  • 标签: 精神分裂 抑郁 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