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简易人工呼吸器适用于心肺复苏及需人工呼吸急救的场合。具有使用方便、痛苦轻、并发症少、便于携带、有无氧源均可立即通气的特点。临床常用于心肺复苏、运送病员、适用于机械通气患者作特殊检查,进出手术室等情况、临时替代呼吸机等特殊情况时。主要由面罩、单向阀、球体、氧气储气阀、氧气储气袋、氧气连接管组成。使用后的简易人工呼吸器如何消毒,消毒效果如何成了一难点1。本论文主要将临床科室使用后的简易人工呼吸器由供应室统一回收、清洗、消毒、包装、发放等。目的是探讨供应室集中处理简易人工呼吸器有效方法。

  • 标签: 简易人工呼吸器 集中处理方法 整体一套式纸塑包装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在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下实施的心脏手术,对心肺功能都有较大影响。术后早期呼吸与循环功能尚不稳定,需用机械通气辅助以减轻呼吸做功,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全身氧的需求,防止二氧化碳的蓄积,顺利渡过术后早期危险期,因此,呼吸道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心脏直视术后人工气道患者的呼吸道管理方法,拔管后的护理以及怎样预防肺部并发症。方法对21例心脏直视术后人工气道病人的呼吸道管理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21例患者中20例无并发症顺利拔管,1例并发肺部感染。结论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机体提供氧和排出二氧化碳,该系统任何环节的功能障碍均会影响气体交换,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储留。心外科治疗的临床业已证实,呼吸系统功能对手术是否能获得最终的成功有绝对的重要作用。心脏术后病人早期呼吸功能极不稳定,做好呼吸机管道的管理和人工气道护理以及拔管后护理是十分重要的。肺不张和肺部感染是心脏术后较常见的主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之一,积极有效的预防和科学的护理可杜绝此并发症,以达到预防肺部感染、窒息、呼吸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从而增强护理工作的预见性和科学性,心外科护士应熟练掌握呼吸系统术后护理。

  • 标签: 心脏直视术 人工气道 呼吸道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过程中吸入空气和纯氧对儿童肺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手术患儿(全部为髋关节脱位切开复位手术患儿)。按完全随机原则分为两组,A组(空气组)FiO2=21%,B组(纯氧组)FiO2=100%,每组20例。静脉快速诱导后,A组(空气组)调整吸入氧浓度使得FiO2=21%,B组(纯氧组)仍为纯氧吸入,FiO2=100%。手术开始后3小时进行血气分析,记录PaO2、SpO2、PaCO2,计算肺泡氧分压PAO2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氧和指数(PaO2/FiO2)、呼吸指数(RI=PA-aO2/PaO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PaO2/PAO2)。结果在T2时间点上B组的PaO2高于A组的Pa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SpO2高于A组的Sp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PaC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相比,B组PaO2/FiO2高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PA-aO2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RI=PA-aO2/PaO2和PaO2/PAO2与A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维持过程中吸入空气不会导致低氧血症,同时避免了吸入高浓度氧对肺交换功能的影响。

  • 标签: 全身麻醉 肺换气功能 肺内分流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鼻在机械通气患者中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入住本院重症监护病房建立人工呼吸道并应用呼吸机患者共60,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常规组实行湿化罐进行呼吸道湿化;试验组用人工鼻进行呼吸道湿化;比较常规组和试验组病人发热、痰培养阳性率以比较两组的VAP发生率的情况。两组均做好基础护理同时采取VAP集束化护理干预。结果常规组与试验组VAP发生率率分别为43.33%、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鼻可阻挡大颗粒菌尘,可以截留人工气道和呼吸机内外管道的细菌的作用,降低VAP发生率。

  • 标签: 人工鼻 呼吸道湿化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针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9~2015.9期间收治的58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为所有患者均采用BIPAP呼吸机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本次收治58例患者中有49例患者治疗效果较好,结果显示成功,有2例患者出现气胸,经过置管引流后康复出院,有4例患者出现明显上消化道不良反应,经置管对其实施胃肠减压后病情好转。所有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值均较高,经过治疗后各项指标值均下降,P<0.05;但PaCO2、心率次数两项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实施BiPAP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治疗,患者临床疗效较好且呼吸功能有明显改善,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

  • 标签: BIPAP呼吸机 急性呼吸衰竭 临床疗效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人工流产患者的情况,以降低人工流产率。方法对2008年~2012年我院门诊进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4938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龄、婚育史、人流次数与避孕措施。结果49382例接受人工流产的妇女平均年龄30.5岁;年龄≤19岁者占13.72%。86%为初中及以下。51.7%未婚,有性生活史。人流2次以上占53.1%。半年内有终止妊娠史占27.48%,人工流产≥3次者占16.3%。31.4%未使用任何避孕措施,也不懂避孕知识。23851例因避孕失败而致意外妊娠占48.3%。结论我地区人工流产年龄较低,有较大比例患者不使用避孕措施,且对避孕知识了解少,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知识的讲解工作。

  • 标签: 人工流产 避孕 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运用呼吸机的综合护理。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于我院且有临床呼吸机使用的82例呼吸衰竭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并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其他护理措施,行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发生率和积极配合治疗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的不良情绪发生率为7.3%,对照组为26.8%,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积极配合治疗率为95.1%,对照组为78.0%,两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呼吸衰竭患者临床使用呼吸机除了要进行常规的护理,还要给予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营养护理等护理措施,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而减少不良情绪发生率,提高治疗配合率。

  • 标签: 呼吸衰竭 呼吸机 心理护理 护理措施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接受呼吸机治疗并出现并发症的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4例接受呼吸机治疗并出现并发症的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常规呼吸机治疗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衰竭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控制时间、呼吸机治疗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接受呼吸机治疗并出现并发症的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呼吸机 并发症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呼吸机辅助治疗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常规治疗后再采取呼吸机辅助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左室舒张末径(LVEDD)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分析呼吸机辅助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结果患者治疗前的PH值为(7.14±0.18),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54.2±5.6)mmHg,血氧饱和度SpO2为(0.79±0.06)%,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68.2±6.4)mmHg,左室舒张末径LVEDD为(50.4±6.2)mm,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60.6±8.2)%;治疗后的PH值为(7.45±0.22),动脉血氧分压PaO2为(95.8±9.82)mmHg,血氧饱和度SpO2为(0.98±0.08)%,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43.5±3.8)mmHg,左室舒张末径LVEDD为(58.6±7.1)mm,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69.5±9.4)%;治疗前后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辅助治疗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呼吸机 重症呼吸衰竭 心功能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方法对我科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进行呼吸机治疗的护理。结果患儿成功撤机,并获得满意疗效,成功率99%。结论对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的护理是新生儿成功撤离呼吸机的关键。

  • 标签: 新生儿呼吸衰竭 呼吸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呼吸科门诊非器质性呼吸困难的发生率以及临床表现。方法调查分析在我院呼吸科门诊自2015年3月—2016年5月间诉呼吸困难而就诊的648例患者,给予第一次以呼吸困难就诊或在辗转多家医疗机构就诊但不能确定病因的呼吸困难患者问卷调查,形式有Nijmegen症状学问卷以及阿森斯失眠量表(AIS)的自我评估调查两种方式,抽取分析临床症状,整理患者对呼吸困难的自我表述。结果648例患者中有602例能确定病因,占92.90%,有46例非器质性疾病患者,占比8.10%。非器质性呼吸困难患者多以“气堵胸口”“气提不上来”“胸口不舒服”“胸口有压迫”“呼吸吃力”等词汇自我表述。分析显示,这些基本有压力大、焦虑或抑郁症状、失眠等现象,给予他们抗焦虑、镇静安眠治疗后,症状很快减轻。结论要正确认识和诊断非器质性呼吸困难,减少和避免误诊,给予合理治疗措施,使患者尽早摆脱病症。

  • 标签: 非器质性呼吸困难 临床表现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给予抗感染、祛痰、平喘、吸氧等治疗;观察组用常规治疗加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果辅以无创呼吸机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PaO2、PaCO2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正确及时应用无创呼吸机能较快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的有效措施。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血气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86例采用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进行临床观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和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呼吸机治疗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70%。结论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疗效明显,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血氧饱和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呼吸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工流产的管理与高危流产的原因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2年9月在我院进行高危流产手术的46例患者,对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妊娠原因进行研究。结果所有46例患者手术过程均有效、安全,并未出现医疗事故,在手术后也未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而也未引起医疗纠纷。对高危人群怀孕原因调查中发现,有24例患者由于没有坚持使用避孕设备导致计划外怀孕,占52.17%;有18例患者是带环妊娠,占39.13%。还有8例患者是由于没有采取任何的避孕措施而导致计划外怀孕,占17.39%。结论在临床中,采用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来对人工流产进行管理,能够更好使手术符合要求,并且能够引导患者进行有效的避孕措施,这能更好的提高患者及院方的满意度,避免医患纠纷的产生。

  • 标签: 人工流产 管理 原因
  • 简介:摘要根据我院呼吸内科护士工作的特点,了解其工作压力来源,提出解决措施,以减轻工作压力,保护护士身心健康,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呼吸内科30名护士进行调查,发现护士存在许多压力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各种考核、各种检查太多,经常不能按时下班,没有规律的休息,呼吸内科经常收到没被确诊的传染病,为满足病人需要,呼吸科开展了各种专科检查例如纤支镜、肺功能、过敏源检查等,这些检查都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及物力,这就使本来就忙的科室显得更加忙碌,加大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呼吸科也在开展用化疗药物治疗肺癌的病人,抗肿瘤药物生物性的危害,化学消毒剂的危害也加大了呼吸科护士的压力。结论,提出新对策,解决新问题,纠正旧观点,关注护士的压力情况,使护士身心健康,更好的为临床病人服务。

  • 标签: 呼吸内科 护士 压力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8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无创呼吸机治疗,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41例,治疗期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97.6%)显著高于对照组(85.4%),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呼吸机治疗期间,给其提供综合护理干预,将能有效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COPD 呼吸衰竭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