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收治的右半结肠癌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常规开腹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的对照组(n=150),以及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的观察组(n=150),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结果(1)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66.3±7.3min)、术中出血量(140.7±11.4ml)、切口长度(6.3±1.2cm)肛门排气时间(42.7±13.3h)以及住院天数(9.6±1.8d)均低于对照组,而淋巴结清扫个数(19.9±3.6)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患者肿瘤病理学分类Ⅰ期、Ⅱ期、Ⅲ期人员比例分别为18.67%、48.00%以及33.33%,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通过术后六个月的随访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67%(P<0.05)。结论右半结肠癌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能有效清除患者大量淋巴结,预后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 开腹手术 淋巴结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QCC)手法来降低ICU终末处理不完整率。方法成立本科室品管圈,通过大家集思广义,脑力激荡并使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策略进行问题改善。结果通过改善措施后ICU终末处理不完整率由改善前的17.8%下降为改善后的6.6%,目标达成率112%,进步率为63%。结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有形成果是设计了适合本科室的ICU终末处理核查单、修改了ICU终末处理流程和ICU护理员终末处理流程,无形成果是全组人员沟通能力、团结协助及QCC手法都有很大的进步。

  • 标签: 品管圈 终末处理 不完整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应用在老年结肠癌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共88例老年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情况及复发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91%与对照组68.18%比较疗效更好,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淋巴结清除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分别为4.55%、2.27%显著低于对照组18.18%、13.64%,P<0.05。结论对老年结肠癌患者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且减少术后出血量和并发症,保证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结肠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观察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结肠癌患者共112例,将其按照诊疗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结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管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都长于观察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14%(18例),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7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308,P<0.05)。结论经过研究,在结肠癌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与采用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效果差异不大,但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的手术出血量等指标优于对照组,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因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术 结肠癌 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了肝囊型包虫外囊完整摘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肝囊型包虫外囊完整摘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48例,然后采取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实施了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肝囊型包虫外囊完整摘除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适合大力推广。

  • 标签: 肝包虫病 摘除术 满意度 并发症发生率 快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老年结肠癌患者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结肠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参照组采用传统根治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参照组和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15.37±2.20)枚和(21.89±2.63)枚,观察组明显多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参照组患者术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复发率为17.50%,观察组分别为5.00%和2.50%,观察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老年结肠癌患者效果确切,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

  • 标签: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老年 结肠癌 安全性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假腺样结构的黏液性肾上腺皮质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发生于肾上腺的肿瘤进行手术切除,对肿瘤组织HE染色、免疫组化、特殊染色以及电镜观察,结合文献探讨其病理组织特征。结果镜下肿瘤组织呈条索状、巢团状分布,局部形成假腺样结构,细胞团漂浮于黏液背景中,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染色质深染,核分裂像罕见,坏死及脉管侵犯均未见。免疫组化示Syn、vimentin、α-inhibin阳性,MelanA、CgA、CK、EMA、S-100阴性。特殊染色阿尔辛蓝阳性。电镜下瘤细胞内可见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少数透明细胞细胞质内可见脂滴。结论黏液性是肾上腺皮质腺瘤的形态学亚型之一,认识这种亚型的组织学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假腺样结构 黏液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先天性心脏结构畸形中应用胎儿心脏彩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800例孕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孕妇采用胎儿心脏超声检查胎儿心脏情况,进而观察胎儿是否有出现先天性心脏结构畸形。结果胎儿畸形率检出情况,胎儿超声心动图对1800例孕妇进行检查,发现其中有152例胎儿出现先天性心脏结构畸形,检出率为8.4%,有现漏诊25例,漏诊率为1.1%。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在产前筛查中具有尤为重要的诊断价值,其可以实时观察到胎儿的心脏情况,做到孕期先天病早发现,进而对临床诊断及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临床依据和准备,值得在临床中积极推广。

  • 标签: 先天性 心脏结构畸形 胎儿超声心动图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孕11~14周胎儿超声软指标在胎儿心脏结构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50例孕11~14周胎儿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检查,记录相关检查结果并计算诊断的敏感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50例胎儿中,进行产前超声检查时,9例被诊断为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孕早期患者胎儿为8例,中孕期早期(15周到16周)发现胎儿为1例,9例严重先天性心脏病胎儿中染色体异常胎儿为4例。150例胎儿中,19例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第95到99百分位,其中2例产前诊断严重先天性心脏病,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小于第95百分位胎儿中4例产前诊断为严重先天性心脏病,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大于第99百分位胎儿中,3例被诊断为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结论在胎儿心脏结构评估中,孕11~14周胎儿超声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层厚及三尖瓣返流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检查出大部分严重先天性心脏病,利于后续临床治疗,及时作出先天性心脏病诊断,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孕11~14周 胎儿超声软指标 胎儿心脏结构评估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超声心动图评价妊娠在母体心脏结构和功能影响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妊娠患者,对这些患者妊娠期和产后半年的心脏腔室大小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对于患者的心脏功能指标,其主要是对其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心指数等进行数据收集。选取同时期的40例未孕妇女作为对照组,并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同样参数测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差异。结果通过对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妊娠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有50例患者的妊娠期心脏结构参数(心指数和左室舒张末内径等)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而对于右房内径和主动脉内径参数,观察组患者妊娠期和产后半年的参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妊娠期妇女,其在妊娠期内LVIDd和LVIDs等参数会增加,从而使得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大大增强。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妊娠 心脏结构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南宁市38家医疗机构护理质量结构指标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方法通过国家护理质量数据平台,纵向和横向分析比对2016年第三、四季度及2017年第一、二季度部分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数据统计图,发现南宁市38家医疗机构部分结构指标数据采集存在偏差并进行纠正数据的采集方法。结果2016年第三季度全国床护比低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南宁市;第三、四季度南宁市护患比明显高于全国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而护理时数与全国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基本一致与实际不相符,改进数据采集方法后,2017年第一、二季度南宁市护患比、护理时数更接近实际情况。结论运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进行科学管理,必须不断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 标签: 护理结构指标 数据采集 准确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波动特点及心脏结构功能。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7月到2016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科、心内科收治的确诊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7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单纯高血压患者8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匹配(如性别、年龄、病程、吸烟史、血脂、血糖、肌酐、尿素)。患者行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比较两组的血压波动差异。行心脏彩超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变化。结果在两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尿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情况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4h动态血压中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昼夜平均血压、昼夜脉压(PP)均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昼夜勺型/本组患者数比例低于单纯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较单纯高血压组心脏结构、功能发生明显变化观察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容量、左室舒张末期壁厚度、心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而观察组的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4h动态血压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脉压、昼夜平均血压、脉压均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昼夜勺型/本组患者数比例降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脏结构、功能发生明显变化左室舒张末期容量、左室舒张末期壁厚度、心左室末舒内径明显高于对照组,射血分数下降。提示合并冠心病组的血压控制不佳及波动加大,出现了左室顺应性的下降及功能改变。所以,通过监测24小时动态血压的变化和心脏彩超的变化可以对高血压患者的冠心病风险进行预测和及时干预治疗。

  • 标签: 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 左室肥厚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心脏再同步化疗法治疗对左房结构功能以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5年9月—2018年1月收治的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对象,均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收集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左房功能指标、结构指标以及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70例患者的左心功能和左心结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肺功能指标方面治疗6个月后肺容量指标有明显的提高,P<0.05;肺通气功能和肺弥散功能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心脏再同步化疗法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一定程度上改善肺容量,但是对肺通气、弥散功能影响不大。

  • 标签: 心脏再同步化 慢性心力衰竭 左房功能 左房结构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采用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治疗效果。方法选11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谷氨酰胺治疗;治疗组采用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肠道微生物菌落数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91.1%,高于对照组的69.6%;药物不良反应仅有3例,少于对照组的11例;腹泻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采用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治疗,可以使肠道微生物结构保持理想状态,在短时间内控制腹泻症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缩短用药时间,使药物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性提升。

  • 标签: 腹泻型 肠易激综合征 谷氨酰胺 益生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孕期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筛查中实施胎儿超声结构筛查对诊断胎儿异常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产科孕检及分娩产妇500例,早孕期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筛查中实施胎儿超声结构筛查。结果在NT厚度测量成功率方面,500例产妇中11例胎儿出现异常,占2.2%,正常胎儿489例,检测到NT厚度胎儿479例,占98.0%,21例胎儿检测到NT增厚,453例胎儿检测到鼻骨长度,占92.6%;在异常胎儿情况方面,11例胎儿中,孕期6例胎儿出现畸形,2例出现在孕11~13周,4例出现在孕13周后,2例产妇胎儿在宫内死亡,1例产妇染色体异常,2例产前检查未出现异常,新生儿期出现异常。结论孕11~13周产妇超声诊断,能够实现对部分解剖结构严重畸形胎儿有效诊断,尤其NT值超过3.6mm胎儿,存在有非常高畸形可能性。

  • 标签: 早孕期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筛查 胎儿超声结构筛查 诊断胎儿异常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