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血清淀粉和脂肪的检测意义。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急腹症患者60例,其中急性胰腺炎患者30例纳入A组,非急性胰腺炎患者30例纳入B组,另选择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免疫抑制速率法对三组受试者血清淀粉和脂肪进行检测。比较三组血清淀粉和脂肪阳性率。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和脂肪入院时即刻、12h、24h、2d、4d、7d、10d的变化。结果A组血清淀粉、脂肪阳性率均高于B组和对照组(P<0.05)。A组血清淀粉在24h时水平最高(P<0.05),在4d后下降明显,7d后基本恢复正常水平;脂肪在2d时水平最高(P<0.05),4d后下降明显,在10d后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急性胰腺炎血清淀粉和脂肪均有升高,两者联合检测效果更好,多次检测可作为病情发展和疗效评估的,以作对后继治疗的参考。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淀粉酶 脂肪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胰淀粉(P-AMY)、脂肪(LPS)对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价值,并与血清淀粉(AMY)进行比较。方法对41例AP患者和49例非急性胰腺炎(NAP)患者血AMY、P-AMY和LPS进行检测,AMY用比色法(EPS-G7法),Lps用比色法,P-Amy用比色法(EPS-G7法)。结果用AMY、P-AMY和LPS诊断AP,其AP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NAP组(P<0.01)。AMY诊断AP的敏感性为82.9%,特异性为83.7%;P-AMY诊断AP的敏感性为92.7%,特异性为93.9%;LPS诊断AP的敏感性97.6%,特异性为97.9%,P-AMY、LPS诊断A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高于AMY(P<0.05)。结论P-AMY和LPS对AP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AMY,因此,可以用P-AMY和LPS测定代替AMY测定来诊断AP,提高AP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胰淀粉酶 脂肪酶 淀粉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淀粉(AMY)与脂肪(LPS)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6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行血清AMY及LPS检测,观察检测结果及及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的AMY和LPS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Y联合LPS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两者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MY和LPS联合检测能够提高急性胰腺炎诊断的正确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淀粉酶(AMY) 脂肪酶(LPS) 联合检测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病患者260例,其中乙肝肝硬化失代偿13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90例、原发性肝癌40例,在无胰腺炎时胰淀粉升高的情况。结果上述3种肝病患者血尿淀粉均有升高,它们平均升高率分别是13.85%和6.92%;4.44%和3.33%及10.76%和7.50%。升高值均数都在正常高限的3倍以内。结论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和原发性肝癌患者可有一过性血、尿胰淀粉升高。在临床工作中出现上述3种肝病有血尿淀粉升高时应动态观察,并结合临床特点与急性胰腺炎进行鉴别。

  • 标签: 肝硬化失代偿 急性病毒性肝炎 原发性肝癌 淀粉酶
  • 简介:摘要探讨联合检测淀粉及脂肪对儿童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选择39例将急性胰腺炎患者为观察组,39例同期健康体检为对照组以确定AMY及LIP参考范围。比较两组AMY及LIP水平,分析两种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性能。AMY及LPA的阳性率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有逐步升高的趋势。在2~4h时AMY、LPA联合检测,阳性率增至16.07%(9/56)。16~24h时LPA阳性率明显高于AMY;2~4d后,AMY阳性率明显降低,而LPA的阳性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LPA对AP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明显高于AMY。单独检测时,LIP的诊断特异性及准确性高于AMY;AMY及LIP的联合检测具有较高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优于单独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排除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检测仪器对患者的血清肾功、血糖、淀粉检测,就临床应用价值及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选取40例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依据美国临床最新实验室委员会的标准,每日抽取患者的即时血清,根据不同检测仪器就患者的血清肾功、血糖、淀粉进行平行测定。以美国临床实验修改正案CLIA,88所建议的标准作为本次研究的标准,对比分析不同检测仪器测定下的血清肾功、血糖、淀粉结果误差情况来判定结果的可比性,结果存在差异。结果本次实验患者在经两种检测仪器所检测结果后发现具有可比性与相关性,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在两种检测仪器测定下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为患者诊断提供依据并且节省因病情不确定而浪费的治疗时间,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仪器检测 应用效果 质量管理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时的血淀粉水平,分析血淀粉增高的相关因素及其与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共收集103例糖尿病患者,依据DKA的诊断标准分为DKA组(57例)及非DKA组(46例),比较两组间血淀粉及其相关生化指标的差异,分析血淀粉与其他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DKA组血淀粉异常率明显高于非DKA组,分别为29.8%、0.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性别、收缩压、体重指数、FT3、FT4、T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淀粉、年龄、病程、舒张压、空腹血糖、随机血糖、pH、碳酸氢根、糖化血红蛋白、尿素氮、尿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淀粉水平与pH值呈负相关(r=-0.327,P=0.018),血淀粉水平与甲状腺功能无相关(P>0.05)。结论DKA组血淀粉异常率较非DKA组明显升高,PH值与DKA组患者血淀粉呈负相关,提示血淀粉水平与酸中毒有关。两组间的FT3、FT4、T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淀粉水平与甲状腺功能无关。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血淀粉酶 甲状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淀粉变化,对判断临床疗效和预后的意义。方法将49例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两组入院时,入院24小时,48小时抽静脉血查血清淀粉,准确记录。观察两组患者血清淀粉变化。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血清淀粉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监测血清淀粉的动态变化,对判断短期预后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 标签: 百草枯 中毒 血清淀粉酶 胰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联合检验血清淀粉、脂肪与C反应蛋白的价值。方法2018年7月—2019年2月,从我院挑选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A组,选50例非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B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组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联合检验血清淀粉、脂肪与C反应蛋白,比较血清淀粉、脂肪与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检查结果显示,血清淀粉、脂肪与C反应蛋白水平A组高于B组和对照组,且B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实施血清淀粉、脂肪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价值显著,可通过血清淀粉、脂肪与C反应蛋白水平反应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 标签: 血清淀粉酶 脂肪酶 C反应蛋白 急性胰腺炎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实施ERCP术者,使用吲哚美辛栓剂预防高淀粉血症及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实施ERCP术患者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手术后使用安慰剂,观察组术后使用吲哚美辛栓剂,探究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3h和24h的血清淀粉显著较低,P<0.05.就胰腺炎以及高淀粉血症发生来看,观察组上述两种疾病的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对于实施ERCP术患者,术后经直肠使用吲哚美辛栓,可显著降低术后血清淀粉量,降低术后胰腺炎以及高淀粉血症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吲哚美辛栓剂 ERCP术 高淀粉酶血症 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承气汤对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00例需行ERCP的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于术前加用大承气汤。ERCP术后3h及24h检测血淀粉水平,观察腹痛的情况;比较组间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血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h和24h高淀粉血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中24h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腹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有2例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均为轻症胰腺炎。结论大承气汤能降低ERCP术后高淀粉血症的发生率,减轻腹痛的发生及其程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奥曲肽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287名拟行ERCP患者,随机分为3组,大剂量组97例,术前1小时静脉滴注奥曲肽0.6mg+0.9%生理盐水500ml,微量泵24小时持续静脉泵入;小剂量组105例,奥曲肽0.4mg+0.9%生理盐水500ml静脉泵入;对照组85例用相同剂量生理盐水静脉泵入。分别于术后4小时及24小时检测血清淀粉,同时观察胰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ERCP术后大剂量组、小剂量组4小时及24小时血清淀粉水平低于及对照组(P<0.05);大剂量组血清淀粉水平与小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急性胰腺炎总的发生率为4.2%(12/287),其中大规剂量组2.1%(2/97)、小剂量组2.9%(3/105)、对照组8.2%(7/85)。结论小剂量使用奥曲肽既可以预防ERCP后高淀粉血症及胰腺炎,又能达到降低治疗费用的目的。

  • 标签: 奥曲肽 ERCP后胰腺炎 高淀粉酶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硝酸甘油与吲哚美辛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2月至2012年9月间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210例接受ERCP诊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硝酸甘油组术前5min给予硝酸甘油片0.5mg舌下含服、术后以硝酸甘油针剂15μg/(kg•min),静脉维持6h;吲哚美辛组术前30min给予吲哚美辛栓剂100mg直肠给药;对照组不予任何预防药物。检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24h血清淀粉水平,比较三组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血症发生率,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ERCP术前血清淀粉均为正常值。硝酸甘油组与吲哚美辛组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10.61%、11.94%,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硝酸甘油组与吲哚美辛组ERCP术后高淀粉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6.36%、35.82%,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硝酸甘油组与吲哚美辛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ERCP术前预防性应用硝酸甘油与吲哚美辛都可有效降低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血症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 标签: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腺炎 高淀粉酶血症 硝酸甘油 吲哚美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应用不同剂量吲哚美辛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行ERCP取石术的1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将198例患者分为A组62例、B组70例和C组66例,术前30~60min均予吲哚美辛栓纳肛,A组剂量为50mg、B组剂量为100mg、C组剂量为150mg。检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6h、12h、24h血清淀粉水平,比较3组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血症发生率,观察不良反应。结果(1)3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h、12h、24h各时间点血清淀粉总体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2)3组患者胰腺炎总体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3组患者胰腺炎总体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3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吲哚美辛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血症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吲哚美辛 胰腺炎 高淀粉酶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预防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高淀粉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随机抽取2001年1月至2010年5月行ERCP术后未行ENBD术的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随机抽取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ERCP术后行ENBD术的患者34例,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小时、24小时血清淀粉变化及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6小时、24小血清高淀粉血症发生率分别38.71%、38.71%;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16.13%,实验组对照组术后6小时、24小血清高淀粉血症发生率分别14.71%、6.25%;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6.25%,两组术后6h、24h高淀粉血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ERCP术后放置ENBD管及通过精心护理能有效地预防ERCP术后急性胰腺及高淀粉血症的生率。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从血尿的定义出发,重新认识血尿的产生机制和发病的常见原因。方法先找出血尿的病因,通过尿检分析引起血尿颜色不同的原因,利用尿流式细胞仪进行红细胞检查,来判断区分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提出可行的预防血尿的措施。结果引起血尿的常见病因有泌尿系统疾病、邻近器官疾病波及泌尿系统、全身性疾病和功能性血尿。经过判定肾小球性红细胞其前向散射光强度分布在中心点的左侧,而非肾小球性红细胞的散射光强度分布在中心点的右侧。

  • 标签: 血尿 畸形性红细胞 非肾小球性血尿 肾小球性血尿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头孢拉定致血尿发生特大,分析不良反应原因。方法2009年~2015年5月,共报道头孢拉定所致血尿58例,调取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血尿发生患者年龄(8.5±6.5)岁,低于同期收治的并应用头孢拉定患者,低于同期头孢拉定不良反应报告平均(24±20)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单独应用头孢拉定;静脉用药占94.82%,既往应用头孢拉定静脉用药约占1/2左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不合理72.41%,42例,其中剂量过大60.34%;血尿出血时间1~3日,其中24h内51例,最短为用药后5min;所有血尿均在1~2日内消失,1周后内镜下复查全部恢复正常。结论头孢拉定致血尿原因原因较复杂,可能与用药剂量过大、静脉用药、泌尿系统机械性损伤、生理原因有关。

  • 标签: 合理用药 抗生素 头孢拉定 血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持续肉眼血尿临床与病理关系。方法符合血尿持续两周以上者进行肾穿刺活检行光镜、电镜和免疫荧光检查。结果24例均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大部分病例存在轻-中度贫血(85%),早期半数病例存在肾功能损害,肾穿刺火检各种病理类型均存在,病变程度偏重。结论对肉眼血尿持续时间较长的,及早进行肾穿刺活检术,能明确病理类型,对指导治疗、估计、改善预后有意义。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