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12例子痫经阴道助产分娩临床分析,探讨经阴道分娩的护理体会。方法分析我院2007年9月至2011年12月子痫经阴道分娩12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例患者未发生心肾功能衰竭、DIC等并发症,经治疗后均病愈出院。12例新生儿中发生青紫窒息7例,苍白窒息5例,在NICU治疗后均顺利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剖宫产是抢救子痫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其并发症比阴道分娩多、麻醉风险大。因此对子痫患者在抽搐控制两小时内如宫口开全、具备阴道分娩条件时,在对孕产妇及胎儿严密监护下可行阴道助产术。

  • 标签: 子痫 阴道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中产程观察、分娩方式、分娩结局以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瘢痕子宫阴道试产患者57例分娩及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本次研究瘢痕子宫阴道试产患者57例中阴道分娩37例,其中阴道自然分娩29例,阴道助产8例,阴道分娩率为64.9%;患者因产程停滞、宫缩乏力、疼痛剧烈等原因改行剖宫产手术20例。行瘢痕子宫阴道分娩37例患者总产程317-585min,平均总产程为463.7min,分娩过程中出血量104-328ml,平均出血量为233.7ml;全部瘢痕子宫阴道试产患者出现产后出血3例,新生儿窒息1例,无子宫破裂、产妇及新生儿死亡出现。结论通过严密产程观察,瘢痕子宫患者行阴道分娩是安全、方便的,能够有效减少手术痛苦,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瘢痕子宫 阴道分娩 产程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阴道分娩过程中脐带绕颈对围产儿的影响,以对脐带绕颈作出正确的估计及处理,来减少围产儿死亡,提高新生儿预后。方法随机选择身体健康,无妊娠并发症脐带绕颈的2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选取同期无脐带绕颈的256例做对照组,从胎心监护、羊水、新生儿窒息及分娩方式等多方面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两组在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新生儿窒息方面无显著差异.脐带绕颈1周与脐带绕颈2周组在新生儿窒息、阴道产钳助产率及剖宫产率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脐带绕颈的孕妇在严密监护下自然分娩是可行的。

  • 标签: 脐带绕颈 自然分娩 围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一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方式的分析。方法将本院2009-2011年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2295例产妇,其中297例阴道试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8例均成功分娩,9例在试产过程中行剖宫产术,阴道分娩者产程及产后出血均同一般无瘢痕子宫者。结论每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同意阴道试产,又无阴道分娩禁忌症者,彩超提示子宫下段厚度在2.5mm以上者均应阴道试产。

  • 标签: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子宫下段切口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剖宫产再次妊娠孕妇阴道分娩的风险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6月足月妊娠的剖宫产再次妊娠的1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再次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再次剖宫产组,分析两组的母婴结局。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妇的出血量、住院时间、感染率显著少于再次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的新生儿肺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再次剖宫产组,P<0.05。两组新生儿在Apgar评分、颅内出血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再次妊娠孕妇阴道分娩是相对安全的,可以给予阴道试产的机会。

  • 标签: 剖宫产 再次妊娠 阴道分娩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阴道分娩巨大儿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接收的阴道分娩产出巨大儿的产妇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1例),对照组产妇按照一般产科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一对一的护理模式,于产前、产时及产后全程陪伴,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总产程时间、产后2h及24h的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2.90%,明显低于对照组(32.26%),总产程观察组为(9.12±2.01),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产后2h和24h出血量分别为(300.17±77.45)和(342.78±85.22)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阴道分娩巨大儿产后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及早发现病情,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总产程时间,以利于患者的产后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探讨产后出血的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产后出血19例临床资料。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为4.2%,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12例,占63.2%;胎盘因素4例,占21.0%;软产道裂伤2例,占10.5%;凝血功能障碍1例,占5.3%。结论减少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预防和及时治疗宫缩乏力和胎盘滞留。

  • 标签: 产后出血 分析 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预见性护理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以20l1年5月-2012年5月医院收治的256例产妇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产妇产后的出血情况及情绪状况。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产妇;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具体统计情况见表1。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对照组产妇在产后有2例有不同程度的产后抑郁发生,实验组产妇在产后情绪相对平稳;两组产妇在术后均无严重出血、休克或死亡事件发生。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显著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量,可以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自然临产阴道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12月自然临产阴道分娩的产妇3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4例。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在产后发生尿潴留、乳房肿胀硬结的发生情况、自我护理能力、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纯母乳喂养、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产妇对治疗护理配合好,发生尿潴留的几率减少,乳房肿胀硬结率明显降低,自我护理能力强,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良好,纯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结论对自然临产阴道分娩产妇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产妇的满意度,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科学的护理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能有效地提高医院服务质量,使产妇获得最佳的护理服务,对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路径 自然临产阴道分娩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尽可能地减少头位脐带脐带绕颈对产妇的干预,并将剖宫产率降到最低。方法分别设有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对象,观察组实验对象为有头位脐带绕颈经阴道分娩症状的产妇,共有274人,对照组实验对象为无头位脐带绕颈经阴道分娩症状的产妇,共有859人。对比两组对象中胎儿的窘迫情况,产妇的羊水情况,新生儿的Ppgar评分等。结果观察组的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新生儿。结论经过护理与严密的监测,能够有效地减少脐带绕颈为产妇及胎儿带来的危害。

  • 标签: 头位脐带绕颈经 阴道分娩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娩球、分娩车、分娩交替使用对产程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单胎头位足月临产的初产妇共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110例。观察组在第一产程由助产士负责指导产妇联合使用分娩球、分娩车、分娩凳直到宫口开全,指导分娩。对照组在第一产程中采用平卧位或左右交替侧卧位,常规指导分娩。观察两组疼痛、总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疼痛缓解效果好、总产程时间短、剖宫产率低、产后出血少、新生儿窒息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娩球、分娩车、分娩凳交替应用能缓解疼痛、缩短总产程、降低剖宫产、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 标签: 分娩球 分娩车 分娩凳 产程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冲洗加强阴道给药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有性生活史,年龄在18~50岁,经白带镜检或细菌培养为念珠菌性阴道炎,不包括有糖尿病、妊娠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项109名。观察组是采用阴道冲洗、上药、坐浴、阴道给药,对照组为阴道冲洗、上药,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愈率比较观察组为96%,对照组为80%。结论前者具有治愈率高,操作简便、经济。

  • 标签: 阴道冲洗 阴道给药 念珠菌性阴道炎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新生儿黏膜无刺激、无损伤、吸入综合征少、有效的新生儿呼吸道清理方法。方法将经阴道分娩的足月新生儿2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新生儿娩出后用负压吸引器清理呼吸道,实验组新生儿娩出后给于体位引流呼吸道黏液。观察两组新生儿24小时内呕吐率、呼吸道损伤率、吸入综合征及倒评分的发生率。结果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新生儿倒评分发生率,24小时呕吐发生率,倒评分发生率,新生儿吸入综合征发生率,呼吸道黏膜损伤发生率均较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足月新生儿出生时清理呼吸道可不使用负压吸引。

  • 标签: 足月新生儿 清理呼吸道 吸入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阴道炎的临床应用方法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24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B组64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22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02例,B组118例。A组均按常规治疗,B组均常规治疗加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结束后l周的有效率,并于下次月经干净后复查各组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结束后1周,滴虫性阴道炎A组有效率70.0%,B组有效率94.8%,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复发率30.0%,B组复发率6.3%,P>O.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性阴道炎有效率A组92.2%,B组98.3%,P>0.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发率A组23.5%,B组1.7%,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阴道炎常规治疗加用乳酸菌阴道胶囊巩固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 标签: 阴道炎 乳酸菌阴道胶囊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促进自然分娩的因素,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1年10~1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00例实施导乐师加家属陪伴为陪伴组1,并取2010年10~12月在我院分娩实施导乐师单独陪伴的产妇100例为陪伴组2,取2010年6~9月在我院分娩实施家属单独陪伴分娩的产妇100例为陪伴组3,回顾分析三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的情况及调查家属陪产时的心理状况。结果自然分娩率陪伴组192%、陪伴组288%、陪伴组382%,组1与组2无显著差异,组3与组1、组2有显著差异;产程时间、出血量陪伴组3均高与其他两组,陪伴组1和陪伴组2无明显差异;新生儿窒息情况无明显差异;家属SAS结果显示陪伴组3焦虑程度明显高于陪伴组1和陪伴组2,P<0.05。结论陪伴分娩提高了自然分娩率,导乐加家属陪伴分娩进一步促进自然分娩,提高产科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擦洗加上药治疗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霉菌性、滴虫性、细菌性三种阴道炎患者用擦洗加上药的方法予以治疗。结果三种炎症治愈率均达95%以上,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阴道炎 擦洗加上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痛分娩的护理体会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确诊孕妇136,分为无痛分娩组(观察组)与常规分娩组(对照组)各68例,对比分析两组在护理方法及实施效果。结果两组在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及患者满意率等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药物及心理等全方面的无痛分娩护理能使孕妇消除焦虑、忧愁情绪,顺利渡过分娩期。

  • 标签: 分娩 无痛 护理 孕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比较水中分娩与传统分娩在产科镇痛和产程方面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1月到2012年4月产妇分娩的资料,其中水中分娩的产妇98例为研究组。正常阴道传统分娩的顺产320例随机抽取9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产程进展时间及产科镇痛效果不同。结果与对照组活跃期(125±14)min,第二产程(35±8)min比较,总产程(173±24)min。水中分娩组活跃期(75±10)min,第二产程(31±7)min,总产程(108±19)min。两组比较活跃期、总产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产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需药物镇痛64例(65.3%),研究组入水前需药物镇痛59例(60.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中分娩组入水前后各级疼痛所占比例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中分娩可缩短产妇的产程,可以减轻产妇的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

  • 标签: 水中分娩 传统分娩 镇痛 产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穴位按摩配合拉玛泽呼吸分娩法对初产妇各产程情况、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率等的影响。方法选择阴道试产的初产妇320例,采用自愿的原则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60例)在导乐陪伴分娩的基础上实施穴位按摩配合拉玛泽呼吸分娩法,对照组(160例)仅按导乐陪伴分娩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各产程的时间、产时疼痛情况、产后2小时内阴道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以及产后早吸吮情况。结果观察组产时疼痛程度减轻,产程缩短,新生儿窒息率和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降低,阴道自然分娩率增加,产后新生儿早吸吮成功率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在导乐陪伴分娩的过程中实施穴位按摩配合拉玛泽呼吸分娩法能明显减轻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缩短产程的时间,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量,提高新生儿早吸吮成功率,能促进自然分娩,有效地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

  • 标签: 穴位按摩 拉玛泽呼吸分娩法 初产妇 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