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前庭康复治疗对平衡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平衡障碍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则联合前庭康复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BBS评分、功能性伸手试验、Fukuda试验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康复治疗对平衡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前庭康复治疗 平衡障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耳蜗性耳聋临床听力学表现特点,为外伤性听力障碍诊断及法医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帮助。方法37耳涉及耳蜗性听力障碍的损伤程度及伤残鉴定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及听力学特征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听力损伤鉴定可以根据主客观听力学检查表现特征,做出较为客观真实的理论判断。

  • 标签: 外伤 耳蜗 听力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平衡针灸降糖穴在治疗2型糖尿病时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3年10月到2014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42名患者,对其进行3天的平衡针灸降糖穴的治疗方法后,对其血糖值、尿糖值及糖尿病三多一少的临床症状进行记录,并与平衡针灸降糖穴治疗法实行之前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平衡针灸降糖穴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值及尿糖值具有明显的降低,三多一少的临床症状也有减轻,P<0.05,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平衡针灸降糖穴的治疗方法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平衡针灸 降糖穴 2型糖尿病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痔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到2015年10月间收治的混合痔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切断肛门括约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有11例表示治疗后排便良好,肛肠动力学未受到影响,4例表示排便较好;对照组患者有5例表示良好,6例表示有所改善,4例排便还有不适。观察组有效率100%,两组良好率对比度115。结论痔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较好,能够使患者症状得到改善,较好的缓解肛肠压力,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切断肛门括约肌 痔手术 肛肠动力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价值。方法收集近几年我院的患者,按11的配对比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入院后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Berg平衡功能量表和Barthel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Berg平衡功能量表和Barthel评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Berg平衡功能量表和Barthel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康复治疗 脑卒中 平衡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流动力学检查常见并发症并分析其预防的方式。方法选取2014年10月到2015年11月在我院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的患者120例进行研究,对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总结,并且分期其出现的原因。结果在本次研究的患者之中有10例出现了并发症,占总人数的6.67%。其中血尿1例,严重膀胱痉挛1例,置管失败2例,发热4例。结论在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时,应该谨慎使用,操作切记轻柔勿粗暴操作,并且进行严格的消毒等操作,对于可能出现的发热、感染、出血等并发症,要提前做好预防的准备,并且在出现后及时处理。这样才能够让尿流动力学检查更加有价值。

  • 标签: 尿流动力学检查 并发症 研究及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平衡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抽取院内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干预1组与干预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1组与研究2组均实施运动想象疗法,对比以上三组患者治疗4周后及治疗8周后的FMA评分、BI指数评分及肌力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研究1组脑卒中患者的FMA评分、BI指数评分及肌力评分均明显优于研究2组与对照组,与此同时,研究2组患者的FMA评分、BI指数评分及肌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研究1组与研究2组的FMA评分、BI指数评分及肌力评分无明显差异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运动想象 脑卒中 平衡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02例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结果治疗后1d和3d,观察组患者的颅内压降幅较为显著,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恢复良好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 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方血栓通胶囊的有效成分及其药代动力学。方法用复方血栓通制成溶液对雄性大鼠进行灌胃后取血,经仪器检测后与对照品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d1、丹参酮I、黄芪甲苷对照液的监测数据进行比对,总结其药代动力学规律。结果经检测,5种主要成分均可于三种不同样品中在相同的保留时间被检测出,口服后可入血。结论中药复方内容复杂,需要深入研究与分析。

  • 标签: 复方血栓通 有效成分 药代动力学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剖宫产产妇应用缩宫素对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62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10U与20U缩宫素行肌肉注射与静脉滴注。对比两组产妇用药前、用药5分钟与用药后10分钟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用药前两组产妇血流动力学并无明显差异(P>0.05),从用药5分钟开始,应用缩宫素较多剂量的对照组产妇血流动力学变化程度更大,用药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缩宫素会对产妇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因此临床上在达到缩宫效果时应采用小剂量用药,在安全性上更高。

  • 标签: 剖宫产 血流动力学 缩宫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替莫唑胺白蛋白纳米粒(TMZ-BSA-NPs)经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药物动力学特性。方法制备TMZ-BSA-NPs和TMZ-Sol,给药后HPLC测血药浓度并计算、比较二者的药动学参数,研究TMZ-BSA-NPs的药代动力学特性。结果经药动学参数计算,TMZ-Sol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符合二室模型,TMZ-BSA-NPs的代谢过程符合单室模型。结论经药动学参数分析,TMZ-BSA-NPs的生物利用度好于TMZ-Sol,TMZ-BSA-NPs能够发挥更好的药效并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替莫唑胺 白蛋白 纳米载体 血浆药代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动力学检查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干预价值。方法选择盆底器官脱垂者80例,Ⅲ度及以下者和Ⅳ度者各40例,对不同程度盆底功能障碍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记录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最大膀胱容积、最大逼尿肌压,了解腹压漏尿点。结果存在Ⅲ度及以下盆底器官脱垂者最大尿流率大于Ⅳ度者(P<0.05),平均尿流率大于Ⅳ度者(P<0.05),最大膀胱容积大于Ⅳ度者(P<0.05),最大逼尿肌压低于Ⅳ度者(P<0.05),腹压漏尿点压力大于Ⅳ度者(P<0.05)。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可作为盆底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一种辅助评判标准。

  • 标签: 尿动力学 盆底功能障碍 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克肟混悬剂与颗粒剂的药物动力学与生物等效性,进而促进临床用药质量的提升。方法选择21例健康男性作为观察对象,单剂量口服200mg头孢克肟,并在服药0、30min、1h、2h、3h、4h、5h、6h、8h、12h、16h、24h时采集受检者血清样品,采用RP-HPLC法对血清中头孢克肟浓度进行测定,并计算出药动学相关参数。采用双单侧t检验方法,比较头孢克肟混悬剂与颗粒剂AUC、Cmax、Tmax等参数之间的差距。结果头孢克肟混悬剂与头孢克肟颗粒剂在健康人群中体内药-时曲线符合单室开放模型(一级吸收),且两种制剂药物动力学AUC、Cmax、Tmax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头孢克肟混悬剂对颗粒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达到107.4%。结论头孢克肟混悬剂与颗粒剂在健康人群体内具有相同的生物效应。

  • 标签: 头孢克肟混悬剂 头孢克肟颗粒剂 药物动力学 生物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BPH)术后效果不满意的尿流动力学检查意义。方法对38例BPH手术后排尿改善不佳的病人,按症状分为排尿不畅组和尿液不自主溢出组。均行尿动力学检查,研究其结果。结果排尿不畅组30例,其中膀胱肌收缩力低下10例,膀胱颈口狭窄20例;尿失禁组8例,其中6例为急迫性尿失禁,2例为压力性尿失禁。结论BPH术后排尿症状改善不佳的主要原因为膀胱出口梗阻和膀胱肌功能损害,尿动力学检查可予明确原因和对进一步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手术 尿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治疗的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观察CRRT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接诊的行CRRT治疗的80例危重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包含4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包含40例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与心理状态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组间对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SAS、SD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其中又以研究组的差异更为显著(P<0.05)。结论CRRT治疗能够有效促进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善,而治疗时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危重患者 连续性血液净化 血流动力学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我院64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和观察组(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心率、血压,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麻醉期间心率、血压变化更为平稳,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缩短,术后24h观察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能维持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提高麻醉效果,减轻炎性反应。

  • 标签: 瑞芬太尼 丙泊酚 血流动力学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56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全部给予常规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监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Vs)及搏动指数(PI)。分别采用NIHSS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研究组患者右侧大脑Vs、双侧PI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研究组双侧P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性髋关节置换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98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行全身麻醉,观察组54例行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围术期不良反应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全身麻醉与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均可用于老年性髋关节置换术,且均对血流动力学较稳定。

  • 标签: 不同麻醉方式 老年性 髋关节置换术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