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射频消融治疗发室性早搏的护理,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18例射频消融术治疗发室性早搏的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和护理。结果18例患者全部消融成功,随访无一例复发,亦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发室性早搏安全、有效。加强心理护理,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后密切观察和护理,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射频消融术 频发 室性早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寻求一种能有效促进面瘫患者康复的中医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在住院治疗的面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罐和雷火灸等中医护理技术,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对护理效果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护理效果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无不良反应。结论罐联合雷火灸等中医护理技术能促进面瘫患者的康复,无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闪罐 雷火灸 面瘫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发室性早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我科门诊和住院部诊断为发室性早搏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治疗组)和治疗组(基础治疗+美托洛尔组),每组40例,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监测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29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治疗发室性早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标签: 美托洛尔 频发室性早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部刺络罐结合火针治疗聚合性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3月于我院诊治的聚合性痤疮患者5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米诺环素法治疗,观察组用面部刺络罐+火针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积分变化情况、血清IL-1α水平变化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皮损积分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血清IL-1α水平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合性痤疮患者选择面部刺络罐+火针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快速改善患者皮损状态,充分调节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面部刺络闪罐 火针 聚合性痤疮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讨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合并发室性早搏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地治疗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进入我院进行冠心病合并发室性早搏治疗的患者94例,依照入院顺序不同,随即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偶数组)和对照组(奇数组),两组患者均为47例,试验组患者使用稳心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美西律治疗。由专人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时的观察和登记。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愈情况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试验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为0,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为4,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心颗粒在治疗冠心病合并发室性早搏的治疗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上,都要明显的优于美西律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稳心颗粒 冠心病合并频发室性早搏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预混胰岛素不同使用次数在控制血糖及减少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方法对一例2型糖尿病发低血糖患者进行病例分析,找出发低血糖原因并对症治疗,更改治疗方案。结果将患者降糖方案进行更改,由每日两次注射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改为每日三次,血糖控制平稳出院。结论降糖方案由2针预混胰岛素改为3针预混胰岛素,午餐前加注一针预混胰岛素,有利于控制午餐后及晚餐前血糖水平,同时可减少早餐前及晚餐前胰岛素使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 标签: 低血糖 预混胰岛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倍他乐克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发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选取栖霞医院内科2010-2012年动态心电图确认为发室性早搏的住院或门诊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倍他乐克缓释片(阿斯康)治疗,47.50mg/次,1次/d,4周为1个疗程;观测组患者口服倍他乐克缓释,23.75mg/次,1次/日,再次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步长)9g/次,3次/日,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联合稳心颗粒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倍他乐克组,且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倍他乐克组。动态心电图检查,联用稳心颖粒组较单用倍他乐克组明显减少(P均<0.01)。结论采用小剂量倍他乐克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疗效优于单用倍他乐克,且副作用明显减少。

  • 标签: 倍他乐克 稳心颗粒 频发室性早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在夜间发舌后坠堵塞气道时的缓解和急救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5例舌后坠的高龄患者临床资料,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年痴呆、高龄及多种基础疾病共存等特点,在住院期间均出现过夜间舌后坠堵塞气道的症状,其中,11人采用传统方法,即夜间侧卧位并抬高床头,气道堵塞时使用开口器、舌钳牵拉的方法,14人采用睡前使用口咽通气管,并在晨起时取出的方法。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对于夜间发舌后坠的患者,预防性使用口咽通气管的患者夜间休息时间可长达4~6小时,且未再发生舌后坠堵塞气道时的憋喘、口唇面色紫绀及呼吸困难等窒息症状,夜间通气良好,血氧饱和度能维持在90%以上,晨起时,通过取出口咽通气管后,经观察,口腔黏膜无一例损伤,且需经口腔吸痰的患者,操作更方便有效,因此,此方法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夜间 舌后坠 老年患者 口咽通气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奥扎格雷钠终止TIA发作的疗效和临床作用机制。方法对我院2012-2014年,80例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不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行阿司匹林联合奥扎格雷钠进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照组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结果住院期间两组相比,观察组终止TIA发作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阿司匹林联合奥扎格雷钠早期治疗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阿司匹林 奥扎格雷钠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发室性早搏患者应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发室性早搏患者中抽取65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参照组(n=31)和探析组(n=34),所有患者均应用抗凝、血管扩张等对症治疗并应用胺碘酮治疗,探析组患者联合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结果探析组1例患者治疗无效,共计33例患者病情好转,病情总好转率为97.06%,参照组6例患者治疗无效,共计25例患者病情好转,病情总好转率为80.6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238,P=0.0017)。结论发室性早搏患者应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可使其临床症状获得明显减轻和改善。

  • 标签: 门冬氨酸钾镁 抗心律失常药物 频发室性早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美托洛尔与稳心颗粒联合治疗高血压伴发室性早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心脏病合并室性早搏2级以上患者226例,按照入院编号进行随机分组,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美托洛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04%,对照组总有效率69.0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高血压伴室性早搏安全可靠,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美托洛尔 稳心颗粒 高血压 室性早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新生儿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5例发阵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新生儿分别给予胺碘酮5mg/kg(>20min)静脉推入1,恢复窦性心律即停止。结果24例发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新生儿治愈,1例死于感染。院外随访1月,无复发。结论胺碘酮治疗新生儿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但使用时需在心电监护下进行。

  • 标签: 胺碘酮 新生儿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一例颈部血管多发活动性斑块伴TIA频繁发作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的围手术期观察来探讨此类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的风险与利弊并。方法完善患者术前相关检查,经家属同意后行全脑血管造影,使用机型为飞利浦FD-20。结果造影显示患者左右颈动脉分叉处均有活动性斑块形成并伴有局部管腔狭窄;右侧椎动脉完全闭塞;左侧椎动脉起始处重度狭窄。在左椎造影完毕后,患者开始出现恶心症状,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在返回病房途中,患者症状突然加重并伴有剧烈呕吐,立即行急诊CT,排除脑出血后返回病房,快速给予补液、抗血管痉挛、溶栓等对症支持治疗并连接心电监护,但患者症状持续加重,在一次剧烈打喷嚏后,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紧急给予人工心肺复苏,经短暂抢救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恢复,但进入持续昏迷状态,观察4小时后给患者行MRI检查显示双侧基底节区,右侧顶叶、左侧额叶、左侧小脑均有不同程度的新发梗塞灶,左侧小脑梗塞面积增大。结论全脑血管造影作为血管性疾病诊断金标准,它不仅可以明确TIA患者的发病原因,还可以对血管狭窄的程度、斑块的性质做出准确的判断,并给临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及方法提供依据,但对于一些高风险患者是否需要或是否适合行全脑血管造影,我们还需要综合评估风险与获益,最后做出正确判断。

  • 标签: 颈部血管活动性斑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全脑血管造影 风险与利弊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722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观察分析非糖尿病患者发低血糖的原因,为临床诊断及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指导临床更好的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方法应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CGMS)对9例非糖尿病发低血糖患者进行连续3天的血糖监测,以血糖<2.8mmol/L为临床低血糖。观察低血糖发生的时间及有无低血糖症状。结果普遍为无症状性的低血糖(占低血糖发生的65.4%),夜间发生的比率也最高(占低血糖发生的68.2%),而应用CGMS对非糖尿病发低血糖患者进行监测,能准确反应低血糖特点,对临床诊断及护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722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低血糖 诊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常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比较。方法对比应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法治疗的治疗组和应用机械通气法治疗的对比组的新生儿患者在治疗后合并症的发生率、血气分析结果和呼吸机的使用时间。结果治疗后,可以明显的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其中PO2治疗组小于对照组P>0.05,无明显差异,但PCO2大于对照组,pH值、上机时间和合并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且P<0.05,有明显差异。结论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有一定的疗效。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机械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