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PICC置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方法及护理体会。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我科对46例癌症患者使用PICC置,避免了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带来的血管损害,减轻了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证了治疗顺利进行,经精心护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 标签: PICC 置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吸氧放置深度对减少吸氧弹出的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切开患者32例,采取自身对照方法,分别将吸氧放入气管导管口内不同的深度,相同的时间及氧流量,监测吸氧管有无弹出。结果吸氧放入气管导管口内不同的深度,相同的时间及氧流量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吸氧放入气管导管口内4cm~8cm的深度,可以减少吸氧弹出及触及周边皮肤.衣物的次数,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 标签: 气管切开吸氧管弹出深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吸氧放置深度对减少吸氧污染的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切开患者30例,采取自身对照方法,分别将吸氧放入气管导管口内4cm,8cm及3cm,9cm各8小时,氧流量1~2L/min,粘贴位置为气管内套外侧近下巴缘及左或右颈外侧区,气管口覆盖单层湿方纱,吸痰时方纱及吸氧取出,连续监测吸氧管有无自行弹出及触及周边皮肤、衣物。结果吸氧放入气管导管口内4cm,8cm与3cm,9cm各8小时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吸氧放入气管导管口内4cm~8cm,粘贴位置为气管内套外侧近下巴缘及左或右颈外侧区,可以减少吸氧管自行弹出及触及周边皮肤、衣物的次数,减少护理人员处理,更换吸氧的次数,从而降低护理工作量。

  • 标签: 气管切开吸氧管放置深度吸氧管污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拔除导尿的方法。方法将80例术后卧床神志清楚的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方法拔除尿,观察组采用新拔管法,观察两组患者拔出尿时疼痛发生以及拔出尿后排尿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拔除尿后排尿成功率分别为58.8%、27.5%,尿潴留发生分别5%、20%(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无疼痛发生分别63%、30%(均P<0.05)。结论新拔管法可减少患者疼痛以及提高患者拔后成功率。

  • 标签: 留置尿管 尿道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根的一次性根治疗的疗效。方法以2010年11月份至2012年4月份我院收治的100例(共127颗患牙)感染根病患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急、慢性根尖周炎以及牙髓坏死,按根治疗次数为根据分成一次组、二次组,各50例,对比两组病患的临床疗效。结果一次组50例,显效20例,好转24例,无效6例,总的有效率达88%;而二次组50例,显效21例,好转19例,无效10例,总的有效率达80%。一次组、二次组的总有效率对比,无显著差异,即P>0.05。一次组、二次组病患治疗之后的3个月、半年、一年的疼痛评分对比都没有显著差异,即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感染根,采用一次性根治疗的疗效令人满意,且和二次治疗的效果和疼痛评分的差异小,省时省力又经济快捷、痛苦小,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感染根管一次性根管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精湛的医术,科学的护理,患者的积极配合,是身体早日恢复健康的良药。留置尿的护理中,据统计,在西方国家占居各部位医院感染之首位,即30%~50%;在我国占医院感染的20.8%~31.7%,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对留置尿的患者进行护理,主要包括正确选择尿、预防感染,增进患者舒适等,全程应严格遵循消毒隔离、无菌技术、安全的原则。

  • 标签: 护理 尿管 预防6
  • 简介:摘要目的用于截瘫所致尿潴留或尿失禁病人。盆腔手术前留置导尿,以防术中误伤膀胱。尿道、会阴术后定时放尿。可保护创面及切口清洁不受污染。用于某些大手术后或大面积烧伤,以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可借以观察肾功能。

  • 标签: 留置尿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根治疗仪预备老年人磨牙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门诊需做根治疗的60-85岁病例85例100牙,实验组50牙用超声根治疗机进行根预备,对照组50牙采用常规逐步后退技术预备根,两组均用侧向加压充填法进行根充填。结果对照组在根治疗期间炎症急性发作明显多于实验组,且实验组根充填后锥度及流畅度也好于对照组。结论使用超声根治疗仪预备老年人磨牙根较常规方法好,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预备 手动预备 老年 磨牙根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尿癌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4例脐尿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55岁。无痛性血尿3例,血尿伴尿频、尿急1例。3例患者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初诊时转移的患者行5-FU+顺铂方案化疗。3例病理示粘液性腺癌,1例病理示粘液性腺癌并有印戒细胞分化。4例患者随访6~22个月。3例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的患者中,1例于15个月后死亡,另2例仍存活。1例未能手术而行化疗的患者于6月后死亡。结论血尿是脐尿癌的最常见症状,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为主要的手术方式,复发转移者应采取综合治疗。早期诊断、首次手术彻底切除肿瘤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脐尿管癌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首次复诊采用逐步退后预备法和大锥度预备法对根治疗期间疼痛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逐步退后预备法和大锥度预备法,比较根治疗期间发生疼痛反应的情况。结果采用冠向下预备法病例在根治疗期间发生疼痛反应的概率明显低于逐步后退法。结论首次复诊冠向下预备法比逐步后退法可以降低根治疗期间疼痛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首次复诊 逐步退后预备法 冠向下预备法 根管治疗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基层医院院内感染的防对策。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6月到2011年5月住院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探讨分析。结果住院患者220例中,院内感染的有60例(27.3%),ICU患者的有98例,发生院内感染的有73例(74.5%)。结论我院要规范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控制医院感染现象的发生。

  • 标签: 基层医院 医院感染 防控对策
  • 简介:摘要通过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建立医疗废物管理体系,规范医疗废物处置流程,加强培训,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管理意识和参与意识,加强质量控制与监督,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医疗废物 规范管理 医院感染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患者深静脉置后非计划性拔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36例非计划性拔除深静脉管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中非计划性拔原因堵16例,意外拔7例,导管脱落4例,感染4例,皮肤过敏3例,形成深静脉血栓拔2例。结论深静脉管留置护理中任何一个环节不按操作规程进行,均可导致非计划性拔。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有效干预不良因素,可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的发生率。

  • 标签: 神经内科患者 深静脉置管 非计划性拔管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ProTaper机用及手动镍钛技术和不锈钢K型根管锉预备磨牙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临床上患牙髓炎及根尖周炎需要进行根治疗的磨牙病例90个,随机分为三组,其中ProTaper机用镍钛根管锉P组30例,ProTaper手用镍钛根管锉H组30例,均采用冠根向预备技术(crown-downtechnique)预备根;不锈钢K型根管锉K组30例,采用常规ISO手用不锈钢根管锉和逐步深入技术预备根;记录根预备时间及断针情况。根充后即刻摄片观察根充效果,术后3d复诊,评估术中术后疼痛情况。结果根预备时间P组为(4.06±0.45)min,H组为(5.18±0.47)min,K组为(5.06±0.43)min,三组比较没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疼痛率,P组为10%,H组为10%,K组为50%,经方差分析,K组与P组及H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断针数P组为2根,H组K组为0;P组根适充率最高,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根预备器械中ProTaper机用镍钛技术具有良好的根成形性能,根充效果最好,操作简易,能有效提高磨牙根充填成功率,但需注意断针较手用根管锉高。

  • 标签: 根管预备 ProTaper 技术
  • 简介:摘要近年来,根治疗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不论是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都不断进步着,治疗方法也发生了些微的变化,但是治疗的核心内容没有大的变化。而变化最大的是治疗器械的改良上,还有临床药品的变化方面,最大的变化是治疗的新技术,使得治疗的适应症大大地变宽泛了。因此在治疗上,一些新观点和新思路得到了发展和应用。在牙体的治疗中,理论和方法都更加完善和成熟,特别是牙科治疗的关键—牙体美学,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方法。

  • 标签: 根管 牙体修复 体会
  • 简介:摘要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VenousCatheters简写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该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可避免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减少某些药物渗出所致的静脉炎、静脉硬化,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PICC成本高,如置失败,或置后护理不当,会给患者造成躯体痛苦及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提高PICC置成功率及其维护质量,减少并发症,是我们临床护士研究重点。现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全麻手术过程中拔以及相应的气道管理方法;方法以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收支的56例小儿全麻手术患者的病案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拔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患儿按照临床通常依照的气管拔指征进行操作,观察者在患儿回复自主呼吸,并且出现呛咳以及吞咽反射,并SPO2>0.95后,行气管拔操作,并观察两组患儿的拔之后的SPO2变化以及并发症出现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拔之后SPO2数值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照组患儿拔后的并发症出现几率要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儿回复自主呼吸,且SPO2>0.95后,行气管拔操作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促进患儿的康复。

  • 标签: 儿童 全麻手术 拔管 指征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