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毛细电泳是一种高效的液相分离技术,其主要应用于药物的分析领域中。毛细电泳具有分离速度快、分离效率高、应用范围广等特点。本文主要对毛细电泳的分离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药物有效成分、体液内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同时对毛细电泳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毛细管电泳 药材分析 有效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氢化三联苯的采样和测定方法。方法用活性碳管采样,气相色谱仪测定。结果方法的检出限为0.3μg/ml,当标准溶液浓度为20~60μg/ml时,相对标准偏差为4.8%~1.6%,相关系数为0.999。测定范围为0~60μg/ml。活性碳管解吸效率为87%~93%。样品在采样管中能稳定7d。结论测定的各项指标均符合“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研究规范”和劳动卫生检测的要求。

  • 标签: 氢化三联苯 二硫化碳 气相色谱仪 超声解吸仪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毛细电色谱在生物大分子中的应用。方法结合国内外有关毛细电色谱的文献资料,综述毛细电色谱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生物大分子中的应用。结果毛细电色谱在分离分析生物大分子方面应用较为广泛。结论毛细电色谱拥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毛细管电色谱 研究进展 生物大分子 分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建立毛细柱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醇系毒物的检验方法。选取两种正丁醇、异丁醇。方法参考GBZ/T160.48-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醇系毒物采样、解吸,采用DB-WAX毛细色谱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确立气相色谱条件,并对方法学中的线性、准确度、精密度、检测限等参数进行了试验。结果两种成分在11分钟内测定并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在12.5~2024u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9,方法的解吸效率93.6%~95.1%,相对标准偏差0.52%~0.87%,检出限0.09~0.14ug/mL,当采样体积为1.5L时,最低检出浓度0.06~0.09mg/m3。结论DB-WAX毛细色谱柱能够同时有效分离醇系毒物,且分离度好,准确,可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醇系毒物的测定。

  • 标签: 毛细管柱 气相色谱法 空气
  • 简介:摘要目的多结节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本研究通过分析多结节HCC患者肝组织和各结节的克隆起源特点,探讨克隆起源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1例5结节HCC患者,提取周边肝组织和5个结节DNA,利用PCR-毛细电泳法检测10个微卫星位点杂合性缺失情况,判断各结节之间的克隆起源关系。结果5个结节与周边肝组织在10个位点处均检出杂合性缺失,其中T2与其他4个结节之间检出4个或以上的杂合性缺失位点。结论多结节HCC各结节间的克隆起源模式可能不同。

  • 标签: 肝细胞癌 克隆 多结节 微卫星 杂合性缺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糖酸红霉素二元手性选择剂混合体系在毛细电泳手性分离中的协同效应。方法以乳糖酸红霉素和羟乙基-β-环糊精作为二元手性选择剂,采用毛细电泳法拆分3种药物,考察了乳糖酸红霉素和羟乙基-β-环糊精的浓度和缓冲溶液的pH值对对映体分离结果的影响。结果对考察的手性药物,在选定的条件下,乳糖酸红霉素和羟乙基-β-环糊精组成的二元手性选择剂混合体系相比单一乳糖酸红霉素体系显示了更好手性选择性。结论乳糖酸红霉素和羟乙基-β-环糊精组成的二元手性选择剂混合体系在毛细电泳手性分离中呈现正协同效应。

  • 标签: 乳糖酸红霉素 羟乙基-&beta -环糊精 毛细管电泳二元体系 手性分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毛细星形细胞瘤的MRI影像学表现,提高该病临床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例儿童颅内毛细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受试者手术病理资料以术前MRI诊断资料,分析MRI影像学表现。结果受试者中,肿瘤位于幕上者25.0%肿瘤位于幕下者75.0%均为良性。MRI常规扫描肿块周围水肿者2例,肿块囊实性构成比最高为70.0%(P<0.05);肿块囊性部分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实性部分呈稍长T1、长T2信号,肿块均为DWI低信号或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显示明显强化的壁结节不伴囊壁强化占比(70.0%)最高(P<0.05)。结论颅内毛细细胞瘤MRI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 标签: 颅内 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中枢神经肿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后小腿U+后托石膏治疗单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2月,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小腿U+后托石膏治疗单踝骨折75例,男47例,女28例。年龄13~63岁,中位数58岁。左踝31例,右踝44例。内踝25例,外踝50例。受伤至手法复位小腿U+后托石膏治疗时间1小时至8天,中位数1天。治疗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踝部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月至1年,中位数8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6周,中位数5周。均无并发症发生。骨折后3月,参照《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1评定疗效优52例,良23例,差0例。结论采用中医正骨手法复位后小腿U+后托石膏治疗单踝骨折,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有利于患者踝部运动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单踝 骨折 U型+后托石膏 中医正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U石膏外固定在克雷氏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就诊的7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进行治疗,随后采用U石膏实施外固定,并采用改良后的shea功能评分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结果通过对70例患者治疗后随访得知,所有患者骨性愈合情况良好,有效率较高。结论通过手法复位联合U石膏外固定治疗克雷氏骨折,并在适当的时间内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锻炼,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法简单方便,适合基层医院使用。

  • 标签: 手法复位 U型石膏 克雷氏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U架在轴节类器械使用中的作用。方法抽取同质污染的手术剪刀和止血钳各120把,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剪刀、止血钳均各60把)。实验组将器械轴节打开用U架穿起来每个U架上穿15把器械,使U架与器械成45°角左右,每筐放两个穿好器械的U架;对照组将器械轴节打开90°角一次平铺放于清洗筐内(同样每筐摆放30把),然后将器械连同清洗筐一起摆放在清洗架上,置于美国STERIS多舱清洗机内进行清洗。结果实验组器械清洗合格率为99.17%,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00,p﹤0.05)。结论U架摆放与传统方法相比清洗质量更好,对减少器械损耗,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具有优势。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U型架 清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位U回肠新膀胱术后尿动力学特征表现及尿控效果。方法12例肌层侵润性膀胱癌患者行原位U回肠新膀胱术后,术后随访3~36个月,测定单次排尿量、尿流率、残余尿、储尿期回肠膀胱感觉、顺应性、稳定性、容量及排尿期回肠膀胱内压,回顾性分析尿流动力学检查及B超结果。结果本组12例,年龄53~65岁,平均58岁。白天控尿良好11例,夜间控尿良好10例,总控尿能力良好10例。单次排尿量250~450mL。残余尿量0~50mL,平均30mL。最大尿流率17~22mL/s,平均19.4mL/s。尿动力学检查提示新膀胱尿流曲线为间断或低平尿流曲线。储尿期回肠膀胱感觉减退,稳定性较好。新膀胱容量270~410mL,平均374.6mL。储尿期膀胱内压9~18cmH2O(1cmH2O=0.098kPa),平均15.4cmH2O。顺应性31~39mL/cmH2O,平均35.4mL/cmH2O。排尿期最大膀胱内压33~46cmH2O,平均39.7cmH2O。排尿期均为腹压协助排尿。结论原位U回肠新膀胱储尿囊压力低、控制排尿满意,是一种理想的尿流分流手术。

  • 标签: 原位回肠新膀胱 尿动力学 尿流改道术 膀胱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U贯穿交锁式胰肠吻合术的安全性、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9月—2018年9月2年间安徽省立医院胆胰外科完成的57例细胰管(胰管直径≤3mm)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对比研究U贯穿交锁式胰肠吻合设为A组(18例)与胰腺导管对黏膜式胰肠吻合设为B组(39例)在术中胰肠吻合时间、术后胰瘘(POPF)、胃排空障碍、腹腔感染、腹腔出血的发生率情况。结果5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U贯穿交锁式胰肠吻合的平均吻合时间为15.00分钟,术后4例出现胰瘘,3例生化瘘,1例B级瘘为腹腔出血经对症治疗后治愈。结论U贯穿交锁式胰肠吻合能明显缩短吻合时间,是胰肠吻合方式的一种有效改进。

  • 标签: 胰肠吻合 U型贯穿交锁式胰肠吻合 吻合时间 胰瘘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玻璃体切割加重硅油填充术后使用“U靠枕的护理体会,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病员生活质量。方法按照病员要求制作合适的靠枕并应用于玻璃体切割加重硅油填充术后病员中。结果方便了术后病员被动卧位的要求,对疾病的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利于病员呼吸和变换姿势,同时受

  • 标签: 玻璃体切割加重硅油填充术后 &ldquo U&rdquo 型靠枕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宫腔镜或者膀胱镜检查治疗时,灌注压较高和开放性血窦可能发生水中毒的严重后果。1宫腔镜或者膀胱镜术中灌注液的及时、精确观察可以有效的避免水中毒的发生。本文作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自主研发的一次性自粘U带刻度可计量手术薄膜运用于宫腔镜或者膀胱镜检查治疗时,可以帮助医务人员精确地观察灌注液的变化,有效避免水中毒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的研究我院研制的可调节的U槽状小儿上肢托具在小儿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至2011年间治疗的小儿手术患者60例,术中对患儿的上肢固定使用可调节U槽状上肢托具,定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手术患儿60例,给予常规托具固定上肢,定位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儿在体位摆放花费时间、血氧探头及上肢的滑脱、术中发生挤压伤、电烧伤、及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情况。结果结果显示,小儿的各种需要固定上肢的手术中使用可调节的U槽状上肢托具在术前体位摆放花费时间、术中血氧探头及上肢滑脱、术中发生挤压伤及电烧伤和护士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对比中都明显优于常规固定托具。结论我院研制应用于小儿手术中的可调节U槽状小儿上肢托具在术中的各方面指标的观察中明显优于常规上肢托具,对患儿术中的手术成功及术后的愈合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手术中。

  • 标签: 可调节托具 小儿患者 U型槽状上肢托具 术中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护理。方法在得到家长允许的前提下从我院于2013年5月—2016年9月接收的众多毛细支气管患儿中随机抽取13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按11的数学比例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一般组与特别组。予以一般组患儿常规性护理,对特别组患儿则在前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对两组患儿接受护理后的治疗依从率以及家长护理满意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区别性护理后,一般组与特别组患儿在治疗依从率及家长满意程度的相关数据中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后者大于前者,P<0.05),其治疗依从率分别为75.76%和98.48%。结论在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常规性护理的同时辅以综合性护理,能显著提高患儿治疗依从率及家长满意度,临床应大力推广。

  • 标签: 毛细支气管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缝匠肌蒂髂骨骨瓣联合旋股外侧血管束植入加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陈旧性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2011年采用带缝匠肌蒂髂骨骨瓣和旋股外侧血管束植入加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陈旧性骨折34例。结果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治疗效果,随访12~36个月,结果股骨颈骨折全部愈合,1例发生股骨头坏死,骨折愈合率100%,股骨头坏死率2.9%,疗效满意。结论带缝匠肌蒂髂骨骨瓣和旋股外侧血管束植入为股骨颈提供血运来源,促进骨折愈合,提高股骨颈骨折治愈率及减少股骨头坏死发生率。

  • 标签: 缝匠肌蒂髂骨瓣 血管束植入 内固定 股骨颈 陈旧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