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伴随婴幼儿护理技术的逐步更新、进步,医学领域提出“FCC”患儿护理理念,基于这一理念特征,将“家庭中心”的造口护理方式践行于医护操作当中,使护理实践贯穿于患儿的疾病过程中,既能满足家庭的生理需要和文化需要,又可建立患儿、家庭和照顾者之间良好互动关系,传递健康护理信念,增强婴幼儿护理整体成效。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 婴幼儿 造口 护理
  • 简介:摘要对病人的家庭护理是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一个必然趋势,它将成为现代护理实践的基础之一,发展家庭护理体系,能使护理工作更为有效,且这种类型的护理体系是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加强“家庭卫生保健”的发展所必须的。

  • 标签: 家庭护理 健康保健 社区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家庭中心的儿科优质护理模式实施的效果。方法在儿科病房中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家庭中心的优质护理两种护理模式,比较两种护理模式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90%以上的家长对10项调查内容都满意,其中9项内容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在儿科病房中获得家长认同程度较高,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儿科 优质护理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中心的优质护理在门诊分诊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我院门诊分诊接收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实践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5%、97.5%,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分别为20%、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分诊中应用优质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以患者为中心 优质护理 门诊分诊 应用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中心的产科优质护理对于改善产后抑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于我院分娩的120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科优质护理的实施先后,分为观察组(家庭中心的产科优质护理)60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60例,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其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产妇的SAS评分、EP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抑郁状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中心的产科优质护理对预防产后抑郁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

  • 标签: 家庭为中心 产科优质护理 产后抑郁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家庭中心的护理对产后母婴及主要照顾者的影响。方法2017年4月—12月,产科接待的分娩家庭310个,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产妇家庭158个,常规母婴同室床旁护理为主。观察组产妇家庭152个,家庭中心的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住院时间(51.3±12.5)h,与对照组(48.5±11.3)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4h泌乳率、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主要照料者满意率、产妇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中心的护理可以提升泌乳率、母乳喂养率,获得产妇及其主要照料者的好评,同时可以降低远期盆底功能障碍发生风险。

  • 标签: 产后保健 家庭中心管理模式 护理 照料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家庭中心的产科优质护理在产妇产后抑郁预防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3800例,随机分为乙组(1900例)、甲组(1900例)。乙组产妇是常规产科护理,甲组是以家庭中心的产科优质护理,总结产后抑郁、满意度、自我效能。结果甲组产后抑郁的总发生率(2.68%)显著低于乙组(6.53%)(P<0.05),甲组总满意度(98.89%)显著高于乙组(90.32%)(P<0.05),甲组的自我效能评分(30.31±6.21)分显著高于乙组(25.32±5.08)分(P<0.05)。结论家庭中心的产科优质护理可有效预防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提高产妇满意度及自我效能感。

  • 标签: 产妇 产后抑郁 以家庭为中心 产科优质护理 自我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家庭中心的护理干预对酒依赖患者的生活质量会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酒依赖病人共计89位,随机分为观察组45人和对照组44人。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以家庭中心的护理干预,每周一次。比较两组抑郁和焦躁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自我感觉优于对照组,抑郁测评和焦躁测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中心的护理干预对酒依赖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是有积极作用的,对于缓解病人的抑郁或者焦躁情绪也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

  • 标签: 家庭 护理干预 酒依赖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酒依赖患者家属应用以家庭中心的护理干预对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酒依赖患者的家属观察目标,根据随机硬币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0)、实验组(n=40)。对照组家属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家属给予以家庭中心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家属护理前后心理状况及主观感受。结果实验组家属护理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家属,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家属各项主观感受均优于对照组家属,差异显著(P<0.05)。结论酒依赖患者家属应用以家庭中心的护理干预后,能够有效调节家属心理状况,改善主观感受,值得进一步应用与借鉴。

  • 标签: 家庭 护理干预 酒依赖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高等护理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创新型护理人才培养之路势在必行;但传统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诸多问题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本研究通过对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我国的护理教育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保障。

  • 标签: 护理教育 能力培养 创新 人才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中心的护理模式在肾病综合征患儿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儿78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9例。参照组行传统的责任制护理模式,实验组则采取“家庭中心”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儿在家庭生活、自我认识、抑郁体验、躯体情感、情感水平、认知水平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患儿采取家庭中心的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以家庭为中心 护理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患者中心得优质护理在门诊分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200例门诊收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以患者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在门诊分诊护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分诊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以患者为中心 优质护理 分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社区高血压病人采取家庭中心的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患者自我效能的作用。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于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该基础上采取家庭中心的健康教育。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各项自我效能指标均较差,且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能效指标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社区高血压患者护理中通过实施以家庭中心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我效能,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高血压 家庭 自我效能 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家庭中心护理模式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30例研究对象,常规组采用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组采用以家庭中心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临床效果及对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为(134.22±10.02)分,满意度95.38%,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家庭中心护理模式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显著,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 先天性心脏病 生活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中心培养自我护理对于慢性疾病患者自我管控能力及生活质量提高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年至12月我社区66例慢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以家庭中心干预,干预3个月后使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试量表(AHSMSRS)评价患者疾病管理情况,使用生活量表(SF-36QO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自我管理量表总分以及3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量表各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慢性疾病患者采取家庭中心方式培养自我护理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患者自我管控能力,控制疾病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 慢性疾病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近几年有关苯妥英钠治疗剂量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屡见不鲜,个体化给药对于安全有效使用苯妥英钠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目前对于苯妥英钠个体化用药方法的研究也逐渐从传统的药物治疗监测向药物基因组学发展,同时,群体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中,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linearmixedeffectsmodeling,NONMEM)工具在基因为导向的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对药物基因组学和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在苯妥英钠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苯妥英钠 个体化给药 药物基因组学 群体药动学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西方心理治疗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必须经历一个与本土文化和实际相冲突或融合的过程,在心理治疗的本土化研究中,如何吸取西方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丰硕成果,并结合本国传统的思想和文化精髓一直是关键问题,罗杰斯的人为中心心理治疗方法是人本心理治疗的一个主要体系,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一人性观、治疗目标和治疗方法将其与中国传统道家思想进行一个比较,试图发现二者之间的契合和背离之处,作为人为中心治疗本土化研究的一点思考。

  • 标签: 罗杰斯 以人为中心疗法 道家思想 心理治疗理论 心理治疗方法 西方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痛经临床治疗特点和效果。方法将本校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接受治疗的痛经女学生24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药物治疗等相关措施干预性的效果。结果其中痊愈者61例,154例出现好转,无效者33例,总体有效率高达86.69%。结论对于痛经治疗,采用药物干预、热敷和做好保暖措施可以很好的达到症状的治愈和改善。

  • 标签: 女学生 痛经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