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切口的应用与临床。方法选择我院96例2017年4月—2018年4月切口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处理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常规处理+持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伤口平均愈合的时间、伤口换药的平均次数、抗生素使用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伤口炎症因子指标;住院的费用。结果观察组疾病疗效、伤口平均愈合的时间、伤口换药的平均次数、抗生素使用的时间、伤口炎症因子指标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观察组住院的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处理+持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切口效果好。

  • 标签: 持续负压吸引技术 切口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胆外科手术切口进行多因素分析并给予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20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手术中的血清白蛋白、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水平,手术时间、急诊治疗、住院时间以及患者年龄都会影响到肝胆患者术后切口发生率。结论有许多因素都会导致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切口受因素影响,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有利于预防感染

  • 标签: 肝胆外科手术 切口感染 多因素分析 治疗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普外科手术伤口感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以我院普外科2017年3月—2018年3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76名患者作为本次实验对象,通过统计学分析,分析析普外科手术伤口感的原因,并对治疗对策进行分析。结果合并糖尿病、切口分类、侵入性操作和手术时间等因素是引发普外科手术伤口感的重要原因(P<0.05)。结论医护人员在进行普外科手术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合并糖尿病、切口分类、侵入性操作和手术时间等因素对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积极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治疗中应彻底清理坏死组织后,根据患者病情配合相应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并注意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

  • 标签: 普外科 手术伤口感染 原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喷洒济安舒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采取剖宫产分娩的82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产妇常规关腹和消毒,观察组产妇剖宫产术后的切口喷洒济安舒能治疗。比较两组的切口愈合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第45d的切口愈合显效率为95.12%,产后第90d的切口愈合显效率为10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切口肉芽肿形成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喷洒济安舒能可以明显缩短切口肉芽肿形成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提高切口愈合效果。

  • 标签: 剖宫产 术后切口 切口愈合 济安舒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临床中对硬核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择取在2017年8月—2018年5月时段到我院就诊的76例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均分为38例A组,38例B组,分别行常规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治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进行治疗,统计视力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前术后角膜散光度情况,并进行评价与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前,组间比较角膜散光度情况(P>0.05);手术后,B组角膜散光度情况显著由于A组(P<0.05)。B组术后视力情况显著优于A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5%,B组为2.63%,经对比分析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针对硬核白内障患者而言,选择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视力,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改善角膜散光情况,在临床中具有可观的价值。

  • 标签: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 硬核白内障 散光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胆结石患者在临床中行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择取85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甲组、乙组,分别42例、43例,甲组行小切口手术切除治疗,乙组行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手术多项指标情况,并予以评价分析。结果乙组病患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等多项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均显著优于甲组(P<0.05)。结论对于胆结石病患,在治疗时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效果较小切口手术胆囊切除术理想,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且具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的优势,在临床中具有进一步推广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胆结石 腹腔镜 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5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和研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自身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医源性因素是患者出现感染问题的主要原因,分别占据总量的74.07%、18.52%和7.41%,并且105例患者中,年龄小于51岁的有15例患者,其中有2例感染感染率为13.33%;年龄51~70岁的39例,有10例感染感染率为25.64%,大于70岁的51例,有15例感染感染率为29.41%,可见患者年龄越大其感染率也会越高。结论患者自身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医源性因素是患者出现感染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且患者年龄越大其感染率也会越高。因此为减少患者感染问题的发生,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相关问题的解决,对于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持续下降,恢复患者的身体健康问题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神经内科 脑卒中 医院感染 针对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与对策探讨。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1月120例医院血液透析室收治的患者,随机将入选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取医院感染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在医院感染、护理差错、医患纠纷等方面的发生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医院感染、护理差错、医患纠纷等方面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血透室使用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从而减少各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医院 血透室 医院感染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模式镇痛复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切口浸润在加速康复外科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择期进行加速康复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多模式镇痛复合0.375%的罗哌卡因切口浸润进行镇痛;观察组患者使用多模式镇痛复合0.5%的罗哌卡因切口浸润进行镇痛。观察两组患者镇痛疗效。结果对于加速康复外科术后患者进行镇痛措施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要轻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患者使用舒芬太尼的时间以及剂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选择择期加速康复外科手术的患者使用多模式镇痛复合0.5%罗哌卡因切口浸润进行镇痛处理,能够明显提升临床镇痛效果,并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有助于患者胃蠕动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多模式镇痛 浓度 罗哌卡因 加速康复外科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微创小切口在单纯性阑尾炎手术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单纯阑尾炎患者82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研究者组采用微创小切口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上明显少(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单纯性阑尾炎手术中实施微创小切口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少,且术后并发症少,患者康复比较快,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单纯性阑尾炎 微创小切口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7年8月到2018年8月间收治的60例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控制措施分成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用药,观察组根据微生物检验结果采取治疗措施,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和疾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对尿路感染的诊断准确率为7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3.3%,存在统计学层面的数据差异(P<0.05);对比两组尿频尿急尿痛、膀胱不适、尿道烧灼感缓解时间,数据间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在提高尿路感染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展开更为广泛的应用。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尿路感染 诊断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6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总结患者的一般资料、感染部位分布情况、影响感染发生的因素和病原菌种类。结果本次研究入选的研究对象中共有26例出现医院感染,所占比例为16.05%;其中肺部感染患者8(30.77%)例,泌尿道感染患者6(23.08%)例,血管通路感染患者4(15.38%)例,腹膜炎患者4(15.38%)例,肠道感染患者3(11.54%)例,皮肤感染患者1(3.85%)例;共分离出病原菌22株,包括10株革兰阴性菌、8株革兰阳性菌和4株真菌;影响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超过60岁、血红蛋白在90g/L及以下、伴有糖尿病肾病、静脉置导管和血清白蛋白低于30g/L。结论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很容易出现医院感染,因此需对患者的原发病进行积极控制,同时将侵入性操作减少,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从而使其病死率得以有效降低。

  • 标签: 肾内科 血液透析 医院感染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对本院收治的6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观察,患儿入院后均进行微生物快速培养、快速血清学检验。结果快速血清学检验获得的阳性率为77.42%,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获得的阳性率为88.71%,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对血清学检验结果予以分析,相较于其他年龄阶段而言,4~8岁患儿的血清学检验阳性率更高,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对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无论是微生物快速培养,还是快速血清学检验,都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相对而言,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价值更高。

  • 标签: 小儿 肺炎支原体感染 临床检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集束化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入选实验的对象均来自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我院接收的88名感染性休克患者,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照人员的入选时间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中,每组分别由44人组成,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实验组使用早期集束化治疗,比较其病死率、存活率等各县信息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经过28天的住院治疗,实验组中,9人病死,概率为20.45%;对照组中,20人病死,概率为45.45%,其比较结果有差异性,P<0.05。经过研究治疗后,实验组中患者的APACHEⅡ评分、MAP、CVP、ScvO2分别为(14.7±1.5)分、(8.72±0.83)kPa、(1.07±0.14)kPa、(72.6±8.3)%;对照组分别为(18.3±2.1)分、(8.22±0.82)kPa、(0.97±0.16)kPa、(64.3±9.1)%,其对比结果有差异性,P<0.05。结论临床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期间,使用早期集束化方式进行治疗,不仅能促进患者病情康复,还能有效减少病死率,应推广临床使用范围。

  • 标签: 早期集束化 感染性休克 致死率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细菌感染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2月10日—2018年2月10日期间本院收治的各种细菌感染患者20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200例,均进行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将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进行比对。结果对比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重症感染及一般感染组的结果均异常,且重症感染组明显高于一般感染组,而对照组的结果均处于正常范围(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临床细菌感染的诊断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并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细菌感染 血清降钙素原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柳州地区住院新生儿感染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风疹病毒(RV)和弓形体(TOX)(ToRCH)的状况及特点。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我院2018年度1630例住院新生儿进行ToRCH血清学检测。结果1630例患儿ToRCH-IgG阳性以CMV、RV、HSVⅠ为主,ToRCH-IgM阳性率为0.38%,其中CMV-IgM、HSVⅠ-IgM、HSVⅡ-IgM、RV-IgM、TOX-IgM阳性率分别为1.35%、0.08%、0.06%、0.31%、0;男女性别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新生儿期是ToRCH高易感期,加强对育龄妇女孕前、孕早期筛查,注重婴幼儿ToRCH预防、检测、治疗,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ToRCH 宫内感染 化学发光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患者入院治疗期间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当中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从本院在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患者当中进行抽样,选取80例患者作为样本,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案,观察组则需要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进行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在临床感染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在本次研究当中,观察组患者在辅以护理管理之后,患者的满意度、感染率以及总有效率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在统计学方面具有意义(P<0.05)。结论在当前的对老年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通过进行护理管理的应用,能够实现老年患者临床感染率的显著降低,同时促进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帮助其更好的提升自身的身体机能,实现治疗效果的改善,在临床方面的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护理管理 老年患者 感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创伤感染患者伤口细菌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500例开放性外伤患者的伤口分泌物,进行细菌分布分析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289株病原菌,其中有G-杆菌170株占58.82%,G+球菌119株占41.18%;G-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高,对阿莫西林、头孢噻吩等耐药;G+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西林体考敏感,对青霉素耐药性高。结论创伤后易导致多种细菌感染,且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

  • 标签: 创伤 感染 细菌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类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HTLV-Ⅰ)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选择保定市中心血站2017年10月24日—2017年11月14日完成HTLV-Ⅰ检测的血液样本4959份进行研究,所有血液样本均应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初筛检测,初筛经双孔试验确认为HTLV-Ⅰ阳性者进一步予以免疫印迹法(WB)确证,同时统计学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组、地区、职业分组间HTLV-Ⅰ血清流行病学情况。结果本次4959份血液样本经ELISA初筛检出HTLV-Ⅰ阳性11份,检出率为0.22%,进一步经WB确证有反应性1份,HTLV-Ⅰ阳性检出率为0.02%;在性别上、不同年龄组、不同地区、不同职业间HTLV-Ⅰ检出阳性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保定市地区HTLV-Ⅰ感染率较低,血清流行病学并不明显,在不同的性别、年龄、地区、职业之间差异不明显,还有待在以后大样本中进一步探索。

  • 标签: 人类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 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 血清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用于手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9月我院手术室外科手术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分别实施人性化护理与常规护理,分别采集样本进行菌落数检测,统计两组手术室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表面、物体表面及手术室空气样本菌落数检测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手术室医院感染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22.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有助于完善手术室护理工作,从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帮助患者术后尽快恢复。

  • 标签: 手术室 医院感染 人性化护理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