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探讨本科生与研究生防御机制与应对方式的使用情况及相互关系。运用防御方式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对成都市6所高校的354名本科生与185名研究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本科生比研究生更多地使用成熟防御机制,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防御机制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科生与研究生在应对方式的选择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本科生比研究生更认可求助的效果,两群体在防御机制与应对方式均存在类似的相关关系,应对方式对防御机制的影响在这两群体上差异较大。可见,在防御机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上,研究生与本科生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因此对这两群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共性也要有差异性。

  • 标签: 学生 防御机制 应对方式
  • 简介: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品德教育本质上是塑造创新人格的教育,品德教育落实到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 标签: 素质教育 创新人格 品德
  • 简介:了解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状况,识别高校辅导员的压力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压力管理策略,帮助辅导员在工作中有效应对压力、释放压力,使辅导员能更好地发挥潜能,做好教育管理工作。本研究以上海市、江苏省两地8所高校的专职辅导员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随机开放式访谈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所调查398名对象中75.4%的辅导员有轻度职业倦怠,其中男性占49.3%,女性占50.7%;职业倦怠与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A型性格呈正相关;与工作满意度、社会支持度呈负相关。辅导员职业倦怠原因方差分析显示:年龄26-35岁的辅导员易产生职业倦怠感;随工作年限的增加,职业倦怠感也在增加;辅导员每天工作时间平均10-12h,压力感最大;辅导员对自己工作能力与工作性质积极评价,职业倦怠感较低,消极评价心理压力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辅导员的角色认知也影响其职业倦怠感的产生,角色认知为组织者、人生导师或保姆,职业倦怠感较高,认知为知心朋友,倦怠感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引起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繁重的工作、发展前途、职称晋升、低收入、考核制度。75.4%的高校辅导员有中等程度的心理压力;心理压力与客观工作任务和主观评价相关。建议合理布置工作任务、客观评价自己、改变不良认知与习惯会有效缓解心理压力。

  • 标签: 辅导员 压力管理 厌倦 职业性
  • 简介:探析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状态与焦虑水平的关系;用贺小格编制的大学生自我管理问卷和华裔教授Zung编制焦虑自评量表;结果显示:大学生自我管理对焦虑具有显著的预测力,其中大学生的研究思考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及学习态度对其焦虑水平有显著的影响。

  • 标签: 学生 自我管理 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