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0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180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防范管理的实施情况,分为观察组(误差预防管理)96例和对照组(常规管理)84例,分析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发生原因及两组血常规检验误差的具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受检者在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方面的检验误差以及仪器使用误差和操作不当误差等发生率(5.2%<33.3%)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血常规检验的常见误差,根据其发生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以降低血常规检验误差发生率,进而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误差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的误差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选择我院血常规检验的健康体检者1000名作为研究对象,均抽取外周静脉血,总结检验误差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制定合理的措施处理。结果1000份样本中误差90份,误差原因主要有体检者自身因素、采集时间不合理、保存不恰当、抗凝剂浓度不合格、送检时间较长等。结论影响血常规检验误差的因素较多,应强化体检者血常规检验意识,规范工作人员技术,提高医务人员责任意识,以及制定合理的操作流程,严格务实。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误差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起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并总结其预防策略。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根据血液检测标本误差原因采取预防策略后检测的1275例血液检验标本以及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未采取预防策略的1450例血液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引起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并总结预防措施。结果分析2014年1月-2014年12月1450例血液样本情况,发现引起血液标本误差的常见原因包括患者因素、采集因素、送检因素以及检验因素等;预防策略实施后血液标准检测误差发生率明显低于预防策略实施之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我院血液检测误差的因素多种多样,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助于减少血液检测误差发生率。

  • 标签: 血液检测标本误差 原因分析 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并研究预防对策。方法选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检验科128份出现误差血液检验标本展开观察研究,总结影响血液标本检测结果的主要原因,研究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引起误差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分别为患者自身原因62份,占比48.44%;采集原因31份,占比24.22%;送检原因27份,占比21.09%;检验原因8份,占比6.25%。结论患者自身原因以及采集、送检以及检验等几个因素均为导致血液检验标本检测数据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需针对各原因加强各环节的预防控制,降低误差风险。

  • 标签: 误差 血液检验标本 原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分析与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使用ELEKTA-Synergy直线加速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肿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放疗前KV-CBCT扫描,结合扫描图像、CT图像和靶区中心匹配,分析X、Y、Z轴方向误差值变化,判断摆位重复性。结果系统误差(均数)与随机误差(标准差)三轴方向变化为肺癌x(1.80±1.71)mm,y(1.07±1.01)mm,z(2.15±1.87)mm;肝癌x(1.63±1.78)mm,y(1.09±1.11)mm,z(2.88±2.41)mm;脑癌x(0.81±0.82)mm,Y(0.78±0.72)mm,z(0.87±0.80)mm。结论肿瘤放疗中经常会有摆位误差。在实际应用中,只有充分了解误差原因,才能更好的结合体位固定技术和CBCT位置验证,确保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摆位的准确性及重复性。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摆位误差质量控制